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產業是新農村建設的支柱產業
新農村建設首先必須發展經濟。經濟的發展,恰恰需要打破農業產業的界限,把農業產業與第三產業結合起來,以農林牧副漁業資源、鄉村田園資源、鄉村風景資源、鄉村民俗文化資源、鄉村歷史文化資源等等為依托,開發旅游休閑產業。
農村經濟發展,需要進行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形成高附加值的經濟產業。旅游休閑產業,是鄉村經濟中最具有附加值的產業。
巨大的城市居民休閑需求,是鄉村休閑旅游發展的最大動力。隨著汽車進入百姓家中,自駕車旅游休閑成為城市居民的必需品。鄉村環境、新鮮蔬菜水果家禽等等,成為城市居民最喜愛的商品。城市居民對于走進鄉村,完成風味獨特的晚餐,有著永不疲倦的熱情。隨著汽車擁有量的大幅增長,駕車到1小時以內的地方晚餐,3小時以內的地方度周末,已成為城市中產階級和中青年知識分子的生活習慣。鄉村環境和農家情趣,是休閑生活的最大吸引力。
我們劃出了兩個圈,是城市居民消費范圍:第一個為餐飲消費圈,以城市為中心,大型城市周邊50公里,中型城市周邊25公里,小型城市周邊15公里范圍區域,都是城市居民餐飲消費出行區域;第二個為休閑消費圈,以城市為中心,大型城市周邊250公里,中型城市周邊150公里,小型城市周邊80公里范圍區域。在這兩個圈范圍內的農村,都具備發展旅游休閑產業的基本條件。
這是中國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的主要區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的途徑,具有極大的現實推廣價值。
此外,是具備較高價值旅游資源的農村區域,包括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林場等區域,一般為國家所有。但是,資源區周邊土地,一般為農民的承包土地。因此,如何在景區開發中合理安排農民利益,結合新農村建設發展農民參與結構,成為旅游開發必需加強研究并推廣有益經驗的重要領域。
以上兩個方面發展,構成了旅游產業在農村經濟中_的重要方面。城市居民休閑,形成了鄉村旅游的核心結構,包括觀光采摘農業、大棚生態餐廳、農家樂、農家大院、民俗村、垂釣鮮食等等,帶動了觀賞經濟作物種植、蔬菜瓜果消費、家禽家畜消費、餐飲住宿接待、民俗文化消費的全面發展,提升了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的價值,促進了農產品銷售。同時,把第三產業引入農村,調整了農村產業結構,形成了餐飲住宿及文化服務的高級產品與消費形態。
因此,旅游休閑產業,已經成為近遠郊區及旅游區新農村發展生產的支柱產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
2、旅游業是新農村建設的富民產業
旅游休閑產業,特別是鄉村旅游,具有較大的家庭服務特性,最具增加就業、富裕民眾的推廣價值。
鄉村旅游的開發主體,可以是獨立經營的農戶,也可以是集體或私營的企業。獨立經營農戶,以采摘、農家樂、垂釣園、民俗大院等方式,可以直接為游客提供服務,形成家庭收入。農村企業提供的具有一定規模和一定檔次的旅游休閑服務,不僅就地消化了農產品,吸收農民就業,而且帶動了區域的發展。
旅游休閑是一個富民產業,對于參與農戶的收入支持,超過對稅收的貢獻。因此,旅游休閑是新農村建設中比較容易直接帶動農民增收的產業。
3、旅游開發將大大促進先進文化與文明風尚在鄉村形成
旅游休閑產業最終是服務產業,是文化產業。沒有以游客為上帝的服務精神,就難以獲得市場的認可,更不易獲得經濟的收益。
因此,發展旅游休閑產業,必然在市場的引導下,在現實的教育下,培養了農民的市場經濟意識和服務顧客的文明。市場是一所最好的學校,服務教育將農民培養成為文明衛生禮貌的公民。
鄉村旅游需要文化的支撐,民俗文化的包裝,餐飲文化的開發等,都有利于推動鄉村文化的發展。同時,游客帶來的城市文化,對于農村文明風尚的形成,也具有極大的作用。
4、旅游開發將加快村容建設,形成文明衛生美麗獨特的景觀
鄉村旅游中,旅游環境打造、農家接待條件的建設都是最基礎的內容。旅游對于環境衛生及整潔景觀的要求,將大大推動農村村容的改變,推動衛生條件的改善,推動環境治理,推動村莊整體建設的發展。
最為重要的是,旅游休閑要求村莊面貌不是干村一面,而是各具特色;旅游追求個性化、特色化、原生態文化基礎和惟一性等等,所以,鄉村旅游是打破目前新農村建設中干村一面的最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