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效益制約土地流轉
影響土地流轉的內外因素
影響土地流轉的內外因素
調研發現,因宏觀經濟環境影響農業的比較收益,它將進一步影響農民的土地流轉決策。而調研地區整體二三產業的發展水平,以及二三產業集中區距離農村的距離對土地流轉影響也較大。
另外,據調研,農村中外出到離家較遠、二三產業發達地區打工、經商的多為青壯年人,年紀稍大但仍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則選擇就近打工,并且所有流轉出土地的農民不可能都進入城市生活,那么農村附近的二三產業(如鄉鎮企業等)就承擔了吸納通過土地流轉解放出的農村勞動力的責任。
相反,一旦宏觀經濟發展放緩,鄉鎮企業等小微企業停工甚至倒閉,農民在理智與心理上雙重選擇保有土地,將對土地流轉產生極大的阻礙和制約作用。
此次收集的數據亦顯示,絕大多數農民認為擁有土地比較安心,這鮮明地反映了農民的“戀土情結”。農民認為土地對于自身,最重要的功能是提供生活基本口糧和增加收入,且提供生活基本口糧大大高于增加收入的比重。
同時,據調研組了解,選擇土地最重要功能是“增加收入”的農民,有的是進行了土地流轉,小面積規模化以提高農業收入,有的則是種植大棚蔬菜或者經濟林木,其效益遠高于單純種糧,獲得了相對其他農戶較大的收益。
另外,數據顯示,對土地保障功能依賴的程度與年齡和文化程度有關。
據調研情況,26歲~43歲的青壯年勞動力,其收入來源主要以外出打工和個體經營為主,對土地的依賴性稍微低一些;但年齡越長者,對土地保障依賴程度越高。
而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農民對土地的依賴程度呈總體下降的趨勢,其中未受過正式教育和小學文化的農民依賴程度最高,這與他們年齡較大也有關系,同時本科及以上學歷例外。
究其原因,文化程度的提高,使農民的視野和思想觀念發生了改變,并且他們在學習中獲得了種地以外的謀生技能,可以離開土地進入非農產業獲得收入,所以對土地的依賴程度降低。
通過走訪和調查,除了宏觀上農戶難以控制的種種外因,還有一些內部因素影響農村土地流轉的實現。比如,農戶家庭人口結構和收入結構因素。
農戶的家庭人口結構與收入結構直接影響了農戶流轉土地的決策。調研發現,自愿轉入農戶,其家庭勞動力比重最大,達68.68%,打工人數比重相對較小,為27.73%,可見其將家庭勞動力更多地投入到了農地的耕種與管理中,進而其農業收入比重在各類型流轉農戶中的比重最高,達48.34%。
而自愿轉出的農戶,農業收入比重僅占22.89%,打工人數比重為四種類型農戶中最高者,達39.01%,可見自愿轉出的農戶將家庭勞動力轉移到了比較收益相對較高的打工方面,降低了機會成本,獲得了更多的非農收入。
未流轉農戶的農業收入比重為27.9%,屬第二位,但比自愿轉入農戶的收入相對減少很多。據調研了解,此類農戶一般是家庭中的婦女、60歲左右的老人常年在農村種地,家庭青壯年勞動力在農忙時期返鄉幫助耕種。種植作物多為傳統的玉米(2422,4.00,0.17%)、小麥(2523,-12.00,-0.47%)等糧食作物,收益相對不高,主要是提供家庭生活所需口糧,多余部分糧食才賣掉。
非自愿流轉的農戶數量最少,且勞動力比重、打工人數比重、上學人數比重和農業收入比重都是最低的。
調研顯示,大部分非自愿流轉的農戶是生活在縣城附近的農戶,雖然生活已經與縣城極其相似,但老一輩人仍有較重的“土地情結”,同時面對政府征地給予的補償也不甚滿意,故而表現為非自愿流轉。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王功權、李一兵、張曉軍談“民宿熱”背后的殘酷商業真相2019-09-29
- ·王興斌:冬天要來了,多少城市的夜經濟還能繼續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當今中國旅游五大關鍵詞2019-09-19
- ·故宮在改變,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2019-02-18
- ·無創新,不未來,旅游業未來創新四大重點!2019-01-21
- ·未來十年旅游業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國著名產業專家到東安考察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情況2019-01-10
- ·特色小鎮要“特而強”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點同質化競爭僵局2019-01-09
- ·戴斌:繪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藍圖2019-01-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