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帶一路”精品旅游帶 推進醫療旅游健康發展
九三學社中央:打造我國“一帶一路”精品旅游帶
為推進“一帶一路” 戰略,201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明確提出:“加強旅游合作,擴大旅游規模,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2014年8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通過建設‘一帶一路’來推動區域旅游一體化,增強旅游發展動力”。國家旅游局也把2015年、2016年連續確定為“絲綢之路旅游年”。旅游業可有力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和地區之間的合作交流,不僅具備非貿易創匯功能,而且不受地區貿易保護限制,“一帶一路”戰略應以旅游先行。如何變沿線旅游資源為特色優勢,深層次和大手筆開發“一帶一路”沿線旅游精品,打造具有特色的精品旅游帶,塑造旅游形象,是“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的重要一環,對“一帶一路”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我國打造“一帶一路”精品旅游帶具有數量多品位高的旅游資源、愈加便捷的交通優勢、得天獨厚的客源市場優勢。為打造我國“一帶一路”精品旅游帶,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組建旅游協調管理機構。“一帶一路”旅游合作主體主要是地方政府和旅游企業,為了更好地協調關系、分配利益,建議國務院在“一帶一路”建設領導小組下設立“一帶一路”建設辦公室,專門負責戰略實施的協調管理工作,辦公室下設“一帶一路”旅游協調管理組,作為“一帶一路”沿線旅游合作的協調管理機構,由國務院或委托國家旅游局牽頭,各省旅游、交通、環保等相關部門參加,主要職能是組織協調“一帶一路”旅游業“一盤棋”發展,制定沿線地方旅游合作的具體辦法,協調利益,為合作發展提供指導。
二是加快制定總體規劃。盡快制定我國“一帶一路”精品旅游帶總體發展規劃,為旅游帶開發提供科學依據。聘請國內外知名旅游規劃公司按打造國際旅游精品線路的目標,對旅游帶進行“高起點規劃”。從全局和長遠利益出發,將“一帶一路”精品旅游帶規劃與“一帶一路”有關專項規劃合理對接,明確“一帶一路”沿線各地的旅游定位,有效銜接跨行政轄區的旅游線路,建設互補性的旅游精品,避免重復建設和同質化惡性競爭,提升旅游帶總體吸引力。
三是高起點開發旅游資源。對沿線旅游資源進行普查,摸清家底,掌握高品位旅游資源的分布特點與開發價值,為整合開發提供科學依據。對已開發的旅游資源進行評估,通過深入挖掘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實現旅游資源與“一帶一路”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形成旅游的新亮點。對尚未開發的旅游資源,尤其是高品位旅游資源,應按國際旅游產業的標準開發,力爭打造成世界級的旅游精品。在旅游資源開發的同時要注重保護資源和環境,我國“一帶一路”途經西北荒漠化區以及西南和東南丘陵水土流失區,沿線很多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因此要在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基礎上開發。
四是打造精品旅游線路。重點打造以下精品旅游線路:陸上絲綢之路精品旅游線路,包括古絲綢之路旅游線路、新疆神秘絲路之旅線路、絲路生態之旅線路、絲路朝拜之旅線路、西南秀美絲路之旅線路;海上絲綢之路精品旅游線路,包括濱海絲路之旅線路、環太平洋絲路自駕游線路、海南環島旅游線路;專項旅游精品線路,包括陸上絲綢之路專項列車游、海上絲綢之路郵輪觀光游、少數民族風情游、絲路探險游、絲路科考游、佛教探秘游、媽祖文化游等特色專題旅游線路。
五是塑造精品旅游形象。我國“一帶一路”精品旅游帶要在世界旅游市場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塑造具有“中國文化的新窗口、中國旅游的新名片”的精品旅游形象。圍繞中國特色的絲路文化(如始祖文化、宗教石窟文化、黃河大漠文化、高原生態文化、多民族民俗旅游文化、龜茲文化、媽祖文化和絲茶文化等),打造絲路系列文化旅游產品,以文化為依托,塑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絲路文化旅游形象。由國家旅游局牽頭,委托知名設計公司,對我國“一帶一路”精品旅游帶進行國際旅游形象標識設計,塑造獨特鮮明的國際旅游品牌形象;明確“一帶一路”精品旅游帶的形象宣傳口號,統一內外宣傳口徑。嚴格杜絕一些品質差的旅游產品亂貼絲路標簽。
六是加大宣傳營銷力度。整合新舊媒體資源,集中力量在海內外宣傳我國“一帶一路”精品旅游帶的拳頭產品,并利用公關營銷、事件營銷、民族節慶活動等手段,對精品旅游帶進行全方位的形象傳播。圍繞我國“一帶一路”精品旅游帶的旅游主題,編輯出版有關書籍,拍攝有關影視片,打造音樂、演出、動漫、網游等有關文化產品,提升國際知名度。根據不同客源市場和不同的游客群體,采取差異化的市場營銷手段。鼓勵和支持國內旅游企業積極參加境外的“一帶一路”旅游宣傳促銷活動,為其組織入境旅游包機和專列來我國“一帶一路”沿線旅游開通綠色通道。積極在海外舉辦中國旅游年、“一帶一路”旅游專題宣傳月和推廣周等活動,推進與有關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臺盟中央:推進我國醫療旅游產業健康發展
一、我國醫療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追求健康是21世紀人類的主題,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健康中國”,醫療旅游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目前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醫療養生旅游,估計產業規模已超7500億美元。
我國是旅游資源大國,同時又擁有以中醫藥為特色的極為豐富的醫療資源。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國民收入增加,帶薪年假制度的落實,旅游發展逐步從單純的觀光旅游轉型為觀光、休閑、度假、復合體驗旅游,加之新醫改的出臺,這些都為我國醫療旅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堅實的保障。目前,海南、廣東、北京、四川等地已經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探索醫療旅游的發展,例如,海南提出了打造國家級中醫康復保健旅游示范基地的計劃,并開始打造“醫療健康養生天堂”。預測到2020年中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人民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十三五”期間我國面臨著加快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問題,發展以康復療養為主要內涵的醫療保健旅游新型產業,將成為未來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盡管國內部分地區的醫療旅游業已經初具規模,但從總體上看,我國醫療旅游產業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經驗不足,配套建設落后,高端醫療資源供給不足,醫療養生旅游專業人才短缺,醫療旅游市場尚未完全發育,卻顯現出“未強先亂”的亂局等問題和不足。
二、推進我國醫療旅游產業健康發展,打造“健康中國”的建議
(一)做好產業規劃,加強政策扶持
1、明確醫療旅游產業的發展的定位、目標。一是編制高標準、高水平、地域特色鮮明的醫療旅游發展戰略規劃,明確其發展的定位、目標、思路、布局、措施。二是引導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和金融機構聚集,分階段引進國際先進的醫療設備與技術,將醫療護理、健康管理、康復保健、休閑養生、旅游觀光相結合,逐步形成世界領先的醫療旅游產業集聚區。
2、制定和爭取產業發展優惠政策。一是全面落實相應的財稅政策、轉制政策、投融資政策。二是研究出臺境外醫技、醫護人員在我國執業的相關政策,爭取國家稅務部門支持,減免醫療設備的進口稅和消費稅,開辟醫療貸款便捷管道。三是實行“一站式審批、一票制收費、一條龍服務”,集中審批督辦。四是打破外資和社會資本進入限制,吸引國際大型醫療機構進駐,在行政審批、土地供給、人才晉升等方面給予外資和民營醫療機構以公平待遇。
3、支持海南等省市打造國際醫療旅游服務貿易示范區。
(二)建立完善機制,完善配套服務
1、建立創新資金投入機制。一是制定資金投入計劃,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項目建設市場化的發展格局。二是開展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創新投融資體系,拓寬融資管道。三是設立專項資金,用于醫療旅游教育培訓、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等。四是爭取國家和省市各類引導資金、專項資金的支持。五是大力扶持民營醫療旅游企業聯營、連鎖、聯機,鼓勵和支持流通企業跨地區、跨行業經營。
2、建立完善部門協調機制。醫療旅游涉及旅游、衛生、藥監、工商等多個部門,針對我國醫療旅游管理上存在著條塊分割嚴重、管理模糊等問題,可借鑒新加坡等國家和臺灣地區的經驗,設立旅游系統與衛生系統之間的互動協調機構。
3、加強和完善配套服務。加強和完善交通、住房、教育、文化、城市建設和管理、保障等醫療旅游相關配套服務。加強與目標客源市場的醫療旅游中介公司、醫療機構和保險公司溝通,促成把醫療旅游治療列入其醫療保險范圍。適當延長國外醫療旅游游客在我國的合法逗留期限,完善患者異地醫療費用報銷制度。同時,搭建數字化醫療平臺,實施醫療健康信息化服務項目。
(三)加強規范監管,促進有序發展
1、嚴格做好服務質量監管。嚴格做好服務品質監管工作,打造醫療旅游品牌。在資質審查、衛生條件、服務環境、服務質量等方面制定嚴格規范的法律法規。
2、整頓規范醫療旅游市場秩序。加大執法力度,嚴禁任何單位或個人以任何名義向在我國投資的各類醫療旅游主體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同時,規范服務標準和價格。
3、推動醫療機構參與國際資質認證。盡快推進國內醫院通過全世界公認的(JCI、ISO9001)國際標準認證,以獲得到國際患者的信任和國際醫療保險賠付。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醫療技術水準。
一是科學制定人才需求規劃。有針對性引進高端領軍人物和培養醫療養生旅游服務、管理和開發的創新型人才,打造一支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醫療養生旅游隊伍。二是有針對性引進醫療旅游的高端人才。政府應該出臺人才吸引政策,鼓勵優秀的醫療人員到大陸就業。三是加強合作加快人才培養。要加大對醫療養生旅游教育培訓的投入力度,從醫療機構和旅游從業人員中培訓出醫療保健旅游人才。四是加強導游、服務員等醫療養生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加強醫療保健旅游從業人員必要的醫療、保健知識培養。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王功權、李一兵、張曉軍談“民宿熱”背后的殘酷商業真相2019-09-29
- ·王興斌:冬天要來了,多少城市的夜經濟還能繼續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當今中國旅游五大關鍵詞2019-09-19
- ·故宮在改變,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2019-02-18
- ·無創新,不未來,旅游業未來創新四大重點!2019-01-21
- ·未來十年旅游業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國著名產業專家到東安考察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情況2019-01-10
- ·特色小鎮要“特而強”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點同質化競爭僵局2019-01-09
- ·戴斌:繪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藍圖2019-01-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