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要把土地所有權歸還農民
新型城鎮化需要頂層制度設計
新型城鎮化需要頂層制度設計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新型城鎮化要走集約、智能、綠色和低碳的道路,明確警示大中城市也同樣要調結構轉方式,否則走不遠。新型城鎮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勞動就業、土地權益、綠色增長和低碳生活等方方面面,需要對概念模式、能源戰略和政策舉措進行過硬過細的探討,在此基礎上進行頂層制度設計。但客觀地看,各級政府官員的認識還很模糊,特別是對小城鎮發展的影響、地位、功能和作用等問題存有疑慮,制度層面也存在著需要打通的障礙。
一是扶持政策缺乏協調。各地支持小城鎮的積極性很高,但大多集中在生態環境與經濟基礎較好的地方,中西部地區有畏難情緒。中央各部委的扶持配套政策協調性不夠,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一直形不成協調聯動的合力。
二是規劃管理水平偏低。鎮一級規劃水平不高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目標定位不明確,重點不突出,省、市、縣、鎮各級規劃不銜接。有的規劃已經到期或即將到期,有的規劃可操作性不足,缺少有效實施手段。小城鎮怎樣提高規劃水平,值得高度關注。
三是地方財政配套困難。從1994年中央與地方實行分稅制改革后,中央和省對市、縣(市、區)兩級的財政分配體制進行了多次調整,大部分縣(市、區)財力不足。在這種情況下,中央和省實施的小城鎮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和環境建設項目,一般都會要求地方財政配套投入,造成地方財政風險偏大,社會資源利用不足。
四是體制改革相對滯后。鄉鎮傳統管理模式涉及行業較廣、部門較多,與市場經濟不匹配,很多制度性難題有待突破。正在摸索中的鄉鎮機構改革、財政體制改革和農村稅費減免,在目前還很難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很難適應改革所帶來的資金來源變化,很難適應人、才、物管理模式的變化。
五是增長機制尚未形成。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的鄉鎮企業絕大多數改制為民營企業,就地消化農業轉移人口的傳統模式發生了變化,通過鄉鎮政府辦企業、以工哺農、以工興鎮的機制已經衰退,但新的增長機制并沒有同步形成,產業同構的問題比較普遍。
鑒于這些障礙,我認為,應把小城鎮建設作為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基礎原則。其中最核心的,是捅破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這層窗戶紙。我去過很多農民家庭,父老鄉親們兩手空空,除了簡單的生活和生產資料外,連一件讓銀行認可的貸款抵押物都拿不出來。農民為什么貧窮?我看窮就窮在沒有穩定、合法的財產收入,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虛化了產權主體,農民不是自己宅基地和承包地(林地、牧場)的所有者。不挖這個窮根,用盡補貼、免稅等辦法也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俗話說,有恒產者有恒心。農民意識到土地是自己的,才會珍惜和投資土地。要讓農業乃至附著于土地之上的林業、畜牧業真正完成產業化,前提是把土地所有權歸還農民。
第一步,把農民的宅基地使用權首先轉化為可以有償轉讓的產權形式,當農民選擇小城鎮就業或定居時,可以通過宅基地使用權獲得相應的經濟補償,同時也獲得進鎮落戶或創業的啟動資本。第二步,把農民所擁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改為完全的土地所有權,徹底解決產權主體不清問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當有利于農民真正受益,避免激化社會矛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指明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是農民生產生活的家園,是農業產業化的載體,是推動農村改革發展的基地。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藍圖,是一條通向繁榮的必由之路。
文/彭真懷 作者是北京大學中國地方政府研究院創院院長,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王功權、李一兵、張曉軍談“民宿熱”背后的殘酷商業真相2019-09-29
- ·王興斌:冬天要來了,多少城市的夜經濟還能繼續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當今中國旅游五大關鍵詞2019-09-19
- ·故宮在改變,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2019-02-18
- ·無創新,不未來,旅游業未來創新四大重點!2019-01-21
- ·未來十年旅游業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國著名產業專家到東安考察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情況2019-01-10
- ·特色小鎮要“特而強”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點同質化競爭僵局2019-01-09
- ·戴斌:繪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藍圖2019-01-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