阿米什農莊:拒絕現代文明的村落
一些讓步在發生,一些變化在進行,留下來的人堅守著、繁衍著、抗爭著?,F代文明的壓力仍在持續,我們不知道這個以宗教信念為支撐的生活方式將會存在多久。
當我們對工具、技術、數字、網絡運用得越來越得心應手的時候,恐怕很難想象在最發達的美國生活著這樣的十幾萬人,他們不使用電燈、電話、汽車、計算機等現代技術,仍然維持著18世紀歐洲的傳統農村生活方式。而且,這不是因為窮困不濟,而是出于他們信念的選擇。
他們是阿米什人(Amish)。
2007年11月17日,我們前去拜訪賓夕法尼亞州的阿米什鄉村。開車駛入村莊外圍,一望無際的草原躍入視線,低矮的房屋在遼闊的綠色中錯落分布。雖然是細雨綿綿、寒意漸濃的深秋時節,仍然可以看見一些阿米什人在室外造房子、生火、晾曬衣服,當然,完全是依靠他們的雙手。孩子在一旁玩耍,奶牛在棚中哞哞。一派祥和安寧、自得其樂的景象。
詩意地棲居
阿米什成年男子頭戴寬邊帽,身著手工縫制的衣服;他們的下巴都蓄著胡子,但上唇之上卻不留胡須。成年女子頭戴一種白色布質無邊軟帽,穿著長長的素色布衣、黑色的鞋。孩子的衣著沒有花花綠綠的色彩,和大人的裝束并無二致。此時,一駕馬車從我們的車旁篤悠悠地走過,駕車人看到我們,淺淺地靦腆地微笑。這種陌生而久違的笑容使我們頓生尷尬,慨嘆自己早已深陷現代化的黑洞之中。
面對便捷高效的技術誘惑,阿米什人何以不為所動,究竟是什么在支撐他們?他們是16世紀初激進宗教改革所形成的“瑞士再洗禮派教徒”的后裔,原屬“門諾派教徒”一支。“阿米什”得名于門諾派領袖雅各布?阿曼。他發現瑞士門諾派正在逐漸背離最初的教義,于是著手改革,堅持嚴格執行各種清規戒律。1693年,阿米什派正式分立,被視為嚴守教義的信徒。此后,宗教紛爭不斷,1720年前后,一些阿米什人遷徙到北美。在他們眼中,這是一個信仰自由的國度。他們首先在賓夕法尼亞州東部安家落戶,繼而擴展到俄亥俄州、印第安納州、愛荷華州、堪薩斯州等地。
教義時刻指引著阿米什人的生活。他們拒絕從軍、拒絕大部分稅賦、拒絕擔任陪審團成員,即使這(至少在當時)違反了美國的法律。他們的孩子在當地自建的學校念小學,中等教育則在家中進行,14歲以上的孩子不再接受教育,必須回歸家庭幫助父母干農活。1972年,3個阿米什家庭因為拒絕送15歲的孩子上學而被當地法院判處罰款5美元,此后威斯康辛州最高法院推翻了初審判決,并得到聯邦最高法院的肯定,理由是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信教自由條款比義務教育具有更高的正當性。雖然他們受教義規訓的許多行為與美國法律發生過一次次的沖突,但以“自由”為底線、尊重多元文化的美國或許仍然是最適合他們生存的環境。
樸素、謙卑、和平、寬容是阿米什人的信念。他們堅定地相信,然后身體力行。在那里,我們看到太陽從草原的盡頭升起,陽光沒有鋼筋水泥的阻擋;在那里,我們看到手機、電腦和汽車的缺席,但人們可以歡樂地耕種與收獲;在那里,我們看到滿滿的自足的心靈,卻不是光鮮亮麗包裹著的空洞軀殼。這生命狀態不禁讓人想起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所說的“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詩意背后的陰影
藍天之下,草原之上,阿米什人辛勤勞作,詩意地棲居,這幾乎像一曲“田園牧歌”,撩撥著我們“現代人”的某種難以實現的心愿。然而,如果我們更深入地走進阿米什人的生活世界,可能會發現他們也一直在經歷著嚴峻現實的考驗,而那份詩意多少是在我們的想象和期許中被營造出來的。
19世紀中葉以后,現代文明的影響日益蔓延,阿米什民族內部發生了分歧乃至幾次嚴重的分裂。一部分阿米什人仍希望最大限度地維持舊秩序;而另一些則支持新秩序,愿意接受社會變化和技術革新。那些支持新秩序的阿米什人,開始使用一些農用電器,最極端的表現則是離開阿米什鄉村,進入美國的熔爐。
分裂源于多種現實矛盾。由于土地價格上漲等外部原因,低技術農場的產出不足以養家糊口,許多阿米什人的生存出現危機,于是,某些阿米什鄉村接通了12伏特的電力系統,發電機被允許用于特定場合,例如金屬焊接、電池充電、驅動牛奶攪拌機等。但電力必須嚴格控制在12伏特――無法啟用諸如電燈泡、電吹風、微波爐、電視機等常用電器。另一些阿米什人迫于生計,離開農場到工廠和建筑工地做工,或者依靠在旅游景點出售手工制品來謀生,只是,生活改善的同時,原來生活的性質或觀念也悄無聲息地發生了變化。我們在阿米什鄉村外圍的商店里看到各種各樣精美的手工制品和織物,都是阿米什人的手藝,可反諷的是他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從來不講究這些。對于這種與商業文化的碰撞與妥協,阿米什人深感無奈。
教義規定阿米什人不能與外族人聯姻,換言之,只能近親通婚,這不免導致了一些遺傳疾病。有些疾病十分罕見,而且危及生命,使不少地區的阿米什兒童死亡率增高。在宗教信仰中,這被看作是“上帝的旨意”,他們不去就醫,也不接受美國的醫療保險服務。然而,現實逼迫他們必須采取積極的措施,才能延續整個族群的生命。于是,有的父母轉而求助現代醫學來治療自己的孩子。阿米什人也開始重視跨族通婚,允許一個地區的族人在和它沒有血緣關系的族人中尋求配偶。
擁有選舉權的阿米什人還在現代政治中扮演著一個尷尬的角色。他們對和平主義、社會良知的信念對左翼政黨而言頗具吸引力,而他們的大多數保守見解又有利于右翼的政見。因此,阿米什人被民主黨與共和黨都視為潛力巨大的選民,成為雙方競相拉攏的目標。
阿米什人反對暴力,拒絕槍械,對于外來侵犯從不做暴力抵抗。而在去年10月2日,現代世界的暴力血洗了這片與世無爭的土地:一名持槍者沖進賓夕法尼亞州阿米什鄉村的一所學校,綁架數名學生(大多是女孩),并最終對她們實施了行刑式殺害,致使至少5人死亡、5人重傷。
來自現代世界的各種壓力終于使阿米什人避之不及,這些年,他們不得不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或主動或被動地與外界發生接觸,而這種接觸無疑對他們的信念構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可能是直接的挑戰。如今,許多阿米什鄉村允許年滿18歲的阿米什子女利用一年的時間走出村莊體驗外面的世界,隨后做出自主選擇,是否愿意承諾繼續做阿米什人。這個階段被稱為“徘徊”。而宗教排他的嚴酷性在于,一旦選擇告別阿米什鄉村,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閃避”,這可能意味著永遠無法回來,與自己的父母也將是訣別。
選擇生活方式的代價
多年來,老一代阿米什人去世了,有的則選擇離開;與此同時,新一代阿米什人誕生了,有的則虔誠回歸;一些讓步在發生,一些變化在進行,留下來的人堅守著、繁衍著、抗爭著?,F代文明的壓力仍在持續,我們不知道這個以宗教信念為支撐的生活方式將會存在多久。
去年的槍擊案已經過去,這一次,仇恨并沒有在此駐留。一名受害者(她曾要求劫持者先向她開槍,以換取其他女生的獲釋)的家人還邀請兇手的妻兒參加葬禮,他們認為唯有“饒恕”和“接受饒恕”才能使兩個家庭撫平傷痛。我不清楚,在他們內心深處,是否產生過電影《處女泉》和《密陽》中主人公的類似疑惑:如果真的有上帝存在,為什么會目睹這樣的慘劇發生?他們也許還未曾動搖或者已經找到解釋。但如果悲劇再次發生呢?或者,如果現代世界將他們的生存空間擠壓得越來越小,他們的信念還能繼續嗎?
站在旁觀者的位置觀察阿米什人的生活,也許有的人會笑他們愚昧無知,有的人對這種生活不屑一顧……但我猜想,更多人的心情是復雜的:我們生活在現代世界,對技術理性并非沒有警覺與批判,卻又在日?,F實中一再地與之妥協,無法舍棄既有的物質享受,這使我們對阿米什人懷著美好的想象和真實的贊賞,而且由衷地希望他們(作為一種理想的可能)能夠永遠存活下去?;蛟S,任何一種對于生活方式的選擇,都有艱難而沉重的一面,如果想要堅守某種信念,也就總有一些代價不得不去背負。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深度了解旅游圈、地產界及金融界
旅游引導的新型城鎮化全程服務商
專注于旅游、地產、新型城鎮化領域的研究和實踐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美國家庭農場如何經營2013-10-21
- ·國外家庭農場:小農場,大農業2013-10-21
- ·國外集體農莊之美國紐約春之谷2013-10-14
- ·國外的“農家樂”――全球各地的農家旅游2013-10-14
- ·國外農莊的綠色風情2013-10-08
- ·漢尼先生和他的農莊――瑞士農莊見聞2013-10-08
- ·風光旖旎的法國農村2013-09-22
- ·日本集體農莊――山岸會2013-09-16
- ·國外休閑農業面面觀2013-09-16
- ·馬來西亞高原農莊 體驗金馬倫的詩情畫意2013-09-09
旅游運營回答
- 推進鄉村旅游、鄉村振興發展的思路和措施有哪些?
-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要強化政策扶持,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抓好落實,大力[詳情]
- 鄉村旅游鄉村振興發展都面臨哪些困難和問題?
- 從調研和基層反映情況看,當前鄉村產業發展也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發展質量[詳情]
- 綠維文旅解析全域旅游規劃與創建如何做?
- “發展全域旅游,壯大旅游產業” ——作為持續釋放內需[詳情]
- 研學游納入必修課,目的地旅游該如何借力開發?
- 隨著《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