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功能劃分
①觀賞型
如動物園、植物園、民俗園、雕塑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以觀光游覽者為目標市場的城市公園。此類公園強調景觀的優美、獨特和富有文化性,多從自然中借景,加之人工造景相結合,滿足游客審美、獵奇的要求,重點在于給予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的氛圍,以及一定的文化教育作用。
②娛樂型
如兒童樂園、水上樂園、城市廣場、體育公園等健身娛樂性質的城市公園。此類公園重點在于大力開發娛樂設施、健身設備等,追求所供活動的先進和個性,滿足不同消費群對于娛樂性、參與性和刺激性的需求。開發較好的案例如歡樂谷。
③綜合型
綜合性城市公園同時具備上述兩種公園的功能,一般比較常見,既注意景觀的塑造滿足游客游覽需要,同時又開發各種娛樂設施以豐富游人活動。在綠維對于安慶菱湖的規劃案例中,對于廣場、草坪和水域分別提出開發方案,對于絕大多數公園的開發都具有借鑒意義。
④教育型
此類城市公園的開發注重教育意義,包括科普、歷史、愛國、環保及生活等方面知識。一般在公園內修建展館、實驗室,組織開展教育活動,主要針對學生群體,設立展示品、講解展牌,并組織游客親自參與嘗試,在玩中學。
⑤紀念型
為紀念一些大型事件或一些偉人而特圍繞該事件或該人物建立的城市公園,該公園的景觀一般都圍繞一個特定的主題(如李文甫紀念亭、雕像),定期圍繞該主題舉辦紀念活動。此類公園的主要目標市場一般是學生群體和企事業單位,或以緬懷偉人、不忘國恥為內容,或讓大型事件影響性加大、加強為目的。具體公園案例如中山公園、世婦會公園、奧體森林公園、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等。
2.按照成因分
①“自生型”城市公園——新建資源構筑公園
目前國內大多數城市公園皆為此類,政府或投資商根據城市建設需要、市場拉動、自身資源帶動等原因,劃分一部分場地修建城市公園,預先做好方案,制定出詳細的規劃書,而后按部就班將規劃圖轉為現實建筑。
②“突變型”城市公園——現有資源改建公園
一些地產先天開發不合理,或是后天宏觀環境變動使其不再適應需求,或為改善城市環境的迫切需要,而導致對先前地產的重新開發,從而修建起城市公園。如柳州市河南片標志性建筑之一的海員大廈,因與周邊環境的不協調,于 2003年被整體拆除,原址改建為園林綠地,成為江濱公園的一部分。
③“起死回生型”城市公園——廢置資源再利用建公園
參考:《城市公園研究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