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維文旅:老舊小區景觀風貌設計要點
老舊小區改造要兼顧完善功能和傳承歷史,綠維文旅認為,在特色風貌設計時,要基于資源評價、場地空間分析及風貌定位,重點從整體色彩規劃控制和景觀風貌設計方面完成特色化構建。色彩規劃設計總體調控社區的風貌,引導風格和形式,上承地域原生特色,下啟社區環境空間設計。而環境空間設計則在形象上匹配原生風貌,在功能上承載社區集散,具體展現差異化風貌。
01、社區風貌打造基礎——色彩規劃控制
色彩作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是最容易被感知的特色視覺元素,也是最有效的訊息傳達媒介,同時色彩具有極大的包容性,社區中任何事物都不能存在于色彩之外,因此,色彩足以擔當展示自然風采、傳承歷史文化的載體,構成調控小鎮風貌的基礎。
1、色彩提取主要途徑
城鎮社區的色彩主要分為自然色、氣象色、傳統色、流行色四種類型。
- 自然色,就是在廣泛的地域環境里能夠采集到的色彩,如土地的黃色、植被的綠色、山地的淡綠等;
- 氣象色,不是簡單的提取,而是以氣候特征入手,利用人對霧、雨、雪等現象的感知,通過氣氛匹配,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由此在設計中需要考慮其常規性或特色性;
- 傳統色,是與地域文化密切相關的色彩,多取材于當地的建筑、服飾、物產、食物等,能直觀的呈現地域文化特色,在色彩選取的類型中,需優先考慮;
- 流行色,則可取材于本地色彩,也可以是增加的互補色彩,具有時效性,在色彩設計中不可大面積鋪設,可起到點綴的作用。
2、色彩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的運用方法
首先,要對提取到的色彩元素進行統一排列和整理,進一步通過分析色彩關系,確定色彩體系,把握城鎮的主輔色及點綴色系并組成色譜。
其次,確定城鎮色彩控制范圍,分為主控區、協調區和調控區,分系統、分層面、分區域的制定色彩設計方案并編制《色彩控制技術導則》。
- 主控區具有歷史延續特性,區域內嚴格保留其原有色彩管控,輔以修復完善,力求保留原生風貌;
- 協調區在空間上要延展主控區色彩,原則上力保街區風貌、建筑風格、高度上與主控區的統一,在不影響整體風貌的前提下,可進行適當的建設或裝點;
- 調控區則在肌理結構和空間網絡下協調建設。
02、社區特色風貌營造——景觀風貌設計
城鎮老舊小區的景觀系統按照空間范圍和開發程度的不同,可分為社區景觀、生態景觀和田園景觀,空間上呈現了從核心環境到關聯環境、外部環境的層次關系,開發上呈現了從改造為主、保護為主,到保護改造結合的層次關系。
1、社區風貌——改造力度大,協調是關鍵
社區景觀是居民聚落演化的見證,是地域文化傳承的體現。其景觀特征具備民間性、文化性、重復性等特質,在改造設計過程中要融合以上基本特質,形成代表性強、辨識度高的地域特征,將抽象符號轉化為可被感知的視覺體驗。
(1)保護或改造特色建筑風貌
建筑風貌是社區風貌的重要元素,對建筑風貌的合理控制和引導,是維護鎮區風貌的必要手法。特色建筑的構建在于對本土建筑的研究和保護,應本著“保護為主,修建為輔”的原則,依照價值評估、功能判定、環境組織、結構維護四個步驟依次實現建筑的保護性整治,并從風貌及功能方面完善特色風貌建筑。
- 建筑價值評估:對建筑進行綜合價值評估是社區建筑風貌進行設計的基礎。通過資料搜集及實地勘察,從歷史角度出發,從社會、文化、藝術、美學等多維度對建筑做出評判,評估其保護價值,并建立評判標準進行分級,繼而提出保護建議、改造原則及改造細則。
- 建筑功能判定:綜合判別其功能類型及達標條件,為進一步的設計提供基礎支持。如:從功能方面判定建筑在歷史環境中的功能,諸如宅院、廟堂、廠房等;從空間布局入手,判別其日照采光、自然通風、隔聲隔熱等基本功能。
- 建筑環境組織:在建筑基礎評估的基礎上,首先從建筑立面、造型和體量等方面對其基本面貌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度進行評估,判斷是否與周邊自然、人文環境相匹配、相協調,進而提出保護或改建的建議;其次,判斷建筑周邊場地環境的安全性,主要涉及是否有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再次,評估建筑的配套功能,是否有綠化組織、交通組織及停車場設置,用以滿足建筑與社區交通體系的連接。
- 建筑結構維護:通過實地考察、測繪,判斷建筑的結構體系、地勘基礎、荷載分布、年限及損傷等基本結構情況,綜合評估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在維護建筑結構時盡可能使用原有材料或接近原有材質的紋理,確保特色和統一。
臨夏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區和老城保護區,綠維文旅在該項目中,研究街巷民居分布肌理和結構,梳理風貌特色街區,形成“點、線、面”結合的公共空間體系。在進行建筑風貌現狀評價的基礎之上,劃分歷史風貌重點保護區、歷史風貌控制區、歷史風貌延續區、歷史風貌協調區,進行保護功能規劃。
在遵從文脈的原則下,綠維文旅把握“復古、復原、滄桑”的風貌格調,對八坊現有的街巷格局進行整治和改善,在延續現有街巷格局和肌理的前提下,保持歷史街區景觀的連續性。一是以觀光節點、景觀節點和公共空間為改造重點,保持街巷尺度和兩側建筑的高度,營造良好的視覺通廊;二是歷史建筑傳統元素的修復,遵從當地文脈,提取傳統民居建筑形式和元素,根據當地的傳統做法進行適當的恢復和改善整治;三是整治與傳統風貌不協調的新建筑;四是商業店面及牌匾的整治;五是對建筑外掛及基礎設施的整治。
八坊十三巷設計效果圖
主題街區節點效果圖
特色街區效果圖
(2)處理景觀與建筑的協調關系
社區風貌設計范圍除建筑風貌外,還有街道與廣場,兩者是社區最能讓介入者留下生動而具體記憶和感受的場所。處理好街道、廣場與建筑的關系也是社區風貌改造的重要關注點。
- 街道與建筑的關系:街道和建筑是互相依存的,街道作為線性空間,是封閉而延續的,作為城鎮社區風貌的“動線”感知,聯絡社區的各個功能板塊。街道與建筑的協調主要體現在比例和尺度感上,街道空間受制于建筑體量,由此建筑關系決定街道比例,不同的比例形成不同的空間感覺,進而匹配不同的功能和鋪裝類型。街道的寬度與建筑高度的比例建議在1:2到1:4之間,使其形成宜人的尺度感,構建積極良好的游覽感受。
- 廣場與建筑的關系:廣場作為斑塊空間,是社區功能系統的驅動板塊。斑塊要分層次的分布在鎮區中心及端點處,與街道疊加出網狀結構,構成鎮區集散界面。廣場與建筑的關系呈現 “張弛”感,兩者互為補充,靈活空間。
(3)強化景觀界面元素設計
景觀界面主要通過多層次觀賞植被、多元功能設施的設計來實現。
- 劃分空間:在景觀界面設計中,按照功能可劃分為通行空間和休閑空間。通常情況下,利用植被進行劃分。在通行空間界面,利用喬木的序列感來劃分,但不得影響兩個空間的連通;在休閑空間界面內,采用灌木或花卉等綠植進行閉合區塊劃分,形成休閑空間內的休憩結構。
- 景觀設施強化空間和功能補充:景觀界面上的設施主要包括燈具、垃圾桶、標識招牌設計和座椅等指引和服務類設施。功能類設施一般布置在通行空間和停留空間的分界線上,既能強化分界功能又能服務兩側空間。標識在街道與街道銜接的節點部分呈點狀分布;燈具呈線性分布,需要注意與喬木植被的協調;垃圾桶可與燈具組合間隔分布。座椅設計一般在停留空間內與建筑對應分布;招牌設計堪稱建筑的“第二立面”,不僅具有提示功能,也會對建筑與街區風貌產生二次影響,在設計過程中,與建筑風貌相協調的前提下,可嘗試不同的風格。
2、生態景觀——保護為主,突出重點
生態景觀是社區景觀風貌的基底,對其進行梳理和控制利于社區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景觀包括山體、林地、水體等地貌元素,在改造的過程中應秉承保護和突出重點的原則。
綠維文旅在山東富泉村村莊改造項目中,認為富泉村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一定的旅游發展基礎,適合利用生態資源、農業資源發展旅游接待,將項目地旅游發展劃分為景區模式、核心服務區模式、交通節點模式和延伸發展模式四個類型,從全局的角度出發,將項目規劃定性為泛旅游產業主導下的村莊建設提升。
在“不大拆大建、就地改造提升為主”的原則指導下,綠維文旅以山村風貌及自然景觀為吸引力,挖掘歷史文化與山水景觀,打造休閑山村景區及藝術寫生基地,將村民民居建設成為既符合村民現代生活需要,又符合進行游客接待的產業居住一體化設施。
村莊步行道路環境整治效果圖
村莊宅間道路整治效果圖
村莊步行路及排水渠整治效果圖
3、田園景觀——保護與改造相結合,點線面設計
田園景觀一般處于社區的邊緣銜接地帶,以田園為載體,以農耕、荷塘等農產元素為肌理,是帶有生活資料供給功能的景觀,在生產農業物質產品的同時,還可生產農業審美產品,人工性較強,屬于生態“撕裂地帶”。
田園景觀的設計,一方面要注重對生態的修補性和維護性,以達到生態因子的滲透和衍生。另一方面,因其具有生產性,也承載著農耕文化,所以要挖掘其農耕文化和田園生活文化。
田園景觀設計應以“觀”為主,以游輔之。觀景的內容是農作物、花卉等景觀,可運用大地景觀的設計手法,先成規模、大體量的進行面狀景觀鋪展,再以色彩和形態等進行種植設計,構建道路(線)和節點(點)有序串聯的設計結構。
設計鳥瞰圖
綠維文旅在新疆沙灣縣特色鄉鎮規劃項目中,站在全域旅游角度將項目空間布局劃分為“一核二環四區五村”,分別從旅游、生態、農業等進行規劃,打造6大類核心產品,包括田園鄉鎮、生態牧場、休閑漁場、現代農場、休閑基地和風景廊道。
本項目的重點之一在于對當地的風貌改造,在每個重點村的設計中,結合文化挖掘、前期策劃定位,形成了符合不同村落特征的不同的主題定位。大泉村風貌設計中,綠維文旅充分挖掘民居文化及本土符號,從效果優先角度打造大泉村重要節點,分別為:硒泉養生館、農家休閑院、特色農產品展銷、富硒面粉店、景觀改造設計。三道溝村風貌設計中,設計的三道溝重要節點,分別為:文創小店改造(漢族風格)、民宿改造(哈薩克風格)、畫廊書吧改造(回族風格)、咖啡吧改造(維吾爾族風格)、景觀改造及街區風貌。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航天文化助力,研學旅游帶動鄉村振興發展2021-12-30
- ·綠維文旅:用“三化”原則做好鄉村度假旅游開發2021-12-28
- ·綠維文旅:深圳華僑城集團的成長戰略分析2021-12-10
- ·綠維文旅:博物館文創的問題、趨勢與解決方案2021-12-07
- ·博物館盈利利器——超級體驗項2021-11-25
- ·燃旅驛站——景區網紅化賦能器2021-11-01
- ·冬奧會將至,冰雪旅游迎來破圈紅利!2021-10-20
- · 綠維文旅:區域文旅孵化實踐!2021-10-13
- ·文旅網紅項目同質化如何破局?2021-09-24
- ·沉浸式夜游,讓城市的夜晚更“有戲”!2021-09-07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