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從歷史文化傳承到特色風貌營造
綠維導讀
老舊小區更新改造過程中,基礎設施、建筑、公共環境等風貌改造問題最為突出,綠維文旅梳理十余年規劃設計經驗,總結風貌營造思路與設計方法,為老舊小區改造提供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案例。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老舊小區中存在設施老化缺失、社區文化缺失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風貌。2020年7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四大基本原則,大力改造提升城鎮老舊小區,改善居民居住條件,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意見》中明確,要堅持因地制宜,做到精準施策;堅持保護優先,注重歷史傳承。兼顧完善功能和傳承歷史,落實歷史建筑保護修繕要求,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在改善居住條件、提高環境品質的同時,展現城市特色,延續歷史文脈。
Part 1
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困境
現存的老舊小區建成年代久遠,一般始建于上世紀七十年代至本世紀之前,其構造技藝、設計標準及建筑功能都無法滿足現代居民生產、生活的需求,更新改造面臨諸多困境,居住情況復雜導致空間利用低效,建筑質量不佳導致結構問題突出,基礎設施老化導致防災能力匱乏,社區生活重置導致價值延續困難,還有產權分化嚴重問題等等,因此老舊小區的改造工作迫在眉睫。
Part 2
風貌營造的四大要點
(一)“差異化”改造
綠維文認為,對涉及居住生活的一般問題,如建筑質量、結構、配套設施等,進行規范化改造;對社區內不同風貌類型的建筑設置針對性的改造內容,在社區居住條件改善的同時保留社區歷史文化特色,使改造工作能因地制宜、精準推進。
(二)“漸進式”改造
漸進式的老舊小區改造周期短、見效快,減少或避免改造工作對老舊小區的歷史風貌產生影響,也容易獲得社會認同。
(三)注重歷史文化與物質需求的平衡性
老舊小區是過去人們生活和居住的場所,記載著城鎮街區的居住文化,尤其是歷史文化街區,反映著城鎮的自然歷史演進。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追求歷史文化與物質需求相平衡,也恰恰是城鎮街區歷史真實性的完美體現。
(四)注重社區生活網絡的延續性
一旦社區人口結構發展改變,原住居民開始流失,社區生活網絡就會遭到重構或者破壞,長期以來形成的居住文化與居住模式隨即喪失,社區文化也將不復存在。社區生活網絡的重構也一定程度上導致街區“紳士化”的現象產生,這也將對老舊小區的改造帶來更多更為復雜的問題。
Part 3
特色風貌的設計方法
老舊小區改造的風貌營造要基于資源評價、場地空間分析及風貌定位,重點從整體色彩規劃控制和景觀風貌設計方面完成特色化構建。色彩規劃設計總體調控社區的風貌,引導風格和形式,上承地域原生特色,下啟社區環境空間設計。而環境空間設計則在形象上匹配原生風貌,在功能上承載社區集散,具體展現差異化風貌。
(一)社區風貌打造基礎——色彩規劃控制
色彩作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是最容易被感知的特色視覺元素,也是最有效的訊息傳達媒介,同時色彩具有極大的包容性,社區中任何事物都不能存在于色彩之外,因此,色彩足以擔當展示自然風采、傳承歷史文化的載體,構成調控小鎮風貌的基礎。
1、色彩提取主要途徑:城鎮社區的色彩主要分為自然色、氣象色、傳統色、流行色四種類型。
2、色彩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的運用方法:首先確定色彩體系,其次確定城鎮色彩控制范圍。
(二)社區特色風貌營造——景觀風貌設計
城鎮老舊小區的景觀系統按照空間范圍和開發程度的不同,可分為社區景觀、生態景觀和田園景觀,空間上呈現了從核心環境到關聯環境、外部環境的層次關系,開發上呈現了從改造為主、保護為主,到保護改造結合的層次關系。
1、社區風貌——改造力度大,協調是關鍵
社區景觀是居民聚落演化的見證,是地域文化傳承的體現。其景觀特征具備民間性、文化性、重復性等特質,在改造設計過程中要融合以上基本特質,形成代表性強、辨識度高的地域特征,將抽象符號轉化為可被感知的視覺體驗。
2、生態景觀——保護為主,突出重點
生態景觀是社區景觀風貌的基底,對其進行梳理和控制利于社區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景觀包括山體、林地、水體等地貌元素,在改造的過程中應秉承保護和突出重點的原則。
3、田園景觀——保護與改造相結合,點線面設計
田園景觀一般處于社區的邊緣銜接地帶,以田園為載體,以農耕、荷塘等農產元素為肌理,是帶有生活資料供給功能的景觀,在生產農業物質產品的同時,還可生產農業審美產品,人工性較強,屬于生態“撕裂地帶”。
Part 4
風貌營造案例解讀
(一)甘肅臨夏八坊十三巷古城改造典范
臨夏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區和老城保護區,規劃范圍內有八座清真寺,依托八座清真寺形成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鐵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八坊空間結構,以及大旮巷、小南巷、壩口巷、北巷、沙尕楞巷等十三條街巷。區域內共有住戶,4000戶,居民人數超過1萬人,47%屬于低保戶,規劃條件較為復雜。
綠維文旅在該項目中,提出如下改造要點:
1、以歷史街區原始風貌與民居保護為前提——換裝、露骨(架)、活街、亮戶;
2、以挖掘街區歷史文化價值為基礎——找魂、塑形、注魂;
3、以構建特色吸引力為核心——分坊、列巷、成街、入戶;
4、以打造特色文化休閑聚集為重點——有商、有閑、一坊一主題,一巷一業態,一街一品;
5、歷史街區旅游開發引導實現就地城鎮化。
八坊十三巷設計效果
(二)山東富泉村村莊改造項目
富泉村位于山東省臨沂市蒙山旅游區大洼藝術寫生基地入口處,總面積790.5公頃,共有318戶946人,山地多,耕地少,文化保存完好,資源組合度較好,是典型的山村,也是一個典型的旅游區依托型村莊。2013年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列為村莊規劃試點項目,隨后,綠維文旅根據其存在的問題,對其村域產業、村莊環境、景觀及特色風貌保護、民居改造等進行了規劃設計。
綠維文旅在該項目中,提出要以“三農問題”為導向構建發展架構,以泛旅游產業為核心的發展路徑,在泛旅游產業主導下對村莊進行改造提升。
(三)新疆沙灣縣特色鄉鎮規劃項目
大泉鄉位于新疆塔城地區,已被規劃融入首都烏魯木齊都市圈,發展全域旅游,打造休閑之都。大泉鄉旅游資源類型多樣,涵蓋自然人文兩大類,以及農業、文學、美食、民族和生態等類型,其中以現代農業和鄉土文化及特色美食最為突出。
經過綠維文旅的充分調研發現,大泉鄉產業結構單一、村鎮環境風貌雜亂、開發建設資金不足,急需通過新的規劃進行轉變。站在全域旅游角度,綠維將項目空間布局劃分為“一核二環四區五村”,分別從旅游、生態、農業等進行規劃,打造6大類核心產品,包括田園鄉鎮、生態牧場、休閑漁場、現代農場、休閑基地和風景廊道。
大泉村風貌設計
本項目的重點之一在于對當地的風貌改造,在每個重點村的設計中,結合文化挖掘、前期策劃定位,形成了符合不同村落特征的不同的主題定位。并且通過對文化的研究,將各民族的民居文化與風俗習慣特點進行提煉,在改造中不單單通過單純的立面進行提升,還將空間格局及景觀小品進行重新設計與梳理,最終形成三個既能找到老房子感覺,又植入了現代生活方式的、具有特點和品味的特色村落設計。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綠維文旅:“旅游項目開發全程旅游孵化”八大服務2022-01-05
- ·綠維文旅:“沉浸式”溫泉旅游的開發思路2021-11-05
- ·如何打造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2021-10-19
- ·親子農業如何成為鄉村振興的“寵兒”?2021-07-15
- ·新疆旅游:文化潤疆的模式探索2021-04-25
- ·從李子柒到拉面哥,鄉村文化振興,短視頻能做點啥?2021-03-29
- ·互動型博物館:設計施工七種落地模式2021-03-25
- ·綠維文旅:花卉的含義和分類2021-02-22
- ·科技賦能,小康旅游時代要“慧”玩!2021-01-20
- ·玩轉設計元素,?讓景區“活”起來?2020-12-16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