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旅游業將迎來“包袱性增長”
作為一個“吃飽了撐出來的”行業,旅游業不管是在經濟層面還是消費層面,都是一個“備胎”,在承平時代,自然大有可為,在遭遇天災人禍、經濟蕭條的失序時代,旅游天生敏感,易于舍棄。將“知行合一”作為人生信條的,敢于冒險去追求詩和遠方的,畢竟屬于少數,大多數人,還是吃飽肚子活命要緊。
因此,對于旅游業和旅游從業者而言,應該具備接受不確定變化的管理和心理預警機制和承受能力。此次武漢肺炎,由于前期失控,從波及的廣度、影響的深度、對民眾的心理沖擊度而言,都不可跟新世紀以來遭遇的其他幾次災難危機同日而語,尤其是不能跟2003年的“非典”影響等量齊觀。
因此,與其說疫情過后旅游業將迎來“報復性增長”,不如保守一點說“包袱性增長”,比較切合實際。這個“包袱性增長”是各方面的,主要表現如下:
一是“消費包袱”。很明顯,對于消費者而言,上半年沒怎么掙錢,下半年沒什么錢花。
自全國范圍內推廣隔離舉措,延長春節假期,并倡議非特殊、必要行業盡可能延長假期和在家辦公之后,很多企業面臨資金周轉困難,或直接宣布倒閉、裁員、減薪以度過難關。很多工薪階層、中產階級突然發現,如果一兩個月不能正常上班,就會陷入赤貧困境;很多自主中小微創業者、商鋪生意經營者也發現,如果這種現狀持續兩個月,自己連房租都交不起。也就是說,大多數中國人,突然意識到自己沒錢,沒存款,陷入了“中產階級陷阱”。
雖然宅在家里實現了時間自由,但也入不敷出喪失了支付自由。為做好家庭防護,僅口罩就花了不少錢呢。雖然國家出臺了控制物價的舉措,但很明顯,小區外面的蔬菜和食品都漲價了。自己辛苦攢下來的錢,不值錢了。正因如此,也愈加感受到存錢的必要性,開始為以前大手大腳花錢消費而懺悔。
待疫情過后,很多人會忙著找工作或者正常復工,“報復性工作”——“報復性賺錢”——“報復性地存錢”,以應對未來更多的不確定性。不會一如既往地花錢享樂,相對于其他生活方式,旅游會被很多人優先舍棄。
二是“心理包袱”。病毒的“余孽”可能還要飛一會,短期不出游是為了長期更自由。
旅游是基于社會人口流動性和人群聚集性而產生的體驗性消費產業,跨區域、異地性差異化體驗是旅游行為的原始驅動,因此,可以說沒有人口流動性和人群聚集性,就沒有旅游產業。
不出門,不流動,不扎堆,不聚集,是防控疫情傳染的重要舉措,經此一劫,更加深入到國民生活意識中,距而遠之,人防人的心理,至少在短期內不會消除,即便是在隔離期間“憋壞了的人群”,在出游與意外感染之間也會輕而易舉做出判斷,畢竟身體無虞才是頭等大事。
消除這種對外界環境和人群警惕的“心理包袱”,需要一個時間周期。即便是出游,大多數人也會就近選擇荒郊野外或空曠田園去放放風,透透氣,斷不會選擇大范圍、跨區域流動,前往往昔日人群聚集的核心景區和商業區。由此,人越少的地方越受青睞,人越多的地方越受排斥。在短期內,旅游目的地只會引來三五成群的小眾,而不會迎來成千上萬的大眾。
相信,即便是疫情過后,國家層面和旅游管理相關部門,也會對大范圍、大規模的游客流動做出“過渡階段”的防范舉措,以及盡量減少聚集的呼吁和引導。這是一個逐步放開的過程,斷不會出現“報復性出游”。
即便是出現,旅游目的地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門,也會借武漢前車之鑒,謹小慎微,如履薄冰,做好“硬核”防范和疏導工作,不會歡迎景區“人滿為患”。這一點,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區要有心理準備。
在此情景下,旅游景區網絡預約,將會成為過渡段的有效舉措,尤其是對于品牌景區、網紅景區和5A級核心景區,適度控制客流,而又能開門迎客,不啻為一種“非常之舉”。
三是“時間包袱”。把“輸在起跑線上的時間”,“報復性地補償”回來。
無疑,2020年的中國,輸在了起跑線上,波及各個行業,服務業尤甚,對于旅游、餐飲、演藝業等人群聚集性產業而言,更是毀滅性的打擊。在長達一個月的停工、停產、停流動的時間里,導致各個層面的“延誤”。
疫情過后,各行各業及每個社會個體,需要跟時間賽跑,把因“延誤”而導致的價值損失,盡可能地挽回或者降到最低。企業必然夜以繼日,個體必然加班加點,更多地創造價值才會有效的補償損失。
根據鐘南山最新發言,病毒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第二輪隔離期已經開始,從城市到鄉村,從社區到街區,真正的全面防控最近幾天才開啟。那也就意味著,非特殊、必要行業,估計要到2月底,3月初,才能恢復“防范式營業”。學校何時開學,目前尚未明確時間,這也意味著暑期的推后或縮減,而暑期正是每年中國旅游的黃金消費期。
有人呼吁恢復“五一假”以重整旅游消費經濟,但是如果疫情在2月底宣告結束,從3月到5月,兩個月的時間,不能完全消除消費者的心理陰影,也不能把跟時間賽跑,報復性掙錢的人們,從緊張的工作中拉回到旅游景區,出現萬人空巷,舉國出游的盛況。
因此,將會出現旅游消費時間的系統性崩塌——錯過了春節黃金周,錯過了賞春游高峰,過錯了五一高峰,也有可能錯過暑期的“井噴式高峰”。
因此,從時間軸來看,上半年想出現旅游業的“報復性增長”,也不大可能。這個可能性,理想狀態將會延遲到十一黃金周,緊接著進入旅游淡季。
2020年,剩給中國旅游的,或許只有十一以后的“夜經濟”和“冰雪游”時間。
四是“運營包袱”。認清旅游業本質,做好未來謀劃,方能熬過疫情,也有可能輸給市場。
綜上所述,2020年上半年,基本上是中國旅游的“停滯期”和“過渡期”。這對于原本就因為盲目投資,正常營業都處于半饑不飽,或者仍處于虧損狀態的旅游投資經營主體而言,不是毀滅性的打擊,而是不可修復性的摧殘。
僅春節期間的退單、賠償,就已經讓很多旅游企業不堪重負。再加上“緩慢的過渡”,消費者出游規模減半,旅游目的地不能搞營銷推廣,不能辦節慶活動,不能上文化演藝,不能吃網紅美食,目的地旅游吸引力減半,很多無力解決資金周轉問題的企業,必將熬不過這個“過渡期”而被淘汰出局。
如果企業和員工不能共患難,引發旅游從業人員的被辭退、主動離職或換業轉行賣口罩、雙黃連,做微商,賺快錢,旅游業的基礎從業人員必然面臨流失。待疫情過后,市場回暖,再“臨時抓壯丁”,必然導致服務短缺和質量下降。
旅游目的地、景區及企業,如果在這個“間隔期”束手待命,不借此空檔做好充分謀劃、內部優化、技能培訓和品質提升,修煉好應對一個消費新浪潮到來的準備,即便挺得過疫情,也會敗給市場。
同時,這場疫情也使近十年來近似癲狂的旅游投資,在“潮水褪去”后顯現出它的本來面目,勢必開啟新一輪企業和項目的兼并重組及優化,使得中國旅游產業的發展趨于理性,從而實現旅游業供給的結構性優化。
當然,相對于有圍墻的封閉型文化景區,不設防的自然生態旅游目的地和景區的,勢必優先復蘇,成為人們優先選擇的“洗肺”“透氣”“放風”之選,后者有可能在疫情過渡期后,率先走出“寒冬”。
所以,市場輪流轉,任何時候,都不要鄙視觀光。疫情過后,觀光優先,哪怕是看一看綠地,聽一聽鳥鳴,聽一聽風聲,也能甩掉壓抑太久的“疫情包袱”。
因此,2020年的旅游業,背著“包袱”等“報復”,是必然要經歷的一次涅槃重生。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 疫情下,救治中小旅游企業的施政關鍵2020-02-24
- · 疫情沖擊遠超非典,旅游業面臨兩場苦戰2020-02-24
- ·北京出臺28條務實舉措:推動首都文化企業長期健康發展2020-02-21
- ·江蘇:景區在防控疫情中積極蓄能2020-02-20
- ·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派出8個工作組下基層解難題2020-02-20
- ·疫情啟示錄 | 假如還有如果,旅游何去何從?2020-02-20
-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2020年文旅產業發展形勢分析2020-02-18
- ·共克時艱,一文看懂文旅行業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措施2020-02-18
- ·重慶預計一季度旅游收入損失超千億 傳攜程擬貸款12億美元2020-02-18
- ·三特索道張泉:面對疫情,文旅企業的底線思維和逆向思維2020-02-18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