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9zswd"><source id="9zswd"><menuitem id="9zswd"></menuitem></source></rp>

    1. <table id="9zswd"></table>

      “十三五”旅游規劃應把握的旅游發展趨勢

      2015-07-28 綠維創景 標簽:旅游規劃 旅游產業 規劃設計

      這一年,“新常態”、“深化改革”、“產業升級”、“產業轉型”、“結構調整”等等帶有改革意味的詞匯經常出現在各大媒體的字眼中,對于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來說也并不陌生。旅游產業的發展雖起步較晚,但已經歷過30多個年頭,尤其是近幾年,在國家政策利好、人們收入提升、互聯網深入影響、高速路快速發展等因素的推動下,已不可同日而語。無論是戰略地位、綜合效益、區域帶動,還是發展方式、市場需求、產品類型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又一個五年計劃即將到來,在這一國家經濟轉型改革的深化階段,我們需要深入研究旅游產業的發展趨勢及特征,把握未來旅游發展的路徑,這也是我們做好旅游“十三五”規劃的基礎及依據。

      一、旅游的戰略引擎作用凸顯,應上升到國家戰略

      經過30余年的發展,旅游產業早已擺脫了原來“外事接待”的定位,也不僅僅是一種軟實力,如今的旅游產業,依托其強大的“消費搬運”及帶動作用,已經成為綜合性大產業,成為了引領消費產業發展、帶動國家及區域經濟騰飛的引擎產業。新常態下,國民旅游需求與國家發展需求的呼應,大幅推升了對旅游發展戰略價值的期盼與認識。旅游正在成為新常態下的新增長點,成為影響中國整體發展的重大領域,幾乎所有的省區市都將旅游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85%以上的市地州盟、80%以上的市縣區將旅游業定位為支柱產業,將其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進行規劃與推進勢在必行。

      因此,“十三五”時期的旅游發展與改革,需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需進行頂層設計,需超越國家旅游局的傳統職能架構與工作目標,制定國民旅游的公共政策、國家行政資源的支持與管理政策及相關改革措施、各個相關產業的發展規劃協調、各個產業的支持與管理政策及相關改革措施等。

      二、大眾度假時代將全面來臨

      隨著經濟的發展及財富的積累,如今的旅游正在由過去的奢侈品發展成為大眾化、經常性消費的生活方式。2014年,國內旅游總數達到了36億人次,人均出游率接近3次。

      從需求方面看,根據國際慣例,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旅游形式將由觀光旅游向休閑旅游和度假旅游轉變。

      2014年我國人均GDP已經達到了7485美元,游客已經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旅游,更重視在產品消費的過程中獲得“休閑體驗互動感覺”,得到發自內心的全身心放松。另外,“時間”是旅游行為實現的必要條件,近兩年來,政府開始著手大力推動帶薪休假的落實,這一政策的有效實現,不僅可以釋放巨大的旅游需求,還會影響旅游消費結構的變化,以放松身心、自由體驗為特征的休閑度假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大眾度假時代將全面來臨。

      休閑度假旅游相比觀光旅游來說,消費鏈更長,消費對象更加多元化,消費額也更高。因此,其對交通、酒店、餐飲、旅行社、演出、購物、地產業、運動、健康等產業的帶動作用更加凸顯,也將為旅游市場和企業造就巨大的機遇,對整個經濟結構將形成復合型帶動。我們在做旅游十三規劃時,應充分重視大眾度假時代將全面來臨的現實,并有效地促進相關政策配套,適應養生度假、養老度假、微度假等熱點需求。

      三、旅游將走向多產業融合之路

      旅游業消費潛力大、消費層次多、持續能力強,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產業或獨立的行業,而是一個跨產業的消費構成和多產業融合的綜合結構,其領域可以分為三大部分:1)傳統旅游行業;2)國家公共政策(社會與政府),包括假期政策、外交政策、海關及關稅政策、金融財稅政策;3)深度關聯產業(支撐產業與交叉產業),包括交通運輸、房地產、商業、文化、生態環保、水利、林業、農業等。

      旅游產業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的過程,是一個由游客聚集到消費聚集,由傳統旅游產業到泛旅游產業融合,由泛旅游產業融合到泛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的三層次遞進過程。即游客聚集引導消費聚集,消費聚集形成產業聚集,產業聚集形成產業集群化發展,這是泛旅游產業整合依據的規律。

      另外,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局面,也為泛旅游業態的創新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在規劃中,應以當地的產業基礎及未來發展前景為依托,構建以旅游產業為主導的泛旅游產業體系,并在傳統業態的基礎上,通過鼓勵、整合、提煉、延伸等手段,豐富和完善旅游業態類型,以適用的旅游產業和業態體系引導旅游產品策劃與落地,最終形成集多重功能于一體的產業聚集形式和載體。

      四、旅游將與產城一體化深度結合

      從經濟學角度看,旅游的本質,是以“游客搬運”為前提,形成游客在異地的規模消費,從而實現“消費搬運”的效應。這一搬運,是旅游跨越區域,帶動目的地發展的最好手段,主要體現在:1)形成了餐飲、住宿、游樂、購物、會議、養生、運動等綜合性、多樣化的終端消費經濟鏈;2)帶動本地特色產品及產業(比如土特產品、農副產品、歷史民俗民族文化產品等)的發展,形成了一個旅游帶動的泛旅游產業鏈,并逐步聚集形成產業集群;3)居民收入增加、城鄉差距縮小、城市環境美化、保護區域環境生態文明、文化傳承、服務設施完善、城市品牌提升、建設精神文明等這些旅游帶來的既得利益,構建了新型城鎮化中最強調的新內涵;4)在消費聚集和產業聚集的基礎上,帶動土地升值、延伸商業地產及休閑度假地產等高利潤項目,為城鎮化提供了產業、就業、環境、服務和居住五大支持,成為城鎮化的直接動力。

      簡而言之,旅游產業,依托“消費聚集、產業發展、生態提升、配套優化、土地升值、地產回報”這六要素,具備了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綜合發展的巨大作用。特別是旅游在區域產業集群化與新型城鎮化發展中的引領作用與優勢地位,決定了在未來的5-10年內,旅游將會成為未來產城一體化的最優選擇之一、中國經濟社會保持高速度增長最大的動力源之一。

      五、旅游對扶貧的意義重大

      中國經濟有一個特征,即發展結構不平衡,東部與西部、鄉村與城市、沿海與內陸等不同區域之間均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而旅游恰恰是為落后區域和發達區域尋找平衡的最好工具,它把經濟較發達、消費能力強的客源區域的人群,搬運到旅游產品供給較好,但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旅游目的地,同時也就把客源區域的市場消費,搬運到了目的地消費。這樣一種搬運帶動了相對落后區域的經濟增長,實現了把優勢消費群體的力量用于支持落后區域經濟發展的目標,實現了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是2015年旅游帶動經濟發展的要點,也是將城市的消費力轉化為鄉村經濟的發展力的有效途徑。它把農業資源、植物種植、農村村落、農耕文化、民俗風情等與旅游產業進行深度融合,在豐富旅游業內涵的同時,增加了農民收入,解決了農民安置問題,促進了新農村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

      六、“互聯網+”將為旅游產業帶來新的發展局面

      互聯網與旅游的結合,不僅僅意味著智慧旅游,而且巨大地帶動了以旅游作為主渠道、主通道而爆發出來的,對區域和地方經濟發展的一種觸動和對消費的觸動?;ヂ摼W讓旅游成為生活體驗主渠道,互聯網時代旅游傳播力大幅提升,借力旅游管道,文化、休閑、養生、養老、教育、運動、親子等等,所有的生活體驗都與旅游相關,旅游成為一切產業融合的主渠道和通路結構。旅游實際上是一種人群和消費的搬運,是移動生活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模式成為最有效的工具,帶動旅游市場進入了一個更高層次,線上產品和線下體驗形成了有效的溝通方式。

      旅游規劃中,應基于互聯網形成的消費大數據,針對游客需求個性化、休閑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利用現代科技技術,以O2O為主要發展理念,以游客需求導向為核心,進行針對性的旅游產品創新和商業配套調整,并形成深入客戶所在地、所在圈層的全方位精準整合營銷方案以及完善的客戶服務系統。同時,我們也應將眾籌、眾創等概念融合進來,將消費者導入到前期的開發端,實現旅游產品的創新開發。

      七、區域聯合在旅游發展中的作用將更加凸顯

      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央確定了四個區域發展戰略:京津冀一體化、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長江經濟帶。這一發展戰略是我國今后發展的重點,也是助推國家騰飛的重要手段,涵蓋了經濟、社會、人文、歷史、文化等方方面面,當然也會對旅游的格局產生重大的影響。

      旅游的區域聯合發展提了多年,但成效不大,目前還是按照行政區域處于割裂發展階段。在“十三五”新時期,這一現狀無論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來看,還是從世界發展的趨勢來看,都成為了阻礙旅游實現大發展的重要桎梏。旅游發展規劃,一定要把握國家推進“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一體化”的機遇,借助互聯網與高鐵快速發展的東風,超越以往僅在路線和產品方面的合作,走向互聯互通、文化融合、品牌合作、資源共享的新階段,真正實現“1+1>2”的效果。

      八、旅游將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新形勢下,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正在發生轉變與升級,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成為了發展重點。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是順應國際國內形勢、站在發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改善民生創造幸福的時代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迫切需要。這對旅游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逐漸成為新常態的背景下,旅游的生態效應將得到極大的釋放,旅游將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

      因為,生態環境是旅游賴以發展的基礎和內在動力,良好的自然環境是吸引旅游者前來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要想發展旅游首先就要保護環境。反過來,發展旅游,不僅會促進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還會美化環境,尤其是對于處于產業轉型關鍵期的地域。焦作、欒川、伊春、迪慶等在由煤礦業、林業為主導產業,轉型發展旅游后,都取得了很好的環境效益和綜合效益。

      九、旅游發展關乎國民的幸福指數

      旅游產業,是最大程度的關系到中國人民生活質量的產業,是增強國民幸福感、提升國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的產業,是“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旅游產業的“戰略性”意義,不僅僅是經濟結構調整上的引擎,更在于人民生活質量提升的價值上。實際上,當我們拋棄了“唯生產力論”的思維方式,站在追求和諧社會發展的立場上,我們不能不把旅游產業放在戰略的位置上考慮,也不能不將其提升國民幸福感的作用納入到經濟發展的產業政策中去看待。

       

      [相關專題]以旅游產業為主導的城市規劃及設計


      本文關鍵字:旅游規劃 旅游產業 規劃設計 查看更多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泛旅游規劃設計機構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四甲廣告
      數字文化館
      鄉村振興
      主營業務

      旅游運營回答

      如何做好旅游策劃
      第一, 精準的定位旅游景區定位,是景區開發的第一步,也是為旅游景區開局找魂的[詳情]
      特色小鎮如何運營
      1,運營體系一定要走在小鎮實施的前邊。只有將運營工作前置,小鎮的生命機能才[詳情]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
      十四五應該如何編制?
      為編制好地方&ldquo;十四五&rdquo;規劃綱要,綠維文旅認為可以采取如下七大編[詳情]
      旅游運營與地產開發雜志
      旅游運營與地產開發電子期刊

      專題導航:旅游規劃|旅游策劃|景區提升|全域旅游|特色小鎮|鄉村旅游|田園綜合體|溫泉規劃|景區規劃|旅游小鎮|主題公園|度假區規劃

      掃一掃 訂閱“綠維微信電子刊”
      旅游·小鎮·鄉村振興
      收藏干貨,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賬號:綠維文旅lwcj2005

      中國旅游規劃四甲級資質單位-北京綠維文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絡營銷支持:北京綠維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規劃設計咨詢熱線:400-068-8099 Email:web@lwcj.com 郵編:100007 綠維創景聯系方式,策劃、規劃、設計等項目咨詢QQ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北大街107號科林大廈D座 京ICP備12033662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1731號

      国产欧美综合视频二区_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_欧美一级免费在线观看_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爽
      <rp id="9zswd"><source id="9zswd"><menuitem id="9zswd"></menuitem></source></rp>

        1. <table id="9zswd"></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