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區如何進行動感化提升?
旅游景區的動感話提升是現代景區升級的一個手法,一經我們院提出來后受到了極大的關注,我們希望能把握這一創新思維,為旅游創造出新的產品和景觀,達到旅游區的動感化提升。
1. 自然環境的動感化提升
大自然為我們的旅游區提供了很多富有自然動感的景象,農業觀光區中的麥浪、濱海休閑區中的波濤,甚至風雨、閃電都可以作為我們對旅游區進行動感化提升的基礎。當然每個旅游區的資源優勢不同,很多的自然環境仍然需要我們做進一步的動感化提升,有的農林業觀光區中,一望無際的農林業景觀總會略顯乏味,在這種資源基礎上我們便可以運用大地景觀藝術,在不破壞資源的前提下增加了很多的動感可看的因素,有的觀形老樹,夜里四周打上投光燈,便可以以其為背景搭建一個休閑場所進行活動。我們對旅游區自然環境的提升有兩個大的前提——充分論證自然環境的動感化提升有其需求和必要性,不破壞優勢資源以達到旅游區的可持續發展。
2. 人工構筑物、藝術品的動感化提升
針對旅游區中人工構筑物、藝術品,我們在動感化的實踐中找到了有效的手段——動感藝術。
動感藝術本身不是藝術的一種門類,而是一種表達動態感覺的手法,也是傳統靜態藝術進行動感化的一種手法,而在完成了動感化的提升后,構筑物和景觀藝術品就成了一件動感藝術作品。
1.靜態藝術的動感設計
對靜態藝術進行動感設計,是藝術中一直存在的現象和創意沖動。比如,讓雕塑很“動感”,可以說是雕塑發展的主流方向之一,青島的“五月的風”是一個典型,捕捉動的瞬間,是主要的表現方法。
2.在旅游景觀中運用動感的符號
“動感”化,是指對于觀眾主觀上產生的效果,象征動感的符號起到很大的作用。
3.游憩方式的動感化提升
動感化提升離不開人這一核心要素,表演者、觀賞者、參與者,不同的人扮演了不同動感角色。
1.表演藝術的動感設計
戲劇、電影、馬戲、雜技這一類傳統的表演藝術的發展正在與郊野化的趨勢相互融合,而張藝謀的山水實景劇“印象劉三姐”,就是戲劇業動感藝術設計的經典代表。
我們在北京房山旅游節的策劃中,提出了“郊野劇”創意。郊野劇,就是在郊野之中,開展戲劇化的演藝活動;以山水大地為舞臺,使用實景道具,吸納觀眾游客參與,把戲劇化的舞臺,搬到旅游區山水之中,同時,把戲劇變成了共同參與的游樂。
2.行為藝術與行為藝術化設計
行為藝術因為其很強的感官感受而具有很強的動感特質。人的行為也成為一種藝術表達手段,把人的活動納入了藝術,把過程納入了藝術。
而對于動感藝術而言,其他行為的藝術化,具有更大的商業使用價值。比如,我們在“動感藝術地帶”中,設計了人體雕塑,以真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公園內形成可以活動的雕塑,不斷豐富鮮活的造型,成為一道道風景。
另外一種在劇情中形成的參與人員的行為藝術化的效果也很理想。服務人員的服裝、語言、動作的藝術化,是最有震撼力的運用。我們曾經策劃過一個“江湖”項目,是一個起義軍的寨子,我們要求進入寨子之后,服務人員全部穿江湖裝,使用“經典黑話”,游客每人一本“江湖手冊”,使游客完全融入戲劇化場景中。
有關景區動感化提升的相關知識可以參閱我們的研究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