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縣治,天下安;郡縣富,天下足。”區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最基本的單元,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城鎮和鄉村是互促互進、共生共存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鄉村振興需要城鎮帶動,城鎮發展能夠促進鄉村振興。
綠維文旅鄉村振興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入分析縣域經濟發展特點,探究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并用實例從不同方面闡述縣域經濟對鄉村振興發展的推動作用,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可借鑒方向。
一、縣域經濟特點及模式
01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影響因素
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就是某一縣所選擇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和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縣特色的縣域經濟結構和經濟運行方式。它主要有一些因素構成:
02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的分類
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的分類是以縣域經濟所擁有的優勢為依據劃分縣域經濟的類型或模式,可能更有現實針對性,至少對于產業競爭優勢的培育是非常有指導意義的。我們把縣域經濟分為四類,即工業帶動型縣域經濟、農業帶動型縣域經濟、服務業帶動型縣域經濟和活力經濟型縣域經濟。這種分類法盡管把著眼點放在縣域經濟的優勢描述上,但也內在地包含了劣勢的分析。
二、縣域經濟發展路徑
推動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特別是欠發達地區實現后發趕超,單靠傳統單一動能難以實現,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通過“換道超車”才能實現跨越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建設和發展,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資源環境、產業結構、發展動力等,都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01“換觀念”:思想解放
一是以解放思想為先導,轉變發展理念。發展縣域經濟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學習借鑒先進縣市區的發展經驗。通過選派干部赴發達地區掛職鍛煉等方式,為各級干部“充電”“換腦”,讓貫徹新發展理念成為各級干部的思想共識,凝聚形成推動發展的統一思想、凝聚力量。
二是以科學目標為引領,明確發展思路。確定一個符合實際、符合群眾愿望的思路和目標,找到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至關重要。欠發達地區要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跨越發展、走在前列,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縣域經濟跳出傳統思維和路徑依賴,切實增強經濟發展的創新力和競爭力。
三是以聚焦問題為導向,理清發展思路。從縣域經濟的基礎條件、資源環境、文化認同等階段性特征出發,找準影響和制約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從觀念轉變和機制轉變入手,因地制宜,大力推進振興工業、新型城鎮化、文化旅游、現代農業等重點工作,抓重點、帶全盤,激發縣域發展的內生動力,促進縣域經濟整體提升。
02“換動能”:新舊動能轉換
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因此,必須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縣域經濟跨越發展的重要支撐。
一是從傳統動能轉型中催生新動能。新動能和舊動能不是替代和否定的關系,新動能可以從舊動能中騰籠換鳥、浴火重生。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必須從本地實際出發,從當地發展階段出發,不能放棄現有產業,而是要從傳統動能轉型升級中催生新動能,實現“老樹發新芽”。
二是從聚力招商引資中培育新動能。實現換道超車,僅靠傳統動能遠遠不夠。要聚焦“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加大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招科引技“三招三引”力度,持續優化投資環境,讓傳統動能和新動能“雙輪驅動”,實現從“普通公路”到“高速公路”的跨越。把聚力招商引資作為頭號工程,以更加靈活多樣的招商引資手段吸引更多的資金和更高端的產業進入本地,為加快發展積蓄后勁、贏得主動。
三是從跨界融合中孕育新動能。以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為路徑,促進產業深度融合、跨界融合,實現“1+1=N”的效果。推進“產業融合”,按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鼓勵引導工商資本“上山下鄉”投資現代農業,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進“產城融合”,實現新型城鎮化與振興工業、文化旅游、現代農業有效互動,加速形成城市、商業、文化、旅游、信息等深度融合的新業態。推進“文旅融合”,發揮特色資源優勢,以文化為靈魂,以旅游為載體,打造文化旅游戰略性支柱產業。
03“換機制”,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制約縣域發展的因素,最根本的因素還是體制機制。必須通過改革來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向改革要生產力、要紅利,靠改革解難題、促發展。
一是轉變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h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發揮好縣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既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根本要求,也是統籌資源配置、實現高效運轉的重要保障。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上,健全完善縣委書記、縣長“抓總”、班子成員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發揮指揮部和專項改革領導小組作用,以上率下,上下互動,形成推動工作落實的合力。
二是樹立正確用人導向和科學考核機制。牢固樹立“以發展論英雄、憑貢獻論獎懲、憑實績用干部”的用人導向,不唯年齡,不唯學歷,不唯資歷,不拘一格用人才。強化干部考核機制,精簡考核事項,突出黨建、發展、民生、生態等重點工作。把考核結果與干部管理結合起來,建立干部動態管理體系,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
三是堅持經濟體制改革的市場導向??h域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機結合。針對投融資能力不足、行政審批效率不高、民生保障力度不夠等問題,持續推進國有企業、投融資體制、招商機制等改革。組建國資投融資運營平臺,為防范金融風險、扶持產業發展、推進基礎建設提供資金保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行政行為更加規范高效,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四是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改革全過程??h域經濟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縣域改革必須把改善民生作為重中之重。要推進以“三權分置”為核心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創新實施股權定期調整、股權靜態管理、土地股份合作等模式。要著力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去行政化”,建立校長“職級制”和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更優質教育、更健康生活的需要。
三、韶山:以縣域經濟帶動鄉村振興
近些年,韶山積極推動“以工補農、以城帶鄉”,不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資源、效益成果、先進機制等從縣域流向鄉村,通過開放發展、融合發展、創新發展,一步步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特別是發揮縣域園區經濟的輻射作用,彰顯縣一級城市在產業布局、創業就業、生活消費等方面的區域便利性和城市集聚性,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牢根基。
以縣域經濟帶動鄉村振興,首要在環境。韶山以優惠的政策、精簡的審批、精細的服務、便捷的融資等舉措,改善營商環境,吸引了新能源新材料企業、田園綜合體、現代農業產業園等一批“鳳凰”來落戶。這些產業既吸納了本地農村富余勞動力,又吸引了常年在外打工的“候鳥”回來就近工作。農民收入增加了,為縣域發展拓展了消費能力、蓄積了人力資源,農民就近創收還能兼顧家庭及鄉風文明建設。
以縣域經濟帶動鄉村振興,關鍵在融合。產業融合發展,是時代要求,更是自我要求。剛到韶山時,我幾次到鄉鎮調研,基層干部和群眾普遍反映韶山要結合紅色旅游多做文章。近年來,韶山一直堅持以創建全國首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為抓手,積極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文化旅游、食品加工、先進裝備制造等產業與鄉村的土地、生態、旅游等資源緊密結合。正是依托縣域產業相對成熟的市場基礎,“產品互推、資源共享、平臺共建”的融合發展格局加速形成,祖田米、毛公茶等“韶字號”農產業品牌競爭力穩步提升,促進縣域產業蓬勃發展的紅利流向鄉鎮、農村。
以縣域經濟帶動鄉村振興,主體在園區。園區集聚人氣,更聚集“財氣”。目前,韶山市構建了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省級高新區和以現代農業產業為主的韶河、銀田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加速推動人才聚集、創新聚集、成果聚集,成了人才創新創業的“新高地”“大舞臺”。通過減免稅收、減免場地租金等優惠政策,也吸引了一批本地外流的和非韶山籍人才回鄉就業創業,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做好了“內外結合”的文章。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鄉村振興戰略 | 組織振興的四大路徑2018-08-20
- ·新商機!鄉村振興最新土地政策與拿地要點2018-08-20
- ·積極推動多產融合 激活鄉村旅游全域化發展2018-08-15
- ·休閑農業如何開發規劃?看這里就夠了!2018-08-15
- ·塔川“三變”:旅游興村的黟縣實踐2018-08-10
- ·鄉村振興資金新渠道:財政部明確兩項土地資金收支要求2018-08-10
- ·美麗鄉村經濟新動能:"萬村景區化"的浙江樣板2018-08-10
- ·張孝德等:面向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六個新思維2018-08-07
- ·縣域鄉村振興實操指南:規劃方法與規劃體系2018-08-03
- ·廣西大力發展旅游等現代服務業2018-08-03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