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譜新篇 ——蘭州西固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西固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黨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西固區委、區政府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進一步完善在農村環境優化、農業產業發展、農民致富增收等領域的各類支持政策,著力在調結構、轉方式,補短板、強弱項,促融合、惠民生,抓改革、激活力上實現新的突破,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筑牢堅實基礎。
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建設“實力農村”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省市重大項目的建設,西固區可利用土地面積不斷縮減,加之傳統農業產業在發展規模不大的同時,由于品種退化、品質不高、深加工不足等因素,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優勢?;诖耍瑓^委、區政府提出“農業田園化、產業融合化”的發展思路,在持續做大做強百合、韭黃、精細蔬菜等傳統優勢農業產業的基礎上,按照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要求,以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為主攻方向,以建設田園綜合體作為主要抓手,出政策、促項目、強產業,研究制定了《關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特別是就鄉村旅游發展和田園綜合體建設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通過這些鼓勵性政策的引導,目前,全區建成高規格農家樂110余家,每年產生經濟效益2000余萬元;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億余元。
結合實體農業產業發展的同時,大力扶持引導農村電商產業發展,鼓勵本土農村實體企業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推進“電商平臺+農戶”模式,有10多家本土農村電商依托自建平臺優勢,與農戶簽訂購銷協議,通過電商平臺直銷西甜瓜、韭黃等特色農產品。目前,全區從事農村電子商務的企業達到22家,建成區鄉村三級服務站點18個,建成村郵站20家,農民群眾開設網店28家。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農村”
在建設“美麗農村”方面,西固區始終將農村生態及環境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性工程來抓,以美麗鄉村、小康示范村等項目建設為引領,完善基礎建設、優化人居環境,提升綠化水平、保護水土資源,努力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農村”。緊盯農村人居環境短板,投資3000余萬元,實施了柳泉片區的污水收集和天然氣入戶工程;集中開展以“廁所革命”為重點的農村改灶、改炕、改廁等專項行動,2018年投入資金680萬元,對全區農村1300戶廁所、1000戶土炕進行改造。啟動實施農村土坯房“全清零”行動,累計投入資金480萬元,完成了173戶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工作。
全省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工作啟動實施以來,建立完善以“定面積、定人員、定待遇、定設備、定機構、定流程、定機制”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衛保潔“七定”新模式,參照城市環衛保潔標準,在全區6個鄉鎮、3個涉農街道設立42支綜合保潔隊,配備保潔人員434人,實施不間斷、全天候的村域
保潔工作,切實做到了農村環境衛生“有人管、有設施、有制度、有經費”。建成5座壓縮式垃圾運轉站建設,配備垃圾清運車及車載式垃圾箱,通過“農戶垃圾在自家袋裝或桶裝,環衛部門車輛集中拉運至垃圾場進行集中無害化處理”的清運流程,真正實現“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轉、區處理”的清運模式,切實做到垃圾不落地。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建設“文明農村”
在建設“文明農村”方面,今年,西固區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八個一”示范工程,以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為主題,全面開展鄉風文明建設,實施以“一創一評”(文明村鎮、五星級文明戶)、“一規一會”(鄉規民約、紅白理事會)、“一堂一隊”(道德講堂、志愿服務隊)、“一場一榜”(文化廣場、好人榜)為實踐載體的“八個一”示范工程,并廣泛開展“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好公婆”“好媳婦”評選活動,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推動家風家訓掛廳堂、入禮堂、進課堂,以好家風好家訓帶動好鄉風好民風,促進鄉風民風進一步美起來。目前,全區10家省級、市級文明單位已與村結成對子,幫助結對村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特別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育,大力實施“立德樹人”強基工程,廣泛開展“我們的中國夢”主題實踐,組織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主題宣傳教育、優秀童謠征集、經典誦讀傳唱等活動,讓未成年人在廣泛參與中受到教育,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耳入腦入心。加強鄉村學校少年宮提升工程,為未成年人搭建寓教于樂、學技學藝的課外實踐平臺。
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建設“和諧農村”
在建設“和諧農村”方面,西固區委始終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切實發揮黨支部在農村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研究出臺了《全面推進“五化五強”黨組織建設實施方案》,按照“突出政治性,提升組織力,推進標準化,黨建大提升”的思路,以推進支部建設標準化、組織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務精細化、工作制度體系化、陣地建設規范化“五化”建設為抓手,努力實現黨組織政治功能強、組織功能強、服務功能強、治理功能強、發展功能強“五強”目標。特別是注重黨組織向產業鏈上的延伸,積極創新黨組織設推行“黨組織+”模式,組建專業合作社、產業協會黨組織31個。
深化農村平安建設,全面提升農村社會服務管理水平,著力整治各類治安突出問題,狠抓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采取經常排查、實時化解、心理疏導、宣傳教育、定期回訪相結合的辦法,及時發現和有效化解了婚姻家庭、鄰里關系等多發性民間糾紛,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安定。結合“七五”普法工作,定期組織開展“送法進鄉村”活動,組建了法治宣傳小分隊,走村入戶,深入到各田間地頭,講解普法相關知識,贈送法律書籍,并現場設立“12348”法律服務咨詢臺,及時解答村民有關鄰里糾紛、征地拆遷糾紛、婚姻家庭、外出務工等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問題,普及法律援助職能、援助范圍、受理程序等相關知識。
提升農民幸福指數建設“富裕農村”
在建設“富裕農村”方面,今年,西固區委、區政府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加快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引入市場機制和資本運作模式,把大量的農村資源,通過進行集中開發或投資入股經營主體,按股分紅,讓“死資源”變成“活資產”,讓農民群眾獲得更多的財產性收益。
為確保改革精準推進實施,區委、區政府在充分調研和考慮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2018年在河口鎮張家臺村、四季青街道杏胡臺村、陳坪街道孟家山村等有一定產業基礎、經營主體和方向明確、土地確權已完成、清產核資工作推進順利、發展規劃較為科學明晰的3個村開展“三變”改革試點工作,為全區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其中,張家臺村以“三變+設施農業”模式,引進甘肅首石發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重點以生態循環農業為主體,集休閑娛樂、養生度假、農事體驗于一體,打造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基地和綜合觀光的田園小鎮項目,帶動蔬菜種植業和旅游業發展,提高農民經濟收入。杏胡臺村以“三變+鄉村旅游+美麗鄉村”模式,由村內乾景種養殖農民合作社統一管理和經營,流轉土地150畝打造田園花海,大力發展農家樂和民宿餐飲,建設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孟家山以“三變+田園綜合體”模式,流轉土地500畝,加快推進田園綜合體建設。
目前,3個試點村各項改革工作穩步推進、并取得了初步的工作成效,新增流轉土地2340畝,涉及農戶800余戶。其中,河口鎮張家臺村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項目,引進甘肅首石發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將全村村集體740畝土地,以及170戶農戶的569畝承包地,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企業,每年獲得土地分紅104萬元;并帶動就業250余人,其中50名長期固定在企業務工的農戶以勞務入股,年增加農民勞務收入共400余萬元,初步形成了“固定收入+分紅+勞務”收入的模式。四季青街道杏胡臺村通過“三變”改革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村內農家樂由原來的10余家發展到現在的33家,并發展民宿5家、住宿床位97張,年收入達到350多萬元,同時帶動了村內農產品的銷售,形成了“旅游收入+土地流轉收入+農產品銷售收入”的模式。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王功權、李一兵、張曉軍談“民宿熱”背后的殘酷商業真相2019-09-29
- ·王興斌:冬天要來了,多少城市的夜經濟還能繼續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當今中國旅游五大關鍵詞2019-09-19
- ·故宮在改變,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2019-02-18
- ·無創新,不未來,旅游業未來創新四大重點!2019-01-21
- ·未來十年旅游業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國著名產業專家到東安考察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情況2019-01-10
- ·特色小鎮要“特而強”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點同質化競爭僵局2019-01-09
- ·戴斌:繪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藍圖2019-01-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