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利好政策相繼發布,創造巨大發展空間|(附休閑農業政策要點)
農業部印發《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是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農產品加工業引領帶動作用,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拓展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的重要舉措。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三農”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進一步做好“十三五”時期的農村經濟工作。
農業部關于印發《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
發展基礎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呈暴發增長態勢,2015年全國年接待人數達22億人次,經營收入達4400億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速超過10%;從業人員790萬,其中農民從業人員630萬,帶動550萬戶農民受益。到2015年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超過250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隊伍不斷壯大。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入股入社、訂單合同、托管聯耕等多種形式開展聯合與合作,融合機制不斷健全,融合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發展目標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互聯網+”對產業融合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拓展農業多功能取得新進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產業融合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更加活躍。到2020年,休閑農業營業收入達到7000億元,年均增長10%左右,接待游客突破33億人次。農業產加銷銜接更加緊密,產業融合深度顯著提升,產業鏈更加完整,價值鏈明顯提升。產業融合主體明顯增加,農村資源要素充分激活,股份合作等利益聯結方式更加多元,農民共享產業融合發展增值收益不斷增加。城鄉之間要素良性互動,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改善,產業融合體系更加健全,培育形成一批融合發展先導區。
主要任務發展綠色循環農業。立足實際,從時間和空間上合理布局,科學引導不同類型區域農業生產,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牧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積極發展漁業和林下經濟,推進農漁、農林復合經營。圍繞適合精深加工、休閑采摘的特色農產品,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形成產加銷結合的產業結構。
優化農業發展設施條件。支持農村公共設施和人居環境改善,不斷完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道路、供電、供水、停車場、觀景臺、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設施建設。將產業融合發展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引導農村二三產業向縣城、重點鄉鎮及產業園區等集中,培育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等專業特色小城鎮,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加強產業融合發展與城鄉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效銜接,完善縣域產業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通過農村閑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設用地,優先用于產業融合發展。加強與健康、養生、養老、旅游等產業融合對接,開發功能性及特殊人群膳食相關產品。
加快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與休閑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多樣化發展。優化布局,在大中城市周邊、名勝景區周邊、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周邊、依山傍水逐草自然生態區、少數民族地區、傳統特色農區,支持發展農(林、牧、漁)家樂、休閑農莊、休閑農園、休閑農業產業融合聚集村等。改善設施,加快休閑農業經營場所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興建垃圾污水無害化處理等設施,改善休閑農業基地的種養條件,鼓勵因地制宜興建特色農產品加工、民俗手工藝品制作和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配套服務設施。規范管理,加大休閑農業行業標準的制定和宣貫,加強品牌培育和宣傳推介,提升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
培育多元化產業融合主體。強化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的基礎作用,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引導大中專畢業生、新型職業農民、務工經商返鄉人員以及各類農業服務主體興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流通、銷售,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經營活動。打造產業融合領軍型企業。鼓勵一批在經濟規模、科技含量和社會影響力方面具有引領優勢的企業突出主業,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流通服務、休閑旅游、電子商務等,推進產業化經營,增進融合,帶動產業鏈前延后伸,挖掘各環節潛力,創新多種業態,增強核心競爭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充分發揮在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中的領軍作用。
發展多類型產業融合方式。延伸農業產業鏈,積極鼓勵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主體向生產性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流通和休閑農業延伸;積極支持企業前延后伸建設標準化原料生產基地、發展精深加工、物流配送和市場營銷體系,探索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組織模式。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創建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和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區,培育產業集群,完善配套服務體系。積極打造產業融合先導區,推動產業融合、產村融合、產城融合,加快先導區內主體間的資產融合、技術融合、利益融合,整合各類資金,引導集中連片發展,推動加工專用原料基地、加工園區、倉儲物流基地、休閑農業園區有機銜接。
重點布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依托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有規劃地開發休閑農莊、鄉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駕車房車營地、戶外運動等鄉村休閑度假產品,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促進休閑農業的多樣化、個性化發展。依托農業文化遺產、傳統村落、傳統民居,發展具有歷史記憶、地域特點、民族風情的特色小鎮,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美麗村莊和宜游宜養的森林景區。整合優化、重點打造點線面結合的休閑農業品牌體系。
產業融合先導區。以農產品加工園區、現代農業示范區、都市現代農業樣板區、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為載體,推動產業融合試點示范。組織實施試點示范項目,在糧食主產區、特色優勢農產品產區、老少邊窮地區、加工業優勢區,優先培育一批產業融合先導區。在標準化原料基地、集約化加工園區和體系化物流配送及市場營銷網絡等開展產業融合先行先試,促進各有關產業和環節交叉融合、相互配套、功能互補、聯系緊密,促進城(鎮)區、加工園區、原料產區互動發展,吸引人口聚集和公共設施建設。重點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銷,建設原料基地和營銷設施、休閑農業及電子商務公共服務設施、農產品及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設施。通過培育示范,探索路徑、總結經驗,不斷提升產業融合發展總體水平,逐步形成產業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產城融合更加協調的新格局。
重大工程推動休閑農業基礎和配套服務設施改造。引導各地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財政貼息、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在城市周邊、景區周邊、沿海沿江、傳統特色農區、扶貧攻堅地區,扶持建設一批功能完備、特色突出、服務優良的休閑農業聚集村和休閑農業園。著力改善休閑旅游重點村進村道路、寬帶、停車場、廁所、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和配套服務設施。實現特色農業加速發展、村容環境凈化美化和休閑服務能力同步提升。
加大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品牌培育。重點打造“3+1+X”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品牌體系。“3”是,在面上,繼續開展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創建,著力培育一批生態環境優、產業優勢大、發展勢頭好、示范帶動能力強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集聚區;在點上,繼續開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推介活動,在全國打造一批天藍、地綠、水凈,安居、樂業、增收的美麗休閑鄉村(鎮);在線上,重點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推介,吸引城鄉居民到鄉村休閑消費。“1”是,著力培育好農業文化遺產品牌,推動遺產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X”是,鼓勵各地因地制宜開展農業嘉年華、休閑農業特色村鎮、星級戶、精品線路、農業主題公園等形式多樣的創建與推介活動,培育地方品牌。
加強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按照“中央支持、地方配套、農民參與”的思路,以保護、修復為核心,以能力提升為重點,通過遺產資源普查與評估、動態監測、核心區保護設施建設和基礎條件改善、傳統農業優良技術的挖掘保護、宣傳推介、品牌培育和遺產地自我發展能力提升等工作,確保農業文化遺產的長久傳承和可持續發展,構建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動態保護與傳承機制。
推動產業融合試點示范。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方參與的方式,鼓勵和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物流企業、農產品電商平臺、專業協會等積極開展種養加結合型、農產品加工業引領型、休閑農業帶動型、“互聯網+”支撐型、產業園區整合型等多種產業融合模式的試點示范,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從產業鏈增值中獲取更多利益,合理分享初級產品進入加工銷售領域后的增值利潤。“十三五”期間,總結推廣一批產業融合典型模式,推動形成一批產業融合新型業態,選擇適合融合、有基礎、有優勢、成規模的重點產業和區域進行試點示范。
實施產業融合百縣千鄉萬村試點工程。配合有關部門共同推進試點工程實施,建設100個示范縣、1000個示范鄉、10000個示范村,實現各類規模種養區、加工區、物流區、流通區無縫對接融合,農業綜合效益明顯高于一般地區。
《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
開發農業多種功能。依托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都市農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圍繞特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美麗村莊,有序發展以農業和森林為主題的公園。加強農村文化遺跡和傳統村落、傳統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積極發掘、保護、延續和推廣農耕文化、鄉土民俗文化。利用現有資源建設農業教育和社會實踐基地,引導學生和社會公眾參與農業科普和農事體驗。推動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農業,發展農田藝術景觀、陽臺農藝、農事節慶活動等創意農業。鼓勵發展工廠化、立體化高科技農業,以及定制農業、會展農業、農業眾籌等新型業態。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施“百縣千鄉萬村”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工程,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融合發展模式和業態,打造一批農村產業融合領軍型企業,培育一批產業融合先導區。
發展林業特色產業。建設油茶、核桃、棗、板栗等木本油料和木本糧食林基地,推進加工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進林菌、林藥、林禽、林畜等林地立體復合經營。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竹業,提高竹產業集約化經營水平。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構建以森林公園為主體,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沙漠公園、森林人家等相結合的森林旅游休閑體系,大力發展森林康養和養老產業。
不斷完善和鞏固農村基本經濟制度,深化農村集體產權、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農村金融等改革,著力破除城鄉一體化的體制障礙,為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改革。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經營權,完善“三權”分置辦法?;就瓿赏恋爻邪洜I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妥善解決農戶承包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等問題。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試點。穩定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規范草原承包行為和管理方式。引導農村集體所有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使用權有序流轉。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縮小征地范圍,規范土地征收程序,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加快推進房地一體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允許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享有同等權利,賦予出讓、租賃、入股權能,完善入市交易規則、服務監管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機制。保障農戶宅基地的用益物權和住房財產權,改革農民住宅用地取得方式,探索農民住房保障新機制,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償退出機制。
分類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改革。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全面核實農村集體資產。重點抓好土地等資源性資產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探索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的非經營性資產集體統一運營管理有效機制,將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更多權能,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健全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監督和收益分配制度。明確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地位。建立符合實際需求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保障農村產權依法自愿公開公正有序交易。開展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
深化林業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森林資源產權制度和監管體制。嚴格實行林地用途管制。實行森林分類經營,完善林木采伐管理,管好公益林、放活商品林,調動林農和社會力量發展林業的積極性。以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為重點,完善集體林權制度,引導林權規范有序流轉,鼓勵發展家庭林場、股份合作林場。深入推進國有林場、國有林區改革,積極推動政事企分開,創新資源管護方式,完善配套政策體系,化解金融債務,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改進農業補貼制度。盤活存量,用好增量,調整改進黃箱支持政策,逐步擴大綠箱支持政策實施規模和范圍,提高精準性、指向性和政策效能。將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重點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產能提升。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優化補貼支持方向,重點向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傾斜,向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創新管理機制,健全快捷高效的補貼資金發放辦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對農民實行直接收入補貼。探索建立國家補貼與農戶責任掛鉤的辦法。實施糧油糖生產大縣、糧食作物制種大縣、生豬調出大縣、牛羊養殖大縣財政獎勵補助政策。
健全農村金融體系。堅持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加快建立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鼓勵國有和股份制金融機構拓展“三農”業務。完善
農村信用社治理結構,開展農村信用社省聯社改革試點。創新村鎮銀行設立模式,擴大覆蓋面。堅持社員制、封閉性原則,以具備條件的農民合作社為依托,穩妥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試點。強化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職能定位,加大中長期“三農”信貸投放力度。引導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在農村規范發展。
推進農村金融服務創新和產品創新。推動金融資源繼續向“三農”傾斜,確保農業信貸總量持續增加、涉農貸款比例不降低,健全金融機構農村存款主要用于農業農村的制度。開展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提供更優惠的支農再貸款利率。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評級與授信。鼓勵開展“三農”融資擔保業務,建立健全農村信貸損失補償機制。穩妥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創新和完善林權抵押貸款機制。發展農村金融租賃業務,開展大型農機具融資租賃。支持涉農企業依托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加大債券市場服務“三農”力度。開展農產品期權試點。探索開展農業投資抵押融資試點。
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增加保險品種,提高風險保障水平。積極開發適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品種。探索開展重要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以及收入保險、天氣指數保險。加大中央、省級財政對主要糧食作物及重要農產品保險的保費補貼力度。支持地方發展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漁業保險、設施農業保險、農機保險。完善森林保險制度。探索建立農業補貼、涉農信貸、農產品期貨和農業保險聯動機制。積極探索農業保險保單質押貸款和農戶信用保證保險。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研究建立國家農業再保險基金。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京津冀簽署協議共推休閑農業協同發展2016-11-11
- ·2017年農業補貼可以開始申請了,農場主們有福了?。ǜ秸咭挥[表)2016-10-28
- ·農業部關于推動落實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政策措施的通知2016-10-21
- ·綠維創景版《北京遇上西雅圖》:綠維雅圖規劃和建筑分院成立2016-10-21
- ·特色小鎮|因勢利導 順勢而為 描繪特色小鎮新藍圖2016-09-12
- ·《關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的指導意見》發布(附全文)2016-09-09
- ·再施“洪荒之力” 引創“盛世佳績” 2016年上半年旅游業大數2016-09-05
- ·全國首塊"鄉創專板"正式上線,為鄉村和資本搭建"鵲橋"2016-08-10
- ·2016全國旅游標準化高峰論壇洛陽舉辦2016-06-21
- ·“旅游+農業”的創新模式——國家農業公園2016-05-20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