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禪化境――以禪文化開啟休閑旅游的新境界
“禪文化”助推旅游的發展進化
禪,是梵文‘禪那’的簡稱,意譯為"思維修",即運用思維活動的修持。禪門中有一段典故,后人稱為 “拈花微笑”或“拈花宗旨”,它集中概括了禪宗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宗旨;加上后來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十六字構成了禪宗的要義。
自公元五世紀傳入中國以來,禪宗以其本源要義及老莊思想學為依托,借助大乘經典如來藏佛性理論,強調主體精神的自覺,形成獨特的思想體系,逐步發展成為最具中國特色的佛教派別,也是中國佛教的主流。時至今日,禪宗仍延綿發展,并且“禪”的內涵不斷延展,超越宗教范疇,演化為一種社會潮流,受眾越來越廣泛,成為一種廣泛存在于生活各領域的哲學文化。
現代“禪修”,通過禪修儀式,凈化身心,提升生命的層次,追求解脫、自在與幸福,把心靈中的良好狀態培育出來。“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的體驗,被越來越多的都市人所推崇。
基于現代“禪”的發展,筆者深入洞悉禪修與旅游的相關性,以“禪文化”為內涵,以“禪境”打造為目標,探索提升休閑旅游開發層次的發展思路。
一、“禪文化”助推旅游的發展進化
(一)禪與旅游的天然關聯性
旅游的表象,多表現在觀光、游覽、拍照、休閑等具體活動。而深入的研究,可發現旅游與禪修有著近乎天然的密切聯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旅游是禪理傳播、交流的重要途徑,禪理亦是古代旅游活動的重要目的和動力。禪理傳入中國本身就是達摩東渡旅行的結果,后眾多印度和西域高僧來華釋游、傳經送典,推動禪宗在中國的傳播,同時帶動中國僧侶西行求經的游訪。禪宗主張“自心是佛”、“本自無縛,不用求解”,許多得道的禪師都能從自然景觀中感悟真諦,所以走遍高山大川、訪遍高僧大德,悠游山水、品味自然、切除佛理成為禪宗提倡的參學旅游方式,以至后來,演變成中國傳統“走江湖”這一全社會的活動。可以說,禪理天然需要旅游,旅游天然需要禪理。
第二,禪理佛法中蘊含著豐富的旅游資源,旅游則促進這一資源價值的實現,將其轉化為現實的旅游產品。佛教禪宗為旅游提供了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雙重優秀的旅游資源,旅游則進一步促進禪理的傳播與交流。
第三,禪修與旅游還有著深層次的內在聯系。旅游在某種程度上是人們對現實生活的厭倦與逃避,他們想暫時離開和逃脫日常的世俗世界,到外面去尋求一種異域的、屬于自己的心靈體驗。此時,旅游的主旨已成為一種精神追求,人們外出旅游不是單純意義上的休閑度假和玩耍,而具有某種神圣的含義――使人從一種精神狀態轉變到了另一種精神狀態,經歷一種全新的精神生活,提升境界。
旅游與禪修活動的天然同源性,為時下的旅游發展提供了思考的視角;對今天的旅游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二)旅游的進化伴隨對“禪文化”的回溯
旅游活動從古代的游歷,經大眾旅游時代,現在又向以休閑和度假為代表的深度體驗進化。這種體驗已不僅僅指向傳統的“視聽嗅味觸”層面,更多地指向于內心與精神的深層面。
旅游的發展,在形態上呈現進化,在內涵上更是一種回溯――回歸到古代對修行、求學的體驗游歷,強調個體在旅游中的體驗收獲與心靈、知識的提升。在這一背景下,禪修旅游,越來越顯出了社會價值。
這種價值在宗教旅游層面,已經一覽無余。從宗教旅游的進化來看,隨著大眾文化水平的提升和旅游文化的不斷深入,消極被動的靜態參觀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白天看廟,晚上睡覺”的傳統游覽方式逐漸成為歷史,而積極主動的參與方式越來越受到旅游者的歡迎。人們興致勃勃的宗教場所和宗教人士同守戒律,一起勞動,一起作息,籍此體驗原汁原味的“佛禪文化”,享受身臨其境帶來的感悟。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2020年,如何為文旅消費升級賦能?2020-01-14
- ·國家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示范區創建要點2019-12-30
- ·總書記推動“長三角”重大戰略,文旅區域開發怎么做?2019-11-21
- · 文旅運營:如何巧用杠桿,撬動高投資回報?2019-11-20
- ·文化旅游+愛國主義教育,國務院這個《綱要》必讀!2019-11-19
- ·文旅融合:大運河“1134”規劃密碼2019-10-17
- ·老舊廠房改造思路:創意設計與文旅業態融入2019-09-02
- ·歷史文化遺產的旅游“活化”之道2019-07-23
- ·文化≠旅游,文旅融合需要“活化”2019-07-12
- ·紅色旅游創新升級,關鍵看這幾招!2019-07-02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