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龍田:巧打產業牌 助推農文旅融合發展
華龍網1月9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楊鵬飛)近年來,重慶城口龍田鄉深入貫徹落實“兩山兩化”理念,按照“選準一個產業、建立一個基地、帶動一批群眾”的思路,結合自身實際,發揮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加大對核桃、食用菌等特色產業的培育力度,大力推進產業發展,各村產業基地陸續成型、村集體經濟組織“方興未艾”、產業布局規劃“初見雛形”,一幅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畫卷正在徐徐鋪展開來。
選準產業,因地制宜謀發展
筆者近日走進龍田鄉衛星村核桃種植基地,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村民們正在為核桃樹干“刷白”,成片的核桃樹穿上了靚麗的“白靴”,成了山坡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近年來,龍田鄉立足地理環境特點,大力培育發展核桃種植等山地特色產業,僅在2018年就在衛星村布局了150余畝核桃,建立了衛星村核桃產業示范園區,預計2018年能夠掛果。基地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自基地啟動建設以來,帶動30余名農戶務工增收。
衛星村核桃產業只是龍田鄉產業布局的一個縮影,其他各村產業發展也已“初見崢嶸”。
截至目前,衛星村食用菌基地建設已流轉土地56畝,食用菌大棚建設全面啟動,預計年前完成基建工作,明年上半年實現運營;倉房村中蜂養殖基地新建養蜂場地300余平方,廠房、儲藏室8間,養殖中蜂400余群;五里村中藥材(天麻)種植項目全面啟動,已完成前期菌棒栽植,開春進行種植,種植規模約100畝;倉房村苗木基地5萬株苗木已完成培育,苗木基地的飲水處、人行便道已建設完成;長茅村扶貧車間已收購洋芋10余噸,目前全部加工完畢,村集體增收萬余元;四灣村引進市場主體(重慶瑞普農業),和西南大學實現四方合作打造“龍田櫻緣”山地循環農業示范園,現已流轉土地130畝,12月初開始種植果樹。
創新方式,“飛地經濟”破難題
龍田鄉位于城口縣西北部,平均海拔1200米,境內山狹坡陡,土質瘠薄,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之地,無地可用一度成為該鄉產業發展的“瓶頸”。
如何破解這個難題?“飛地經濟”應運而生。
該鄉采取“飛地”經濟模式,把全鄉8個村的集體經濟資金和產業扶貧資金整合使用,全部集中到衛星村,建設食用菌種植基地,采取“公司+集體經濟組織+基地”的模式經營,總投資600余萬元,占地56畝,實現產業規?;a,不但可以減少管理成本,還能大大提高項目效益。
龍田鄉組織委員范西川告訴筆者,目前,衛星村食用菌種植基地正在抓緊搭建大棚,12月底已基本完工,廠房建設將在大棚搭建完成后啟動,預計可于2019年2月完工。廠房建好后,將陸續栽種香菇、平菇、雞腿菇、大球蓋菇、草菇等食用菌,預計年產值可達到500萬元。各村集體經濟組織除了占股收取基礎設施租金及固定分紅以外,還可以帶動全鄉8個村1708名貧困人口通過務工等方式,實現持續穩定增收。
放眼未來,生態農業促文旅
“發展才是硬道理”,未來的龍田鄉如何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
經過考察研究、深入分析、科學研判后,龍田鄉以山、水、林、田和村莊為載體,逐步構建“一心三帶多節點”的發展體系,“一心”即樂業鄉創田園綜合體,“三帶”即樂鄉秘境體驗帶、樂田農業旅游體驗帶、樂水峽谷觀光帶;“多節點”即多個特色景觀節點整體布局的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龍田鄉將充分利用水源資源豐富、林業資源豐富優勢,通過打造石龍過江、田豬峽、天鵝托蛋、羊兒壩水庫、巴山水庫、蹇家灣水庫、北屏水庫等旅游景點,同時,在29.4萬畝林地中選擇合適地段栽種林下經濟果木,打造五里、聯豐村——羊耳壩水庫庫區產業片,發展庫區旅游及核桃、板栗特色種植;衛星、團堡村——北屏水庫庫區產業片,發展庫區旅游、核桃、板栗特色種植和中藥材種植。
利用農業資源豐富優勢,適宜種植蔬菜、薯類菌類、中藥材等,養殖中蜂、山地雞、肉兔等經濟作物,打造四灣村——特色生態種植片,發展生態綠色蔬菜種植;打造倉房村——特色養殖片,發展生豬、山羊、山地雞養殖業。
產業發展成型后,龍田鄉將按照“鄉創基地·樂享龍田”的總體規劃要求,積極打造集農、文、旅各項產業融合發展的典型示范項目:倉房村“峽谷森林長廊”,五里、聯豐村“自然教育基地”,團堡村“驛龍花谷”,衛星村“蘑菇部落”,四灣村“龍田櫻緣”五大景觀,最終形成集觀光旅游、科普教育、產品采摘、農耕體驗等為一體的“特色景觀帶”,切實實現“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景區文化如何轉化為賺錢的旅游產品2015-04-15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