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際通行的酒店產權式經營模式有三種類型,一是時權型,即有約定使用期的酒店;二是公寓型,即買斷酒店部分客房產權,客戶長期居住或作為辦公用房使用,每個月交納一定的管理費;三是投資型,即買斷酒店部分客房產權,自身并不使用而是委托酒店經營,逐年收取固定回報。
90年代開始,隨著國內經濟和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國內最先引入酒店產權式經營模式的是海南省三亞市,當時是1995年。從2001 年起開始風靡全國。
國內產權酒店發展存在的問題
1 價格偏高
據了解, 目前國內產權酒店標準間一般標價20 萬元到40 萬元之間。如果按照國際市場分時度假產品的平均首付8 000 美元計算, 目前國內產權酒店首付相當于人民幣6 萬多元。就我國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而言, 顯然還是奢侈品,城市工薪階層多數不具備購買能力。
2 受限很多
國內大多數產權酒店規定, 業主應在每年固定的時間使用一周左右的分時度假期, 這與我國城市居民目前的旅游度假消費模式有很大差異, 規定顯得缺乏靈活性。
3 市場無序
產權酒店發展商大多盲目跟進, 項目倉促上馬, 資金實力不足, 前期大力炒作, 但工程進度和后期配套服務跟不上。
4 缺乏規范
目前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對分時度假產品性質尚未做出明確界定, 相關部門也沒有出臺針對產權酒店的法律法規。這造成了傳統方式的分時度假產品由于在銷售環節上存在問題和部分不法經營者的搶先進入, 影響了市場健康發展。
酒店產權式經營模式的升級 像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規范和完善,我國的旅游地產市場也不例外。正式在這樣發展的情況下,目前我國出現了一些新型的旅游度假地產,其設計、開發、銷售、經營等各個環節都出現了相應的創新,綠維創景把這種升級版的旅游地產產品稱之為私人酒店。
詳細內容,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