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城鎮體系“十一五”發展規劃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第二章“十一五”城鎮體系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十一五”期間我省城鎮體系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和“五個統籌”的要求,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歷史性機遇,以發展現有城鎮為重點,以完善城鎮產業支撐為手段,以促進農村人口進入城鎮穩定就業定居為中心,進一步優化城鎮布局,加快城鎮化步伐,提高城鎮化水平,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
二、基本原則
至因地制宜原則。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確定城鎮發展速度和規模,以現有城鎮為基礎,加快城鎮化進程。堅持人口進城方式多樣化,城鎮規模、功能定位、發展模式多樣化,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特色明顯的發展格局。
至產業立城興鎮原則。堅持產業立城興鎮,把城鎮發展的空間布局與產業布局有機結合起來,以城鎮化推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城鎮化,形成“興業”帶動“建城”,“建城”促進“興業”的發展格局。
至以人為本原則。要把城鎮的宜居性作為擴大現有城鎮規模、發展新城鎮的重要條件,切實加強城鎮供水、供電、道路、通信、住宅等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城鎮吸納就業能力,保障城鎮居民安居樂業。
至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優化人口、資源、環境與城鎮發展的空間布局,使城鎮的發展與資源環境和公共服務能力相協調,堅持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節約用地、集約發展,加大城鎮環境污染治理力度,走城鎮建設與生態建設相統一、城鎮發展與生態容量相協調的道路。
至改革創新原則。深化城鎮管理體制改革,破除城鄉分割的體制障礙,逐步形成農村人口自愿平穩有序進入城鎮的體制,建立新型的城鄉關系。提高城鎮管理水平,形成城鎮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格局。
三、主要目標
(一)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到2010年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44%,年平均增長0.95個百分點。其中,西寧市達到60%,海東地區達到27%,海西州達到67%,海南州達到27%,海北州達到37%,黃南州達到27%,玉樹州達到33%,果洛州達到31%。
(二)城鎮體系進一步完善。全省逐步形成中心城市即大城市(西寧市)至次中心城市即中等城市(格爾木市)至小城市即若干個區域重點城鎮(德令哈市、平安縣城、共和縣城、玉樹縣城、瑪沁縣城、樂都縣城、貴德縣城和西海鎮等)及其它縣城所在地城鎮和一批建制鎮組成的城鎮體系。
(三)城鎮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全省城鎮基礎設施、公用設施顯著提高,信息通訊、廣播電視、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得到較快發展,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主要預期指標為:
至縣以上城鎮用水普及率達到100%;
至人均道路面積12平方米 ;
至人均公共綠地7平方米;
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8%;
至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60%以上;
至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0%以上;
至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27平方米。
(四)大中城市和區域重要城鎮加快發展。
至西寧市:產業進一步優化,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城市規模進一步發展壯大,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和示范作用進一步加強。
至格爾木市:交通樞紐地位和作用進一步的加強,資源開發基地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提升,城市基礎設施顯著改善,規模發展壯大,功能進一步增強,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至德令哈市:城市發展的產業基礎和功能明顯增強,規模發展壯大,青海西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日益突出,對全省加快工業化進程發展、柴達木循環經濟做出較大貢獻。
至東部地區:平安、樂都、貴德、共和、同仁、西海等重點城鎮進一步發展壯大,經濟承載能力和人才聚集功能顯著增強。樂都、貴德等城鎮設市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至青南地區:結合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項目的實施,城鎮基礎設施得到加強,經濟勢力發展壯大,人口向州府、縣城所在地轉移,民族文化特色更加明顯,對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青海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辦法2012-07-30
- ·西寧市環境保護條例2012-07-30
- ·青海省政府關于加快旅游資源開發的若干決定2012-04-18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