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國旅游經濟藍皮書(No.6)》
中國旅游研究院:旅游經濟穩中向好
日前,由中國旅游研究院組織編寫的第6部《中國旅游經濟藍皮書》――《2013年旅游經濟運行分析與2014年發展預測》正式出版發行。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旅游經濟平穩運行,消費需求旺盛,投資持續增長,產業運行相對景氣,發展方式加速轉變。但受出境旅游高速增長影響,國際旅游貿易逆差繼續擴大。對于2014年的旅游經濟發展,中國旅游研究院繼續持相對樂觀預期,認為將延續平穩較快增長態勢。
2013年旅游經濟盤點:平穩運行,亮點突出
2013年,我國旅游經濟發展交出了一份比較滿意的答卷:總體上平穩運行,消費需求旺盛,投資持續增長,產業運行相對景氣。還有眾多突出的亮點,如《旅游法》和《國民旅游休閑綱要》出臺,旅游行業核心價值觀推出等,都將對行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消費需求旺盛。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加快,旅游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受“八項規定”、“六項禁令”等政策影響,公務旅游消費急劇下降,商務旅游消費明顯放緩,而國民休閑旅游消費則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預計2013年國內旅游人數33億人次,同比增長11.6%,提前2年實現國發〔2009〕41號文件的目標;國內旅游收入2.6萬億元,同比增長14%。
投資持續增長。由于對旅游業發展前景看好,各類投資主體特別是民營資本、社會資本和國際資本紛紛加大在旅游領域的投資,2013年全國旅游投資繼續呈快速增長態勢,各地旅游投資熱情高漲,不少省市推出數以千億元計的旅游投資計劃。
產業運行相對景氣。2013年各季度旅游產業景氣指數分別為115.85、110.16、128.74和110.02,均處于“相對景氣”區間。分行業來看,景區的景氣水平較為穩定,而飯店、旅行社和綜合旅游企業的景氣狀況則波動較大。
服務貿易逆差繼續擴大。鑒于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還在延續,以及周邊國家放松簽證政策等帶來更大競爭,我國入境旅游繼續處于觸底盤整期。預計2013年我國入境旅游1.29億人次,同比下降3%;旅游外匯收入480億美元,同比下降4%。與此同時,在國內經濟持續增長、人民幣升值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入境旅游競爭力提升的影響下,我國出境旅游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預計2013年我國出境旅游人數9800萬人次,同比增長18%;出境旅游花費1200億美元,同比增長20%。旅游服務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預計達720億美元。
2014年預測:有利因素增加,旅游經濟發展相對樂觀
在國內經濟穩定向好、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加速發展等的推動下,2014年旅游經濟發展面臨更有利的環境。中國旅游研究院對2014年旅游經濟發展繼續保持相對樂觀的預期。預計2014年旅游經濟延續平穩較快增長態勢,具體預測指標如下:旅游總收入3.2萬億元,同比增長10 %。國內旅游人數35.8億人次,同比增長8.5%;國內旅游收入2.91萬億元,同比增長12%。入境旅游人數1.31億人次,同比增長1.5%;入境旅游外匯收入490億美元,同比增長2%。出境旅游人數1.14億人次,同比增長16%;出境旅游花費1400億美元,同比增長18%。旅游服務貿易逆差擴大至910億美元。
在政策建議上,中國旅游研究院提出要推動旅游業改革創新,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將旅游業的市場化、產業化、現代化、國際化提到更高的水平,圍繞兩大戰略目標和世界旅游強國建設,著力打造中國旅游業升級版。
中長期趨勢:發展方式悄然轉型
從市場面來說,人民群眾日漸增長的常態化的旅游需求已經成為旅游市場的基礎支撐。我國旅游市場經歷了“入境旅游→國內旅游→出境旅游”的發展過程,主體市場已由外部需求回調到內生需求,奠定了以國民大眾旅游消費為主體的市場基礎格局。近年來特別是2013年以來,旅游市場加快往國民需求方向回調、國民旅游市場加快往大眾需求回調的兩大趨勢更加明顯,旅游消費模式發生了歷史性的演變。從長期來看,我國旅游消費需求將維持中速增長,公務、商務需求也將相應放緩,老百姓常態化的旅游需求及其增長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旅游市場需求的主力。在新的歷史階段,人民群眾快速增長的旅游需求與落后的商業模式、公共服務的矛盾更加凸顯,“一邊抱怨、一邊出游”將成為旅游發展的常態,旅游業發展戰略需要回調到國民大眾旅游消費的基本面上來。
從產業面來說,資本、技術、年輕創業團隊成為發展的主要引領力量,生產要素的市場化進程已經不可阻擋。事實上,在過去三十多年的時間里,旅游產業一直處于持續市場化的進程當中,目前已經形成了國有和民營、社會和國際資本并存、總體開放和局部壟斷并存的局面。近年來特別是2013年以來,發展速度最快、發展態勢最好的是依托現代技術、面向散客和大眾市場的業態,如經濟型酒店、在線旅游服務等。在投資方面,雖然國有資本仍然在大型企業投資、大型項目投資方面處于主體地位,但是非公經濟特別是民營資本表現出加速進入、戰略介入的態勢,特別是在經濟型酒店、在線旅行服務、旅游綜合體等新業態的投資中,民營資本、外資已經處于引領性地位。在其他生產要素方面,土地和旅游資源的流動性不夠,技術和企業家仍然是非常稀缺的要素,高層人才流動還存在一些體制上的障礙,勞動力市場存在流動性過強和素質普遍較低的問題。此外,鐵路、航空等部分旅游相關行業還存在較強的壟斷,行業、地區間的壁壘還沒有完全消除。從旅游產業的未來發展來看,需要改革束縛旅游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減少旅游業發展的制度性障礙,發揮市場在旅游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從政策面來說,放松微觀管制、提高宏觀調控能力和綜合協調能力是基本方向。過去30多年來,政府主導是我國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經驗,政府部門在市場推廣、產業規劃、資源整合、標準引導、重點項目推進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相對于旅游業新的發展形勢,旅游部門的宏觀調控能力還比較弱,面向社會特別是散客的旅游公共服務嚴重不足,同時政府部門過多的微觀干預也影響到了市場活力,進一步的發展需要推動市場化的深入。具體到政策設計來說,狹義的旅游產業政策已基本窮盡,難以在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的既有的政策和行政框架內有所突破。在未來的產業政策創新方向上,一方面要放松微觀層面的管制,提升以法治和服務為導向的宏觀調控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快宏觀綜合性政策的調整,在政策設計和創新上積極協調相關部門,以綜合協調來推動旅游發展總體環境的優化,最終形成完善的旅游政策創新體系。
從區域結構看,區域、城鄉旅游發展的不均衡仍將長期存在,亟需加強縱向和橫向的分類指導。受經濟社會發展格局的宏觀影響,我國旅游業發展也表現出明顯的區域和城鄉非均衡狀態。區域旅游發展的不均衡決定了對全國進行統一的旅游業發展規劃是較為困難的,也是不現實的。關注區域旅游業發展結構的不均衡,既要從東、中、西部層面做橫向的分類指導,又要從省域、市域、縣域層面做縱向的分類指導;既要充分調動地方的自主創新能力,又要切實加強對地方的分類指導能力。調研要下移、真正深入基層,為地方旅游業發展提供更有效的信息引導。特別是縣域作為我國區域旅游發展格局中的重要基礎力量和活力源泉,在旅游發展過程中表現出的缺乏全局觀、以計劃思維處理市場經濟事務等問題需要引起關注。
從國際市場來看,出入境旅游貿易逆差的擴大和旅游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呼喚更加積極、主動的國際化戰略。我國現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費國和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目的地。世界旅游業理事會近期預測,中國將在2023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經濟體。對此,我們要有冷靜的態度,認清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現實,發展入境旅游的信心絕不能動搖。同時要看到,我國旅游業發展還沒有成型的國際化戰略,對內總是貼著國家戰略走,對外缺少足夠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旅游的國際競爭力總體上在弱化,旅游服務貿易逆差問題日趨嚴重,以出境換入境、以市場換技術的目的也未真正實現。今后的發展要進一步擴大開放,增強我國旅游業在國際化進程的主動性,提高我國旅游業國際化營銷和處理國際化事務的能力,同時實現以開放促改革發展。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多家航企發布北京進出港航班國內客票退改政策2021-01-07
- ·重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8大任務 24大要點2020-12-21
- ·“2019年中國新型城鎮化論壇”舉辦2019-01-21
- ·董長瑞:激發鄉村振興的組織動能2019-01-10
- ·以鄉風文明引領鄉村振興2018-12-28
- ·省文化和旅游廳 加快發展全域旅游和文化創意產業2018-12-14
- ·鄉村振興 規劃先行—《湖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2018-12-13
- ·河北省旅游高質量發展規劃(2018-2025年)出爐2018-12-12
- ·人大代表進鄉村奏響鄉村振興最強音2018-12-11
- ·國家頒布的2項“旅游政策”,一項國人歡喜,一項韓國人“難受”2018-12-11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