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文章怎么做?
在內蒙古自治區西部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橫貫著中國第二、世界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十一”黃金周前夕,記者應邀到巴丹吉林所屬的阿拉善右旗采風,在領略了浩瀚神奇的大漠風情之余,也深深感受到了當地發展旅游業的艱難:一直以來,“沙漠文章怎么做”,都是懸在當地政府和百姓頭上的“天問”。
中國最美麗的沙漠
清晨,我們乘坐一輛北京吉普向大漠深處進發。窗外是連綿起伏的沙山,溫暖的陽光傾瀉而下,形成一片渾然天成的金色。記者興奮地掏出相機,想要拍幾張照片,然而身下的吉普車一會兒攀上高峰,一會兒沖向低谷,仿佛要將人“甩”出去,幾經嘗試無果,只得放棄努力。
司機兼導游謝師傅笑著告訴記者,巴丹吉林有“五絕”,這“過山車”一般的“奇峰”乃“五絕之首”,其后分別是“鳴沙”、“群湖”、“神泉”和“古廟”。
據介紹,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最大的鳴沙區,被稱為“鳴沙王國”,人們坐著從沙峰上滑下,沙粒會發出雷鳴般的響聲??上?,由于剛下過雨,沙粒潮濕粘滯,記者無緣領略“鳴沙”的妙處。
車行不久,翻過一座高山,眼前赫然出現一片碧瑩瑩的湖泊,像翡翠般鑲嵌在茫茫沙海中。面對美景,來自阿拉善盟文聯的馬英向記者講了一個故事:相傳很久以前,一位名叫巴丹的額魯特蒙古族老人,放牧時誤闖入這片大漠,驚喜地發現了60個“海子”,于是將其命名為“巴丹吉林”。在蒙語里,“吉林”表示“海子”,即“湖泊”的意思。
事實上,巴丹吉林的“海子”遠不止60之數,航拍圖片顯示,這里的內陸湖泊多達144個。這些湖泊大小不一,風貌各異,構成了震撼人心的“沙海群湖”奇觀,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
有湖泊處,多有泉眼。下午,我們來到了一個名叫音德日圖的海子,謝師傅指著湖泊中央一塊突出的大石頭告訴記者,這塊石頭上共有108處泉眼,常年涌泉不止,當地人將其視為“神泉”。
夕陽西下,我們抵達了投宿地點蘇敏吉林。一路行來,這里是記者感覺最“繁華”的地方,在碧水泱泱、青草萋萋的湖邊,不僅散布著平房和蒙古包,還矗立著一座古色古香的寺廟。當地人向記者介紹,在蒙語里,“蘇敏吉林”意為“有廟的海子”,這座“巴丹吉林廟”始建于1755年,至今香火不絕,每年八月,還會舉行盛大的廟會。
至此,記者親身領略了巴丹吉林的“五絕”奇觀,想起臨行前查的資料,終于明白了為什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要將其評為“中國最美麗的沙漠”,而《環球游報》也將其評選為“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
門前冷落為哪般
經過此次采風,巴丹吉林的“美”可謂深入人心,來自全國20多家媒體的記者紛紛表示,雖然旅途艱辛,但是“不虛此行”。然而,讓記者們納悶兒的是:如此美麗的巴丹吉林,卻是“門前冷落鞍馬稀”,在沙漠中穿行了整整兩天,碰到的游客寥寥無幾。
據當地沙漠探險旅行社負責人潘雪梅介紹,目前到巴丹吉林旅游的,仍以當地人和金昌、張掖等鄰近地區的游客為主,長線游客相對較少。從時間上看,七月到十月是當地旅游的旺季,其他月份游客較少。
談到巴丹吉林的旅游發展,阿右旗旗委書記才巴特爾表示,當前的困境主要在于交通不便。據了解,阿右旗至今沒有自己的火車站和機場,外地游客大多需要從蘭州、金昌等地中轉,“旅長游短”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一位旅游策劃專家則認為,巴丹吉林“門前冷落”的癥結,并不在于“有了距離”,而在于“沒有魅力”,在于缺乏高水平的規劃、包裝和營銷。他舉例說,敦煌、麗江、香格里拉等地,都曾面臨交通不便的問題,但因其“魅力”所在,游客即便天長水遠,也愿意不辭辛勞地前往。
這個觀點,在不少游客那里得到證實。來自鄂爾多斯的張恒文告訴記者,由于臨近沙漠,他和同事常常進入巴丹吉林小聚,但是除了看一看沙山、湖泊,其他的休閑娛樂項目幾乎沒有,再美的風景,去個一兩次也厭了。
沙漠文章怎破題
面對旅游發展困境,近年來,阿右旗政府多次邀請專家學者前來實地考察、建言獻策,借助于專業的旅游策劃機構,摸索做大、做好旅游文章的新路子。
專家告訴記者,目前,像巴丹吉林這樣優質、原生態的旅游資源已經非常罕見,其發展前景不可限量。但他同時又指出,在旅游開發由“天造時代”進入“人造時代”的今天,靠資源吃飯遠遠不夠,關鍵還要“采用高水平的策劃,打造震撼性的奇觀”。
遺憾的是,當記者問及“震撼性奇觀”的具體實施方案時,專家表示,一切尚在規劃、洽談之中,屬于“商業機密”,不便透露。
相比之下,來自北京的規劃專家沈青的態度則較為透明。他認為,巴丹吉林沙漠幅員遼闊,地勢險要,在發展運動競技旅游方面具有突出優勢,應該高起點地規劃汽車、摩托車等沙漠競技類挑戰賽、越野賽,借助運動賽事來提高品牌知名度,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事實上,沈青的這一設想,已經部分地付諸實施。據巴丹神鷹汽車俱樂部負責人胡紅德介紹,近年來,阿右旗每年都要舉辦一屆“巴丹吉林”杯汽車挑戰賽,不到十天的賽事,不但會帶來1000萬元左右的收益,同時也帶來了源源不絕的觀眾和游客。
搞好了比賽,引來了游客,接下來,就是要想辦法“留住”游客。沈青表示,針對普通游客,應該著力打造“沙漠快樂旅游”,在相對“單調”的沙漠自然景觀中,積極開發滑沙、探險、騎駱駝、篝火晚會等形式多樣的旅游項目,以此留住游客,讓游客“流連忘返”。
談到巴丹吉林的未來,沈青信心滿滿。但他同時也表示,沙漠旅游是個長線產品,投資大,見效慢,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線路設計和品牌營銷,不能急功近利、粗制濫造。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里文外商”創新打造文化小鎮樣板!2019-05-12
- ·特色小鎮的街道創新設計2019-05-12
- ·親子游新理念:自然+未來主義,農場+商業2019-05-12
- ·創造每年5000萬人流量神話的商業綜合體,長啥樣?2019-05-12
- ·用商業街景區化概念提升商業地產品質2019-05-12
- ·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助力臨滄旅游新突破2013-12-18
- ·褪色的搖籃 走進工業革命發源地伯明翰2013-12-10
- ·溫泉之旅 全球最奢華的十處溫泉療養地2013-12-10
- ·追著節日走 兜兜轉轉英國最棒圣誕集市2013-12-03
- ·泰國“醫療旅游”成熱潮警惕落入非法陷阱2013-12-03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