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全長4.8公里,寬130米至160米,共67公頃,與海淀段連接起來,長達9公里,是北京城區內最大的帶狀公園,從飛機上俯瞰,真稱得上是北京的“綠腰”了。公園計有10大景區,為城垣懷古、薊門煙樹、鐵騎雄風、薊草芬菲、銀波得月、紫薇入畫、大都建典、水關新意、鞍韁盛世、燕云牧歌。園內還有大型群雕“大都鼎盛”,共表現了19個著名元代人物,包括忽必烈、元妃、馬可波羅、郭守敬、黃道婆等,個個性格鮮明,栩栩如生。
您好!關于遺址公園的開發,我院特別設立了專題進行探討研究。并發表了《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大遺址開發的商業模式探索》。
我院觀點:依據大遺址在保護利用中的不同特征,我國大遺址保護利用的主要模式有:遺址展示區、博物館模式、旅游景區、遺址公園(諸如元大都城恒遺址公園、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這些傳統模式突出了“保護”的基礎地位,對我國大遺址文化遺產的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院林峰博士提出,大遺址保護完全可以成為城市文化復興與城市建設開發的聚合工程,即聚合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名片打造、城市文化旅游開發、城市休閑房地產開發的大型工程,是城市經營創新的新模式。遺產遺址最重要的價值是其歷史文化與科學價值,同時,很多遺址又是城市發展中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城市空間拓展可依托的基礎,比如元大都城恒遺址公園。受到有效保護的文物大遺址,形成了一流的文化積淀與生態環境,從城市經營來講,大遺址保護投資,必然集聚新的經濟特性,即可以通過對文物遺址本體的保護,依托于展示及合理利用,改變遺址環境社會經濟發展關系與經濟發展模式。從中國文物遺產遺址類旅游開發建設的高度,優化旅游供給,開發“遺產遺址旅游”系統工程,將成為尋求中國遺產遺址有效保護與社會發展“雙贏”之路的途徑之一。
我院專家認為創新遺址公園設計體驗模式是大遺址旅游開發的關鍵。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大遺址旅游開發也日趨多樣化,如在原遺址基礎上、依據考古發現及歷史記載恢復原貌,供游客參觀,或另擇他處,按遺址原貌復建大遺址,如珠海的圓明新園、深圳的錦繡中華等,這些方式對大遺址的保護及其歷史文化的傳承均具有積極效應。
遺址展示與旅游開發最重要的,是通過對歷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創新遺址展示與歷史文化體驗的游憩方式,建立內容豐富、游覽緊湊、結構合理的游憩結構,創意獨具特色的品牌形象,延伸產業鏈,形成遺址保護展覽與文化體驗的產業體系。
以上為您提供的是我院針對諸如元大都城恒遺址公園之類的大遺址開發模式的探討,我院還提出了遺址公園的商業模式構建,請點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