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隸屬長沙市,位于湖南東部偏北,東鄰江西省銅鼓、萬載、宜春;南接江西省萍鄉及湖南省醴陵、株洲;西倚省會長沙;北界岳陽市平江。古代瀏陽地屬荊州,因縣城位于瀏水之陽而得名。東漢建安14年(公元209年),即為東吳將領周瑜“俸邑”之一。由此可知瀏陽建縣至今已1790年。而且瀏陽是著名的“將軍之鄉”與聞名的“花炮之鄉”。
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能像瀏陽這樣,讓美麗的鮮花,從地底的石頭內一直開到縹緲的夜空中;從湘中一隅一直開到北京、上海、香港、摩洛哥、巴黎等國際大都市的夜空。你不能不承認上蒼對這片土地的特別寵愛,才孕育了號稱“全球一”的稀世珍品——菊花石。而煙花的卓越風姿則讓瀏陽人的智慧照亮了神州的浩瀚長空,也點亮了全世界所有愛美的眼睛。紅?木也只有在瀏陽人靈思妙手的點化下,才紅得如此光艷奪目。深厚的文化底蘊、古色古香的瀏陽文廟、奎文閣、千年古寺石霜寺,無不顯示著前輩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蘊。清末維新志士譚嗣同,少壯時在瀏陽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算學館,開現代教育之先河。
近代以后瀏陽磅礴著一股歷史的風云之氣 。走出了一大批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國家副主席王震、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佩云、中顧委副主任王首道等。走出了中國第一個為戊戌變法而流血犧牲的志士譚嗣同,走出了民國先驅唐才常、焦達峰。還走出了數十位挽民族之危亡、救生靈于水火的鐵血將軍和數萬名革命烈士。正是這些瀏陽河畔的俊彥人杰,真實而強勁地改變著中國歷史的進程,鑄就了一個民族的脊梁和靈魂。
愛國主義是永恒的時代主題,瀏陽文物是全社會共同的財富。瀏陽的人文旅游資源豐富,為充分發揮瀏陽文物資源的社會效益,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瀏陽成立了愛國主義教育服務中心,全面規范和管理各文物景點的建設和接待工作,開辟了一條以文物景點為主體,輔以休閑、觀光的愛國主義教育旅游專線。
瀏陽文化具有典型的湖南湘東文化特征,從古至今,涌現出了一大批文學、民間藝術家。其中,譚嗣同、唐才常(清末兩位維新志士)被稱為“瀏陽二杰”,譚嗣同著有《仁學》,1898 年,譚嗣同還創建南學會,主辦《湘報》。另外,著名的瀏陽文化名人還有歐陽玄、婁師白、徐紹清、周其鳳、譚仲池、歐陽中鵠、歐陽予倩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