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維文旅于2019年全面啟動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成立了“十四五”文旅規劃課題組,形成了一列研究成果和服務模式,成功中標《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十四五”發展規劃》《梅列區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及文旅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青海果洛州“十四五”旅游發展規劃》等項目。依托十五年規劃編制經驗,站在新時代新高度,綠維文旅可助力各地《“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編制工作,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要強化“規劃先行”的導向作用,部署五年重點工作,并通過落地工程,實現旅游目的地提質升級。圍繞打造國內/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品牌,統籌常規發展與跨越趕超,在綠維文旅“創意經典落地運營”的理念指導下,《“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應從兩大方面發力,一是要形成目標導向的內容創新,二是要形成落地運營的抓手工程。
綠維文旅認為,“十四五”期間,圍繞打造國內或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品牌,聚焦七大創新發展模式:
從觀光、度假到深度體驗、康養,市場需求更加細分的同時,提供綜合旅游體驗成為目的地的標準。一方面要求旅游品牌更加突出市場屬性,同時兼顧傳統資源和產品的升級;另一方面,加快旅游品牌體系建設,針對細分市場形成豐富子品牌及體驗線路。
綠維文旅認為,“十四五”期間,旅游目的地品牌需要細化,形成主品牌、子品牌等相對完善的品牌體系,形成對旅游產品的引領。
擦亮文化資源整合平臺,整合文藝團體、民間藝人、工藝美術傳承人、文化事業設施,發起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推動文化資源的旅游化,推進民族文化體驗基地、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區等旅游品牌建設。
以文化自信為宗旨,加強IP的研發打造,將旅游目的地的歷史文化和生態文化打造成文化旅游品牌,培育若干文化旅游名村名鎮名城,成為文旅融合示范的支撐載體。
綠維文旅認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需要積極對接區域的“三區三線”規劃,即根據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種類型的空間,分別對應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三條控制線。
根據區域發展格局中文化旅游產業的角色,對三區三線內的經濟活動進行反饋,劃定旅游開發適合區域和邊界,并適時調整。生態空間中,文化旅游活動可作為生態優勢轉化為生態產業的重要路徑。在農業空間中,通過農旅融合,增加農業產業鏈的收益。在城市空間中,則以風景名勝區、城市濕地公園、文化公園等載體,增強城市公共空間比重和綠色休閑空間。
產品項目是地方旅游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綠維文旅認為,要建立系統化的“旅游項目管理體系”,解決“有資源、缺項目、少精品、缺聚集區”的困境,形成可開發、易融資、多業態融合的旅游體系,打造旅游產業投資開發項目群。
綠維文旅已經形成了從項目的識別、篩選、包裝、立項入庫、招商引資,到報規報建、開發建設、驗收開業、持續經營、政策扶持、有序管控的項目包裝管理體系,可為政府、投資開發企業、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門的工作升級,為全域旅游構架下的供給側改革與創新發展,提供極佳的工具。(擴展閱讀:有資源、缺項目、少資金?旅游項目包裝指南來了!)
“快進”是旅游的基礎要求,快速抵達旅游景區、旅游目的地的交通工具。包括:航空運輸與機場、高速公路與服務站、高速鐵路與火車站、客輪郵輪與港口、地鐵與地鐵站、通用航空等設施及服務。
“慢游”是指在旅游景區、旅游目的地內部的慢游交通及服務設施,重點面向自主旅游群體,實現“自駕慢游—電動車慢游—自行車慢游—當地特色交通慢游”等多元交通服務體系。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宅經濟爆發、云生活普及、非接觸式消費崛起等特點,對游客消費習慣產生一定影響。日前,文旅部對《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驗收、認定和管理實施辦法(試行)》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驗收標準(試行)》進行了修訂,增加了智慧旅游分值。綠維文旅認為,智慧化提升是各旅游目的地創新的必然趨勢,智慧賦能與智慧管理將成為景區最重要的發展結構,是疫后旅游重要的振興板塊。
“十四五”期間,科技應用對文旅產業的生產方式、新產品形態、消費模式、營銷模式、管理模式等全方位帶來變革。通過公共安全空間、智慧管理、科技賦能等手段,增加公共空間、強化科學管理從而降低“游客密度”成為目的地規劃的新熱點。
針對旅游細分群體和主流客群,整合新媒體、短視頻等平臺,實現旅游目的地的精準營銷。如在網紅導流上,綠維文旅最近打造“網紅孵化器”的IP,通過網紅培訓、網紅大賽等內容,整合互聯網賦能、新媒體助力和多平臺整合,打造旅游目的地營銷利器。
圍繞旅游生活方式,以節事活動和網紅為特色手法,突出打卡點與網紅項目,全媒體全員營銷,將目的地營銷出去。在精品景區、品牌街區、文創園區等增設景觀設施,讓觀光有趣起來,形成有傳播的照片。推動生活升級、提升幸福感、人人都是宣傳員,形成全域營銷突破的局面。(擴展閱讀:網紅營銷:疫后旅游精準突圍的重要抓手)
綠維文旅認為,以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及提質為起點,以旅游目的地為構建對象,圍繞目的地要素和保障內容形成八大抓手工程,確保目標落地實施。
持續推動“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完善創新單位的獎勵制度,提高各區縣對文化旅游的重視程度。加強國家AAAAA旅游景區、國家旅游度假區、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等品牌的創建。(擴展閱讀:最新!71個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公示)
大力推動國家文化公園、國家夜間文旅消費試點、國家級文化產業旅游產業融合示范區等品牌的創建,提高文化自信。鞏固傳統優勢業態,開拓新業態。面向客群不斷細化、娛樂化的趨勢,將生態資源、文化資源轉化為旅游商品、旅游產品和旅游印象,增高收益。
對接國家戰略,面向政策、社會資本,進行全要素招商大會,吸引全國企業投資置業,推動旅游業態的培育,將游客變成“旅居客”,進而實現“人城產”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助力旅游經濟的升級。(擴展閱讀:從投融資案例,看地方文旅項目如何包裝與落地)
對接最新的互聯網技術,以旅游交通為抓手,重點推進旅游廁所、旅游集散服務中心、旅游公路服務區、自駕車營地等全區旅游基礎服務設施建設,提高旅游體驗。通過自駕旅游公路、自行車騎行綠道、海灣郵輪航線、低空航線等特色交通,將旅游景區景點、美麗鄉村、特色城鎮、中心城市串聯,提供更便捷、更安全的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擴展閱讀:遠超萬億元!“新基建”為文旅注入新動能)
策劃包裝一批重大特色文化旅游項目,招商引資一批有實力、有理念、有經驗的文化旅游產業戰略投資者和運營操盤機構,打造一批綜合實力和競爭強的社會骨干文化旅游企業。深化國有文化旅游企業改革創新,推動文化旅游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從政策、項目、資金等多方面大力扶持大中小微文化旅游企業發展,形成相互促進、開放多元的發展格局。鼓勵和培育文化旅游創意企業在主板、創業板、新三板等多渠道上市掛牌,增強企業發展活力。
在各旅游城市、旅游景區全面組織開展主題文藝節目演出、特色餐飲集市、特色購物超市、主題節慶活動和各類賽事活動等,建設夜間旅游產品,拓展旅游產品豐度。引導城郊文化旅游景區的夜間休閑游、科普游、親子游和實景演出等,充分挖掘夜間文化旅游消費潛力。(擴展閱讀:干貨|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開發模式及要點)
引導扶持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產業發展。重點研發生產營銷獨具地方文化特色和地理標志的系列工藝品、工業品和農副土特產品以及生態健康食品,打造具有全國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旅游商品。
以文化旅游發展大會為平臺,以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為重要抓手,以“培訓會+學習考察+考核+全域旅游示范區電視述職”為路徑,提高各級政府部門、普通市民對全域旅游的認知深度,形成以“旅發大會”為抓手,全域推動文化旅游跨越發展的新機制,為文化旅游各項工作推進提供支撐。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