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新民居”專題報告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2005年底,國務院頒布的《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又具體提出“加強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的內容。在這樣的背景下,新民居建設在各地廣泛推開。國家旅游局確定2006年全國旅游宣傳主題為“2006中國鄉村游”,并確定了“新農村、新旅游、新體驗、新風尚”的宣傳口號。在這樣的背景下,鄉村旅游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蓬勃興起。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基于在鄉村景觀設計和鄉村旅游規劃方面的專業理論與實踐,結合對中央政策的深入理解,對我國目前的“新農村、新民居”建設狀況進行全面盤點。并就如何進行“新農村、新民居”建設及其與旅游發展的關系,提出了自己的系統意見。
1.概述
1.1概念解讀:傳統農村與新農村
1.1.1什么是傳統農村?
從產業與文化的角度,傳統農村的特征可以歸納為:
◆在產業結構上比較單一,多以農業生產為主。
◆自然環境質量相對較好。
◆村落成員之間日常交往密切,有多方面的協作關系。南方村落內多有宗族組織,北方村落之間多有文化、經濟等聯系。
◆村落布局多依地理、氣候等環境因素自然生成。
1.1.2什么是新農村?
◆生產發展――產業發展是帶動農村振興的根本力量
◆生活富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是新農村建設的基本目標
◆鄉風文明――精神文明建設是村風村貌建設的重要方面
◆村容整潔――人居環境改善和基礎設施的完善是新農村生活質量和村落形象塑造的重要內容
◆管理民主――完善民主建設的重要內容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說,所謂"新農村"應該包括5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小康社會"新農村"的范疇。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建設和諧社會、小康社會息息相關。
新農村的概念,最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提出,上個世紀80年代初,我國提出"小康社會"概念,其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小康社會"極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農村"的概念再一次引起農村干部的高度關注。但長期以來,人們對"新農村"概念的具體含義理解比較模糊。柯炳生說,科學界定這一概念對農村小康建設非常重要。
"新房舍"就是農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體現節約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他批評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部分農村出現的"農民豪宅",看起來繁富講究,其實有土地和資源浪費之嫌。在建設新民居時要加強管理、統一規劃、廣泛采用節約的新技術。
"新設施"就是要完善基礎設施,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這是新農村的重要"硬件",往往成為制約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基礎"瓶頸"。
"新環境"主要體現在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尤其是在環境衛生的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征。像農村的生活垃圾區、污水溝、廁所、畜禽住所應按照衛生標準規劃和建設。這也正是我國農村和發達國家農村的主要差距?!?/p>
"新農民",有了新的設施和環境遠遠不夠,關鍵要有具備現代化素質的新農民,即"四有農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在農村教育、農民培訓和文化道德建設上,我國農村要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國農民人均受教育只有7.3年,40%多沒有接受九年義務教育。
"新風尚"就是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像浙江一些富裕農村大修豪華墳墓等現象就不符合"新風尚"的要求。
綠維創景認為,中央對于新農村的定義,較為完整地體現了中央解決“三農”問題的基本思路與目標。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是新農村建設要解決的基本問題,這個問題是否能夠解決,是黨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問題成敗的一把標尺。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出路,就是“生產發展”,一方面是保證農業生產的穩步增長,另一方面是推動農村非農產業的健康發展,以及通過城市的“反哺”,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農村的發展實踐證明了一點,那就是多種非農產業在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產業結構等方面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其中我們也注意到,有相當一部分地區的起步與騰飛是依靠了旅游產業的促進作用。鄉村旅游產業一般依托當地的自然、文化資源,主要針對城市游客,開發了包括“農家樂”在內的多種鄉村觀光休閑旅游方式,在農民增收方面成果顯著。旅游產業同時以它極為廣泛的聯動效應,既帶動了其他非農產業,也帶動了農業本身的發展。旅游發展所促進的鄉村“硬環境”和“軟環境”建設,同時促進了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進步和鄉村整體風貌的改觀,進而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全面建設。所以,我們認為,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與中央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是相當契合的。
1.1.3新農村與新民居
◆新民居是新農村的標志性建筑符號。中國農民的傳統,有的錢,首先要蓋房,因而民居的建設水平往往成為一個地方富裕程度的外在體現之一。在新農村的建設中,經過統一規劃而以全新面貌出現的新民居,將成為新農村的標志性建筑符號。
◆新民居是現代民居文化與農業文化的全新展示空間。民居不僅僅是一個居住和進行日常活動的空間場所,它同時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想像力、文化意識和精神價值,是居住文化與農業文化的體現。新民居的建設是建設農民的新民居,將傳統文化內涵融入現代建筑手段中,將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新民居有望成為鄉村旅游的重要接待設施與景觀組成部分。民居,顧名思義,指老百姓居住的房子。在構成旅游活動食、住、行、游、購、娛的基本要素中,住、食、游、娛是鄉村旅游中可以在民居空間中進行的主體內容。人們常說的“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這樣的“農家樂”等就是以民居為主要游憩空間而進行鄉村旅游的具體體現。民居往往具有地域特色,在新民居的改造與建設中,保存并很好體現出來的傳統民居特色及其文化內涵也能夠成為鄉村旅游中的重要景觀組成部分。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鄉村振興農旅融合2019-03-11
- ·田園綜合體共享農莊2019-03-11
- ·休閑農業與休閑商業2019-03-11
- ·現代農業的3大體系與6化手法2019-03-11
- ·農旅IP|農家百坊--傳統農莊文化體驗區2019-03-11
- ·農旅IP|藝術田園—以農業為基的文化創意活動2019-03-11
- ·郊野休閑:生態型農莊主題公園開發模式2019-03-11
- ·十九大與旅游(三)-農旅融合2019-03-11
- · 農旅融合:實現鄉村振興人氣聚集的主要路徑2019-03-11
- · 鄉村土地獲取的八大策略分析2019-03-11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