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運營是當今一個熱議的話題,政府運營現狀是什么,政府運營存在什么問題呢?
在政府運營這個概念里,政府代表的是全體市民的利益,它通過制定宏觀的城市規劃發展思路和制定詳細的土地規劃以及建設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再輔以配合戰略實施的各項游戲規則和部分強制手段,從而全面提升城市的價值和城市競爭力。但是,政府作為一個規則的制定者,必然需要一個特殊的群體來完全實現這個價值,確保其強大的城市再發展能力。政府運營城市是地產商發展到最高階段的歷史責任。應該說,地產商是政府運營城市的思路的貫徹者和執行者,它同時肩負兩種責任,一是按照政府的要求,按規定用途把規劃用途變為實實在在的產品提供給消費者,另一方面,以購買土地的方式,使土地價值乃至城市價值逐步得到實現。這是政府運營城市的責任和城市運營商的責任的最佳結合點。若想使一些項目獲得持久的生命力,必然要從大處著手,引進政府運營的觀念。在未來幾年里,具有政府運營商意識的房地產開發商,會在城市化建設中有更大作為,將為房地產業開辟一個全新的時代。
"政府運營城市",就是經營城市的政府性資產。這些資產應是政府直接管理和調控的,其產權歸政府所有,政府擁有完全的處置權和調配權,這是政府運營資產的前提。政府通過合理、科學、公平地配置政府性資產,保障社會經濟各項事業的發展,這是政府的職責。政府通過對部分政府性資產進行市場化經營,社會化管理,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從而發揮政府性資產的最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達到政府運營城市,加快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步伐,這是政府運營資產的最終目的。
從廣義而言,政府性資產是屬于政府有權管理和調控的所有資源和資產的總和。從形態上看,政府性資產有實物的,如工廠廠房、設備、道路、橋梁、學校、土地等;也有無形的,如土地級差地租、空間占用等。從性質劃分,有壟斷性的,如水、電、氣資源,土地開發等;有競爭性的,如工商企業的國有資產等;也有非競爭性的,如辦公用房、社會保障設施,學校、醫院資產等。從資產使用的行業分布情況看,有工商企業的國有資?源 產,有行政機關的保障運轉資產,有城市公用事業單位的城市公用事業資產,有學校、醫院、體育場館、劇院等部門的社會公共服務資產等等。從狹義而言,政府性資產是指不包括工業局、行業控股公司以及流通領域的經營性資?源 產。本文中的政府性資產是指狹義的資產。
目前政府運營資產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這是因為:
一是政府運營資產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政府轉變職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政府職能正發生根本轉變,政府將逐步從競爭性領域退出,從直接干預經濟轉向間接調控管理。按照市場公共經濟理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存在市場的缺陷和失靈,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的任務就只能由政府來承擔,并在資源配置、實現公平和穩定經濟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但長期以來,由于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大部分政府性資產仍按計劃模式管理,由政府實施"統包統攬"。政府"大范圍"的包攬和直接管理,是造成目前政府性資產一系列問題的根源所在。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雖然已把政府性資產逐步推向市場和社會,但遠未發揮政府性資產的最佳效益。
因此,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一方面,政府面臨著轉變觀念和意識,及時轉變職能,解決政府職能"越位"、"缺位"的問題;另一方面,政府性資產管理和調控也面臨著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的問題,對有的政府性資產,要推向市場,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有的則要盡快退出競爭性領域,實現社會化管理。政府的職責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則,適時調整對政府性資產的管理和調控,通過對資產的合理資源配置,達到公平待遇;通過高效使用資產,充分發揮其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是政府運營資產是實現社會資源公平合理配置的需要。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存在市場的失靈和缺陷,需要有政府擔當起實現公平和效率的角色,對社會資源進行公平、合理的配置。行政事業單位的資?源 產只存在來源渠道的不同,不影響其資產性質,歸根到底是政府性資產。政府擁有政府性資產完全的處置權和支配權,而不是歸部門、單位所有。因此,各行政事業單位的所有資產都應當納入政府運營資產的范圍。政府通過合理調整和公平配置,使所有公民都有權利公平、自由地共享這些社會公共資源,使這些資產發揮出最佳的社會效益,這也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
三是政府運營資產是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政府尋求解決財力不足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速度加快,政府不斷承受來自人口增長、社會保障、有效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壓力,而財力不足將是各級政府面臨的最大困難。因此,有效地組織城市服務和籌資是決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政府通過資產的統一、合理配置,靈活、有序地經營,盤活資產存量,提高政府資產使用效益,從而調劑閑置的資產,把節省下來的政府財力投入到更需要、更有效的城市服務項目中去,創新城市建設的籌資機制,實現政府運轉和經營資產的良性循環。
為了推進政府運營資產這項工程,我們建議統一思想,形成政府運營資產的共識。
政府運營城市,特別是政府運營資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政府各部門自身所進行的一種改革。同時,政府運營資產既是政府各職能部門的重要職責之一,也是政府各職能部門的主要任務之一。因此,建議首先要統一政府各部門領導的思想,進一步促使各政府部門都能站在全市的角度,從推進和加快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政府運營資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政府運營資產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從而,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樹立"全市一盤棋"的大局觀念,以改革為前提,以發展為動力,以穩定為基礎,創新城市建設的籌資機制和城市管理的運行機制,增強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使命感。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形成政府運營資產的共識;在行動上,形成政府運營資產的合力。
但是在眼下,"政府運營"已經成為貶義詞了,下文就借用貶義的語調解讀一下政府運營城市是怎樣的:
政府運營第一招:生拉硬扯畫大餅。以所謂的國際公開競標方式招徠一幫掛羊頭賣貓狗狐貍肉的規劃設計機構,花巨資大刀闊斧搞規劃,打著加速城市化的幌子,拉大城市骨架,所謂西進、東拓、南延、北擴,全面開花。一個50萬城區人口、50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的中小城市,輕而易舉地被畫成超百萬人、百萬平方公里建成區的大城市,人口翻翻的規劃比比皆是。規劃結構描述全是老一套八股文,什么"一心兩帶四區"啦,"一核兩軸三組團"啦。更有意思的是,不論國情、市情,全拿倫敦、巴黎或塞納河、香榭麗大街作案例比較,胡亂引入似是而非的城市編織、城市芭蕾、生態城等洋規劃理念,明明賣的是煎餅,卻偏偏抹上巧克力、魚子醬或奶油。
政府運營第二招:挖空心思跑省廳。光有政府運營規劃還不行,落不了地,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是能攤好城市大餅的關鍵。于是分管市長、分管局長組成專門大隊人馬,動用各種關系、各種手段跑指標,市里往省城跑,省里往北京跑。時間就是生命,你不跑別的市就把你的指標瓜分了,指標就是金錢,跑一畝指標,就是幾十萬、幾百萬的土地財政收入到手了,比直接印鈔票、搶銀行還要來得快。各地政府有個不成文的干部考核標準,能跑指標的領導才是好領導。
政府運營第三招:嫌貧愛富亂許愿。政府運營規劃好了,政府運營指標有了,就可以搭臺唱戲,筑巢引鳳了。各地政府會竭盡全力編造出BT、BOT、財政擔保、以地置換等五花八門的融資方式滿世界找錢,再編出N個不切實際的RBD、CBD等新城概念滿世界忽悠一級開發商。不管自己城市咋不咋的,一律要世界500強企業,全國100強地產商,一旦鉤搭上,就不惜一切代價亂許愿,割讓土地的事常有,稅收返還甚至直接以地方稅收留成部分連續30年分給投資商,這些明目張膽的違規違法措施居然成了招商經驗在各地傳唱與效仿。
政府運營第四招:急功近利強賣地。生地被炒成熟地、毛地被拔成凈地之后,就可以大肆推地了。頻頻制造"地王",適時運用饑餓療法,冷不丁地制造"地荒"。每一屆政府都希望開發商多拿地,多囤地,不顧市場需求,希望不斷刷新地王,目的只有一個,多賣地,賣高價地,多掙錢,透支未來,讓下一屆再賣下下一屆政府的地。
政府運營第五招:狼狽為奸坑百姓。擊鼓傳花,總有最后倒霉的,開發商不會把地爛在自己手里。經過一輪一輪的炒作,政府、一級開發商掙得缽滿盆滿之后,面對節節攀高的樓面地價,房地產商會在鋼筋水泥上嫁接上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主題賣點,讓永遠處于弱勢的老百姓甘愿掏出血汗錢與高息到銀行貸款買房子,最終為前幾輪莊家一一買單。政府不會公開支持高房價,一般會假惺惺地蓋少許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出臺一些無關痛癢的平抑房價政策,以掩人耳目,安撫民心。背地里,為拿到高價地的開發商調高容積率,以攤銷樓面地價,采取不合規的減免稅費,以促使開發商多賣房、快賣房,多掙錢再多拿地、拿高價地。有些領導公開出席開發商的開盤儀式或相關地產活動,以促進銷售。政府心里明白,決不能讓開發商吃虧,否則,誰還會高價拿地、多多拿地,如果開發商拿地的積極性沒了,政府的城市還能運營下去嗎?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政府縱容開發商忽悠老百姓,甚至直接作為開發商的幫兇,已經成為一種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