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共享“綠色福利”
“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指出。
“十三五”規劃建議以空前篇幅將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愿景,與創新發展、協調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一道,綠色發展被列為“十三五”規劃建議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綠色將成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色調。
可持續發展的升級版
“綠色發展是民眾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也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在11月3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水、大氣、土地的污染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
近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態環境問題正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瓶頸和短板。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161個城市的空氣質量年均值達標率不高,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達19.4%,近六成地下水水質較差。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傳統粗放的發展模式已導致中國面臨著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約束。”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康艷兵對本刊記者表示,走綠色發展道路,是在資源環境約束下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順應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新常態的必然選擇。
當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碳排放國。過去十年,中國的能源消費增量和碳排放增量分別占全球的50%和60%以上,人均能源碳排放已增長到6億噸以上,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三分之一。“這表明我們以往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需要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康艷兵強調。
“綠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升級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主任楊多貴說,綠色發展不應以降低環境承載能力、透支生態服務功能、危害人類健康和犧牲國民福祉為代價,而是生產、生活與生態的共生共贏。
事實上,綠色發展現在已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環境保護和污染物治理方面,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行動,特別是針對近年來的霧霾問題。2013年國務院頒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2015年我國開始實施新修訂的更加嚴格的環境保護法,而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也紛紛制定相應的行動方案。
徐紹史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我國在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方面采取的很多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十二五”前四年,GDP的能耗、水耗分別下降了13%多和24%多,二氧化碳的排放累計下降了15%多,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等也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十三五”期間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進一步實現綠色發展。
突破性的制度創新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對于綠色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有了突破性的制度創新。
長期以來,執法難成為困擾我國環境保護的一大掣肘。雖然近幾年國家陸續出臺了“最嚴格環保法”、“最嚴格水治理”等多項措施,但在執行過程中,由于“環保部門權力太小”,無法有效執行法律法規。針對這種情況,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這是第一次鮮明地提出來,主要是加強地方,尤其是市、縣環境的監管,解決地方保護主義、準確獲取環境數據等問題。”楊多貴對本刊記者表示。
綠色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發展綠色金融,設立綠色發展基金。綠色發展需要金融結合,充分發揮金融支持綠色發展”被明確寫入“十三五”規劃建議中,這為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專家分析,金融部門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政策,在金融經營活動中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環境污染的治理,通過對社會經濟資源的引導促進綠色發展。另外,還要進一步明確“十三五”期間綠色金融改革重點任務,推動重點領域實現優先突破,如建設綠色銀行、發展綠色債券、建立綠色基金等。
此外,這次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提高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標準,開展能效、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雙控行動是一項硬措施,這項工作做好了,既能節約能源和水土資源,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也能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綠色水平。”楊多貴說。
探索綠色發展路徑
當前,中國面臨著很大的發展壓力,如何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以更少的資源環境碳排放代價積極探索尋求更大的發展效益,從而實現我們整個經濟社會的綠色發展,還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對于綠色發展,康艷兵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認為,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都是廣義的綠色發展,即可持續發展。他告訴本刊記者,低碳發展重點解決能源流問題,即能源的高效利用與清潔利用問題,化石能源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90%以上,所以低碳發展的核心是能源問題,即用更少的、更清潔低碳的能源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循環發展則是重點解決物質流問題,即資源循環利用、綜合利用;綠色發展則是指區域環境污染物的末端治理和生態建設,即環境保護問題。
“低碳發展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一個指標,這不僅僅是因為低碳發展是國際通用語言,而且對于中國來說,抓好低碳發展指標,就可以協同推進節能和優化能源消費結構這兩個能源問題的核心內容,還可以協同解決大氣污染防治問題。”他進一步解釋,在抓好低碳發展這個源頭指標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把環境末端治理和生態建設問題抓好,就可以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更好地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在資源環境約束下的可持續發展。
徐紹史強調,“十三五”期間要在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上實施三大措施。第一是低碳發展,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鼓勵煤炭的清潔利用,要形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第二是節約高效利用資源,強化一些約束性指標管理,從總量和強度兩方面來控制。第三是采取市場化的手段進行管理,確定水耗、能耗、地耗的一些標準,同時開展水權、碳排放權的交易。
共享“綠色福利”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等字眼與百姓緊密相連。綠色發展,實際就是要讓全體人民共同分享“綠色福利”。
“要實現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得到總體改善的目標,未來五年是‘美麗中國’建設補欠賬與補短板的雙重機遇期。”楊多貴說,需要更大的環境保護力度,更多的資源投入和更強的治理能力,保護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濕地、海洋等自然生態,嚴守生態底線,以“生態紅利”釋放“綠色福利”,讓全體人民群眾共享“生態紅利”、分享“綠色福利”。
實際上,建設“美麗中國”,也可以讓世界共享中國綠色發展福利。由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是為增進全人類福祉、促進世界可持續發展、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一項公共性、奠基性工程。
楊多貴認為,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中國輸出的不是過剩的、高污染的產能,而是綠色產能、清潔產能、低碳產能;中國輸出的是綠色新型的工業化模式;是以高鐵為代表的“綠色制造”,以核電為代表的“綠色能源”,以生態工業園為代表的“綠色集群經濟”等,這些為“一帶一路”后發國家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陷阱創造了歷史性的機遇、條件和保障。
“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反映了中國積極主動應對氣候變化、保護整個地球生態環境的大國責任和擔當。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王功權、李一兵、張曉軍談“民宿熱”背后的殘酷商業真相2019-09-29
- ·王興斌:冬天要來了,多少城市的夜經濟還能繼續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當今中國旅游五大關鍵詞2019-09-19
- ·故宮在改變,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2019-02-18
- ·無創新,不未來,旅游業未來創新四大重點!2019-01-21
- ·未來十年旅游業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國著名產業專家到東安考察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情況2019-01-10
- ·特色小鎮要“特而強”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點同質化競爭僵局2019-01-09
- ·戴斌:繪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藍圖2019-01-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