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宅基地改革的四種形式
我國農村宅基地的總面積約為1.7億畝,約占集體建設用地的54%。據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發布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17)》透露,全國農村居民點閑置用地約達3000萬畝。然而長期以來受土地管理制度制約,農民有宅基地使用權卻沒有處置權、擁有資產卻帶不來財產收入,是農村宅基地長期所處的尷尬境地。進城農民渴望將手中閑置的宅基地轉化為財產性收入,鄉村振興更需要盤活農村宅基地資源,為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2015年起,包括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內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在全國31個省份的33個縣市區展開。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
可流轉:喚醒沉睡的資產
湖北武漢市從去年4月開始,鼓勵市民用租賃、合作等方式下鄉利用農村空閑農房。2017年底,全市閑置農房中已超過1萬套被簽約出租。在江夏區梁子湖畔,59歲的村民范秀云說,自家農房簽了5年的出租合約, “每年可以獲得4萬元房租收入,非常劃算。”
長期以來,所有權歸村集體、村民僅擁有使用權的農村宅基地,除了嚴格禁止買賣轉讓外,能否出租、流轉一直是法律政策模糊地帶。隨著農民進城,本質屬于農村建設用地的宅基地,與農房一道被大量閑置。
借鑒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辦法,將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將使用權剝離出來,即可在有條件情況下進行流轉,盤活資源。
福建晉江通過“指標置換、資產置換、貨幣補償、借地退出”等多種模式探索宅基地退出機制,目前全市共騰退宅基地6345畝。
宅基地退出后,如何解決農民住房問題,實現戶有所居?晉江采取有償取得和分類保障的辦法。在城中村,農民可以拿宅基地和房屋,換安置房、商務辦公樓、店面、現金和股權等;在城郊村,鼓勵有一定規模的村民住宅,通過集中改造,建設農民公寓、住宅小區等方式解決農民住房;在郊外村,盡量滿足一戶一宅,同時鼓勵危房翻建,完善公共配套,改善居住條件。
江西鷹潭市余江區堅持“誰改革誰獲利”的原則,把“沉睡”的資源盤活后以“宅票”形式還給農民,可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流轉,并根據條件可選擇在集鎮建房或以優惠價購買商品房。
在余江,農村村民以戶為單位,全部將宅基地退回集體、全部將宅基地流轉、符合宅基地申請資格且承諾放棄15年資格權進城落戶的農村村民,可享受住房、財政、教育、醫療、創業等配套政策。
可抵押:農房+金融=融資新渠道
湖北宜城市小河鎮高莊村養殖戶熊興林去年拿到農房不動產權證后,馬上找銀行抵押貸款10萬元,用于擴建豬舍。
受農村宅基地所有權限制,農房一直無法成為抵押物,通過“三權分置”,并經過確權發證后,宅基地使用權可以類似農民承包地一樣,用于抵押融資貸款。
10多年前,晉江就已經開始了農房抵押貸款的探索。晉江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陳英俊表示,隨著早期經濟發展、人口擴張,一批位置好的村莊演變成“城中村”或“鎮中村”,這些農村宅基地及集體性質建設用地,盡管受政策限制不能自由交易,但其潛在的價值得到了極大的提升。2015年,晉江開拓出以農村住房抵押貸款為主體的“農房樂”產品,將原本局限于農房的抵押范圍擴大至農房及宅基地,并正式將宅基地的價值顯化到抵押評估價值中。
晉江市2015年12月成為全國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試點縣(市),截至2018年4月末,晉江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余額為9.98億元,比試點前增加4.48億元,居全國前列,其中,農房抵押貸款占比達88%。
通過賦予農村宅基地抵押權,拓寬了農民的融資渠道,實現了農村“死”資源向“活”資本的轉變。晉江磁灶鎮東山村33歲的張金劍正是依靠“農房樂”的支持,將瓷磚銷售的生意越做越大。
可退出:自愿退出,有償使用,倡導“集約”
新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大量進城農民不愿將戶口隨遷進城,關鍵是遷走戶口就意味著自動放棄承包地與宅基地的承包權和資格權。隨著多地探索宅基地資源有償退出,標志著農民獲得宅基地使用權的公平處置權利。
一年多前,安徽省金寨縣白塔畈鎮劉沖村村民張統知家搬到集中安置點。他說,新房建房成本8萬多元,老房子享受宅基地有償退出政策,每平方米補償70元,共補償2萬多元,加上房屋補償13萬多元,如此下來不僅沒掏錢還有余錢。
與此同時,很多地區由于管理混亂,出現農村常住人口不斷減少,農村宅基地面積不斷增加等亂象。一些地區在宅基地改革試點中,紛紛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機制,引導村民集約用地。
可入市:“三塊地”改革試點的創新探索
在晉江金井鎮圍頭村,村民和投資方都看中了一個地塊,準備投資開農家樂。地塊不大,權屬關系卻異常復雜。按照過去的辦法,國土部門要先收儲、再報批、再招拍掛,“時間至少一兩年。”陳英俊說。
晉江進行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探索。首先,入市的主體必須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集體授權的股份合作社;其次,無須再走收儲、上報的路子,只需要最終由晉江市政府批準即可。
晉江規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與國有建設用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無論最后這塊地是商業用地還是工業用地,出讓后的收益70%~85%都返還給入市者。
2018年2月,圍頭村這塊3495平方米的土地迎來新的開發者,圍頭村村集體獲得了182萬元收益。根據改革政策,還可以為地塊競得人抵押融資。
截至2017年9月,全國已有577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總面積1.03萬畝,總價款約83億元,如浙江德清縣完成入市交易136宗,農民和農民集體獲得收益1.55億元,惠及農民9.1萬余人。
宅改能走多遠?清除法律制度障礙是關鍵
對于宅基地改革,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守英發表了以下觀點:
- “活業、活人、活村”全面復興鄉村空間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深化農村改革,加大制度供給,消除不利于鄉村發展的制度制約,以“活業”帶動“活人”,實現“活村”。
- 改革生產要素配置制度,促進城鄉互動
隨著經濟發展階段轉換、消費需求升級、鄉村經濟活動變化,我國的城市化已經從要素向城市單向配置轉向城鄉互動。改革過程中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體制,促進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的對流與配置,將為鄉村振興創造巨大機會。
鄉村振興不僅要保障鄉村發展權,還要保障鄉村發展空間。應按照城鄉融合的空間形態,在用地類型、標準、規劃編制上保證多功能、新產業、新業態、新形態在鄉村落地。
我們面臨著土地城市化、農民卻沒有跟上實現市民化的問題。實現農民城市權利,就要促進農民市民化,保障新生代農民工城市居住權,鼓勵大城市利用集體土地建立房屋租賃市場,向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家庭開放。
同樣,我們要向城市開放鄉村權利,鼓勵城市社會資本下鄉,解決鄉村發展資本不足的問題。
- 完善農地權利體系,促進農業轉型
農業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我國農業正處于歷史轉型期,農民對農地的經濟性依賴下降,消費需求變化促使農業告別“吃飯農業”,農業的內涵、功能、要素組合、經營和服務規模、可盈利性等都呈現勢不可擋的變化,農地權利安排和經營制度變遷決定著農業轉型的成敗。
明晰農地集體所有權十分重要。對未到戶集體資源進行全面確權,明確歸屬和利益分享機制;推進清產核資、資產量化、確股到戶的集體產權改革,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在此基礎上,還可探索實行承包地股份合作制,在確保農戶土地基本權利前提下,實行農地資源重組與配置。
隨著大量農民離土出村,相較于長輩,新生代農民工對土地與農業的觀念產生很大變化。我們要順應這種變化,在農民自愿的前提下,實行農地承包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保障集體成員對承包地的按份占有權、收益權、地租權、轉讓權。對于已經獲得城市戶籍的農民,給予承包地有償退出權和一定期限內的可贖回權。
應在農民自愿、依法、有償原則下推進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探索國家土地信托制度,進行閑置低效利用土地的收購、整理和發包,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服務主體、合作組織和市場主體,以農業服務規?;蛥^域種植規?;?、市場化實現農業規模收益。
- 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促進村莊轉型
隨著人口城市化、農民代際變化和城鄉互動的到來,村莊的分化勢在必行,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促進鄉村活化、阻止鄉村衰敗的重要抓手。完善宅基地制度改革,可從以下四方面著手:
一是改革宅基地的無償分配制度。
二是賦予農民宅基地財產權。
三是對外村人和外來資本的有序開放。
四是改革宅基地管理體制。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陸曉杰:文旅融合,助力城市更新 精彩蝶變2024-01-09
- ·年終總結:文旅大咖談2024年文旅發展趨勢2024-01-03
- ·綠維文旅:鄉村旅游創新提升的四大重點2022-03-18
- ·游客服務中心4.0時代,如何實現特色提升?2022-03-17
- ·以市場為導向的景區提升“七法”2022-03-14
- · 綠維文旅: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報、評、管!2022-03-07
- ·九大路徑推進文旅消費供給“新改革”2022-02-24
- ·四大維度解析游客服務中心創新設計2022-02-17
- ·冬奧元素火熱,冰雪旅游“燃”起來還要這樣做2022-02-11
- ·從“破圈”的“冰墩墩”看文旅IP必備三要素2022-02-10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