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維導語:近年來,國家多次發布政策紅利,不斷推進“交通+旅游”融合發展。2017年提出了構建“快進”“慢游”旅游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后續幾年旅游專列、旅游風景道、旅游航道、自駕車房車營地、游艇旅游、低空飛行旅游等不斷得到推動,客運樞紐、高速公路服務區等領域也出現了很多典型案例。交通旅游化的開發有哪些模式,交通旅游化有哪些轉變?
2016年7月,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實施綠色公路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因地制宜建設旅游風景道。
2016年9月,《全國生態旅游發展規劃2016-2025》提出打造25條國家生態風景道。不過目前國家還沒有出臺風景道的標準體系。
2016年11月,《關于促進自駕車房車旅游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建設交通主干道、重點景區與營地的連接道路,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改造升級。
2017年2月,交通運輸部、國家旅游局等六部門發布《關于促進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構建“快進”“慢游”旅游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統籌規劃、保障快進、豐富慢游、功能拓展、需求導向、產品創新基本概括了發展框架。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深化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推動旅游專列、旅游風景道、旅游航道、自駕車房車營地、游艇旅游、低空飛行旅游等發展,完善客運樞紐、高速公路服務區等交通設施旅游服務功能。
2022.1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 ,提出加快建設國家旅游風景道、旅游主題高速公路服務區、旅游驛站,推動地方政府和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建立平臺,合力打造主題旅游列車,推進旅游和交通融合發展。
2023.4六部委《關于開展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典型案例推薦遴選工作的通知》 ,提出遴選出一批對區域旅游業發展基礎性支撐作用明顯,的標志性交旅融合成果,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好經驗、好模式、好做法旅游資源富集、產品知名度高,交通設施旅游服務功能突出。
通道變旅游,如通道變成風景道、自駕道等。“風景道”由“景觀大道”引申而來,是指一種路旁或視野之內擁有審美風景的、自然的、文化的、歷史的和增進游憩價值的景觀道路。旅游風景道應該有統一的標識系統,其中標識系統設計應該要與當地的文化特色相結合,這樣才能充分展現地域文化特色,體現其個性特征,做到獨一無二。
交通和旅游的共同點在于,交通是建立了客流與物流的通道,旅游建立的是“消費搬運”的通道。
旅游的本質是對人的“搬運”,通過交通和運輸完成對人的“搬運”,“搬運的消費”構成了以旅游為中心的多個要素的整合?,F在自駕游、騎行游已經成了一種旅游形式。
人們不再愿意固守傳統的旅游方式,而是追求自由、自主、個性化的旅行。他們選擇自駕營地,享受戶外野趣;尋找小眾景點,感受純粹和親近自然;擺脫排隊和擁擠的景區,體驗寧靜和自在。
現如今,運輸工具已經變成旅游,如郵輪、專列客車、觀光巴士等變成旅游產品。郵輪旅游在疫情前發展勢頭迅猛,中國增加了很多條郵輪航線,疫情導致郵輪游一度停滯。伴隨疫情過后,郵輪游也將逐漸恢復,此外內河航線也備受關注。專列客車、觀光巴士、景區小火車等都成為搶手的旅游產品。
比如武漢知音號,是真正的把運輸工具變產品的典型?!吨籼枴芬灾粑幕癁殪`魂,以大漢口長江文化為背景,故事取材于上世紀20-30年代的大武漢。導演團隊在武漢市兩江四岸核心區打造了一艘具有上世紀20-30年代風格的蒸汽輪船及一座大漢口碼頭,船和碼頭即劇場,今后的演出以在長江上漂移的方式進行,活現大武漢當年文化。
當下,交通樞紐也在致力于打造成為目的地。一般,客運交通樞紐是人流匯聚的結構,稱之為集散中心、集散樞紐、轉運節點。過去樞紐更多的目標是安全、有效、順利保障交通運輸,然而當前,我們增加了對于交通樞紐的新的要求:希望通過提供多樣化服務、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來產生消費,這就涉及到多種產業的整合。
伴隨著上面四個改變,原來的旅客變成了游客,以前只是從A地到B地,現在實現了從A地到B地過程中娛樂、休閑、游覽的多種消費。
基于移動互聯網和多對多大數據下的智慧化旅游體系以及萬物互聯的結構下,交旅發展有了新需求:實現交通文旅一體化發展,無處不是目的地,“途旅分離” 轉變為“途旅一體”。
-
從在地消費到在途消費:游客已經不滿足點到點的旅游,也希望希望途中有景可觀、有休閑、可消費。隨著自駕旅游的穩定增長,短程為主的家庭自駕客群、以長線為特征的結伴自駕客群對在途旅游消費都有一定需求。
-
途中深度導航導游需求:自駕出游對智能導航便利性、服務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交通樞紐服務需求:游客對交通樞紐認知發生改變,希望在交通樞紐區域也能更舒適。隨著“邊旅邊游” 已經成為潮流,這就對交通樞紐設施及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整個交通建設與旅游開發的關系,應該是用區域投資開發的理念整合交通旅游融合,形成交通旅游開發建設運營。近十年,有越來越多的交通企業運用區域綜合開發模式。未來,交通樞紐、旅游目的地、綜合體開發都可以運用區域綜合開發結構,進行投融資整合?;诮煌ńㄔO開展文旅開發,基于旅游交通建設的單一模式形成綜合區域開發運營模式是整體思路。
交旅融合區域開發結構中的綜合收益結構的平衡問題,是每一個投資企業面對的復雜問題,如何評估和整合,綠維文旅有一套數據分析的辦法,但是,目前沒有絕對的數量化評估。
基于交通建設,開展文旅開發需要基于旅游交通建設的單一模式,整合資源,形成綜合區域開發運營模式。綠維文旅總結有5種綜合開發模式:交通系統中的風景道開發建設、快進中的景區休閑化節點開發、慢游服務體系開發、TOD理念下的文旅綜合體開發、全域旅游下的綜合開發。
1、交通系統中的風景道開發建設
一條美的公路可以實現全域的升級。全域旅游理念下,一條普通的交通道路,轉變為融合了交通、旅游觀光、旅游體驗、休閑度假、運動養生為一體的主題體驗道。“慢游” 沿線上的業態,包括:
① 大尺度的景觀節點:田園景觀、自然景觀、民俗村落景觀、特色小鎮景觀
② 服務節點:集散/咨詢中心、跑步中心、山地自行車運動中心、自行車租賃站、與生態廁所結合的休憩站
③ 休閑度假點:自駕/房車/休閑營地 、驛站、民俗村及民宿
④ 軟性活動組織:自駕/房車游覽、自行車運動/賽事、慢跑、馬拉松賽事、徒步穿越
快行中的景區式開發是依托交通建設工程,通過“借景”、“融景”、“造景”等方式,形成主題型觀光節點、景點、景區、街區、綜合體。
融景:基于道路交通工程,結合地域環境特點和需求,通過設置支線或平臺等方式,增加或延伸景觀車道、景觀步道、停車帶、景觀平臺、驛站等,形成慢行通道服務節點。
造景:依托公路服務站/區、旅游集散中心、港口或碼頭等準公共交通設施工程項目,圍繞其龐大客流,充分借助當地人文元素、特色產業,整合周邊土地資源,建設具有旅游集散、會展、眾創、住宿、餐飲、娛樂等主客共享復合功能的主題型體驗景區、主題公園、免稅購物區。
兩個結構形成“拿地-用服務區延伸做項目”的結構,與旅游集團和地產企業聯合開發綜合體,是未來發展s的好價值。
集散中心:自主旅游時代背景下,散客群體、特殊專業群體、自駕群體有著不同的慢游集散需求,需要打造創新型的慢游集散中心,提供多元化定制服務,來滿足自主深度游的客群需求。
碎石子路、生態公路等這些更小的體系可以構成非常好的全域旅游下幸福產業聯動發展的結構,這些路是不收費的,單靠公路收益是不可行的。地方政府有錢的時候修路,沒錢的時候要用置換結構。公路要發展,可以做營地、驛站等。驛站更多的是服務結構,營地可以是住宿的結構,兩類結構結合可以構建多樣化的服務。
“慢游”游客服務體系的游客結構變化是很大的,既要有游覽服務,還要有基于電動車、代步車等運輸新型工具的租賃服務、多樣化生活服務、運動康養型服務。這些服務構成了對散客人群、特殊專業群體、自駕游客等的多樣化服務的整合。綠維文旅與江西婺源服務站研究中,提出打造整個婺源(蕞美鄉村)慢行系統服務體系,形成核心服務區和延伸服務站點的架構,以此延伸成為全國縣域慢行系統架構,構成慢行體系,營地化、驛站化、交通活動服務一體化的服務結構。
4、TOD理念下的文旅綜合體開發
TOD是指以交通建設及交通樞紐建設為依托,聚集旅游休閑功能,引導觀光、 游樂、 休閑、運動、 會議、 度假、 體驗、居住等多種旅游功能,形成帶狀發展和聚集發展。
TOD理念下的文旅綜合體開發從打造“核心吸引中心”、構造“休閑聚集中心”、創造“延伸發展中心”三層結構。以交通為引導核心需要形成聚集,從小聚集聯動到大聚集,從帶狀開發到核心區域開發,核心區域開發難度大,但是價值高。
全域旅游PPP或F+EPC+O模式是交通企業轉化為交通區域經濟綜合開發,以路衍經濟為抓手,以綜合開發為主導,用PPP或F+EPC+O模式去整合服務開發,是大型交通企業轉型的主導模式和方向。
歡迎合作
綠維文旅是文旅康養與鄉村振興EPCO綜合服務商,“四甲”規劃設計、建設總包、文旅運營全程服務機構。從2005年創立之初,便提出了“創意經典·落地運營”的理念,經過十幾年創新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頂層設計、投融資、EPCO、招商、運營、智慧旅游、博物館展陳設計等全產業鏈多引擎驅動發展新格局。
從頂層設計到落地運營,綠維文旅形成了“運營為基礎、資源全整合、規劃設計建設運營一體化”的全流程操作的核心能力,將更好地為文化、旅游、大健康、體育、農業、教育、房地產等區域綜合開發及項目落地建設、運營管理提供全鏈全程的服務。
綠維文旅期待與大家的合作!
本文關鍵字:旅游規劃 規劃設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