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禪化境――以禪文化開啟休閑旅游的新境界
以“禪”化境打造手法
在不同模式的休閑旅游開發整體環境中,“禪意”的表現形式多樣。通過具有禪文化特色的建筑風格、園林庭院、景觀小品、餐飲休閑、文化游賞、名稱意象等諸多層面,相互烘托,營造出極具體驗價值的旅游目的地。
(一)建筑――“禪屋”
修建主題建筑,承載旅游功能,同時反映禪文化韻味。
禪意建筑的建設理念,摒棄反映傳統森嚴等級的對稱式建筑與一味追求豪華的鋪張奢侈,轉向為展現簡單、純粹的風格,體現出與自然的和諧。在建筑形態上,與自然地勢融為一體,人工的痕跡融于自然的地形當中;在建筑材料上,至簡純粹,可以選用山石、木材、茅草等原生自然材料為主,突出自然古樸,弱化人工修飾與人工技巧。
(二)園林――“禪院”
以“禪意園林”提升傳統旅游的庭院空間,建筑內部和建筑之間強化禪境的設計,可充分吸收我國傳統禪意園林及日本“枯山水”園林藝術,構建別具一格的禪式園林。
禪式造園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中唐時期,禪宗美學的興起,將審美與藝術中主體的內心體驗、直覺感情等作用,提到極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并把禪宗思想融入中國園林創作中,從而將園林空間從"畫境"升華到"意境"。從禪宗的觀點看,世間萬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即"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若般。"這就為園林這種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藝術提供了審美體驗的無限可能性,即打破了小自然與大自然的根本界限。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構筑了文人園林中以小見大、咫尺山林的園林空間。
日本的園林藝術也深受禪宗的影響,日本造園藝術中的“枯山水”是在室町時代禪宗精神廣為傳播之后,從禪宗冥想的精神中構思出來,在禪的“空寂”思想激發下,而形成的一種最具象征性的庭院模式,表現“空相”、“無相”的境界,透露“空寂”的情趣。“枯山水”僅以石頭、白砂、苔蘚為主要材料,通過人的聯想、頓悟賦予景物以意義,它的美更多的需要靠禪宗冥想的精神構思,因而具有禪的簡樸、枯高、自然、幽玄、脫俗的性格特征。
融禪意元素與“曲水流觴”與一體
禪意枯山水
(三)環境――“禪景”
以“自然禪”為理念,構建禪意山水景觀,弱化人工化痕跡、杜絕粉飾化裝飾,以后現代景觀設計手法,融禪學理念入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之中,從生動具體的形象畫面里自然流露出禪意思想,創造詩情畫意與禪理融為一體的藝術境界。
景致的打造,強調和諧性與原真性,展現與自然的和諧,營造雋永深悠、純粹自然的體驗氛圍。
(四)景觀小品――“禪品”
禪品是禪境的構成單元,以佛法禪理為內涵,用現代園林和雕塑手法,突出體驗性與互動性,構筑不同禪主題的景觀節點。禪品以意見長,做到“一品一意境”,能讓游客駐足沉思、有所思有所悟,方為好的“禪品”。
禪意小品
(五)餐飲――“禪宴”、“禪茶”
禪宴、禪茶,是佛教旅游從傳統觀光祭拜到當前修身體驗進化的重要元素。禪宴、禪茶有源遠流長的文化內涵,可挖掘的文化資源豐富,故其開發不求寬泛而重深度,做到精致與特色,方為最佳。
禪宴的開發以佛門素齋為本底,進一步引入禪文化元素,如菜名體現禪機、菜肴制作反映歷史典故、用餐環境強調禪意等。同時,引入綠色食品和養生食療的概念,突出養生理念,構成主題餐飲,通過禪宴,獲取養身、養心雙重體驗。
“禪茶一味”是禪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禪與茶自古便如影隨形,幾乎寺必備茶,僧必飲茶。從茶的使用價值看,禪宗重茶是因茶有“三德”:坐禪時可以提神,可通夜不眠;腹滿時可以助消化,心煩時可以去除雜念,平和心態,從這一點看,飲茶最符合佛教的道德觀念;而更重要的是,禪宗把茶從使用價值推至精神文化宗教哲學的高度,通過飲茶,把禪宗的哲學思想與茶的精神文化內涵結合起來。在茶中貫穿了“理”,賦予“道”,蘊含了禪機。“吃茶去”、“一杯茶”、“竹庵點茶”、“神通飲茶”等典故流傳甚廣。
中國作為茶的故鄉,盛產各種名茶,禪茶將是佛教旅游的重要文化內容和旅游產品,包括禪茶的茶藝表演、品茶參禪、禪茶SPA等。
吃茶去
禪茶一味
(六)音樂――“禪樂”
佛教音樂始自三國,源于印度“五明”之“聲明”,由梵唄發展而來,通俗講就是僧侶念經的聲音。
禪樂佛音是引導游客深度體驗禪文化的重要方式,包括:寺院內日常的經聲佛樂;開辟專門場所,進行經過藝術加工的禪樂表演;在自然環境中引入聲景藝術,通過音響系統播放禪文化主題的環境音樂,結合自然景觀和景觀小品的氛圍渲染,營造更濃郁的文化情境。
近年來,佛教音樂伴隨佛法的傳播,越來越收到社會的推崇
(七)游線――“禪行”
“禪行”在游線中的借鑒,突出表現在兩方面:其一是以“禪”為主題打造游線;其二是以“禪意”組織管理游線。
“禪主題”游線方面。在旅游節點之間通過小品設計和概念營造、活動組織的手法,以禪為主題,串聯游覽線路。如以“禪喻”為線索,將禪行的“八喻”,即“登山喻”、“種樹喻”、“流水喻”、“推車喻”、“尋物喻”、“螢火喻”、“月光喻”、“劃船喻”演繹為游線,并以最終達到“光明之頂”、“光明之塔”等概念作為游線安排的高潮。
以“禪意”組織管理游線方面。感悟佛法禪意,要求莊嚴的氛圍和神圣的儀式過程。在我國受參拜者人數多所限,一些宗教旅游目的地的禪行體驗不盡人意,而日本禪寺的相關措施,值得借鑒。以西芳寺為例:西芳寺是世界文化遺產,參觀者必須提前預約和申請。申請批準后,參觀者還需經寺里僧人審核后方可進入。進入寺院后,參觀者還必須經過一道程序:發給筆墨紙硯,臨摹《金剛經》,然后才能穿著參觀鞋,在寺里僧人的帶領下,做限時45分鐘的參觀。手續繁多是因為寺院占地僅2.5公頃,庭院狹小而意境深遠,以防人多失去觀賞意趣;門票昂貴,用以阻隔只為閑游之人;描紅經書,只為凈化己心,醞釀意境;特制用鞋,是為了避免踩踏楚楚可憐的青苔;規定時間,以凝練觀賞者的思緒。寺院這些限制,只是想讓觀賞者通過觀賞而達到洗滌精神的作用。
禪行應在靜穆的禪境中
(八)導游詞――“禪詞”
導游講解中多體現禪機妙語,并將禪寺、禪理的歷史、典故、文化等作為重點進行表達。禪詞將直接面向宗教游客,禪詞的內容和表達對禪行體驗具有重要影響。這就要求禪詞的編撰要精益求精,禪寺導游具有一定的佛法禪理修養。
(九)服務――“禪飾”
景區內的服務人員的服飾體現禪主題,服務人員不要求披禪衣在身,但應該在服飾上與禪寺的氛圍相符,整體上突出衣服的素雅、穿著的莊重。
(十)商品――“禪物”
開發系列的禪文化旅游商品和紀念品,紀念品在傾注禪文化內涵和信仰象征的同時,也應該追求品質和質量,突出禪寺的佛教宗理和禪理的獨特性,做到“一寺一禪物”。
(十一)名稱――“禪名”
除延續、重現各景點歷史上的名稱外,對新建的景點和設施進行具有禪意的命名。如佛書《四世因果錄》中有偈語“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此語意境悠遠,意蘊無窮。后來,清康熙年間重建普陀山普濟寺,化此偈語作為牌坊楹聯――“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無機不破,萬里無云萬里天”,使廟宇門樓有容納天地之悠遠禪意。
總之,禪主題應通過硬件、軟件,靜態、動態,具象、抽象等多種形式進行體現,營造主題色彩鮮明的旅游體驗目的地。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2020年,如何為文旅消費升級賦能?2020-01-14
- ·國家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示范區創建要點2019-12-30
- ·總書記推動“長三角”重大戰略,文旅區域開發怎么做?2019-11-21
- · 文旅運營:如何巧用杠桿,撬動高投資回報?2019-11-20
- ·文化旅游+愛國主義教育,國務院這個《綱要》必讀!2019-11-19
- ·文旅融合:大運河“1134”規劃密碼2019-10-17
- ·老舊廠房改造思路:創意設計與文旅業態融入2019-09-02
- ·歷史文化遺產的旅游“活化”之道2019-07-23
- ·文化≠旅游,文旅融合需要“活化”2019-07-12
- ·紅色旅游創新升級,關鍵看這幾招!2019-07-02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