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篇|楓涇發展特色小鎮:堅守“農”之根脈
新華社上海12月5日電(記者李榮)“我們發展特色小鎮,堅持‘三不主義’,這是一條不可逾越的底線:不大拆大建、不貪大求全、不另起爐灶。”在滬郊金山楓涇古鎮采訪,鎮黨委書記張斌如是強調。
楓涇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被稱作“吳根越角”,是吳越文化的代表。同時,這里又是上海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前沿地帶”。古鎮“姓古”,又要發展更新,如何處理這個關系?楓涇作出了有益探索。
走進今天的楓涇古鎮,依然是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農家風范。“農”,是貫穿楓涇的發展脈絡;丟了“農”,楓涇就不是“活著的古鎮”,這是鎮領導班子的共識。
記者了解,根據楓涇特色小鎮的發展規劃,目前正在展開古鎮更新、產業更新、社區更新和鄉村更新“四大工程”。不管如何更新,楓涇堅守原則底線:堅決留住原住村民,讓他們盡享發展“紅利”;堅決保留以江南建筑為“形”、人文歷史為“魂”的“人文古鎮”完整生態。
在楓涇的產業更新中,有一個正在形成區域要素影響力的特色項目——長三角路演中心。這個充滿新意的項目,也是基于“農”之根本:農科專家手里多的是研究成果,落不了地;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最缺的也是農科成果,不知到哪兒去找。楓涇借鑒“路演”方式,形成對接機制,至今已舉辦27場路演活動,成功對接項目39項,成果轉化金額超5000萬元。
“農”,在楓涇古鎮被激活,由“農創”向科創、文創拓展,雙創活力在一二三產業融合中聯動互動。
在實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楓涇鎮領導班子達成共識:尊重古鎮生活根脈,堅決“不擾民”;不動農民“奶酪”,要“反哺”農民。
新義村是楓涇鎮推進鄉村振興的探索實踐點,正打造“田園綜合體”,依托路演平臺的要素集聚優勢,實施芝麻、黃桃、梨園、石榴等一批產加銷、商旅休閑為一體的農創項目,與特色小鎮綜合性功能形成互動,成為上海“現代農業+二三產業+雙創”的田園綜合產業和生活基地。
走進新義村,但見田疇整齊、村居有序。村黨支部書記尤利明說,不擾民、農民認同、農民受益,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根據建設規劃,所有農民實際居住的房屋一律都是“原址、原用途保持不變”,以留住原有的農戶;村集體和村民閑置的附屬性存量房屋,作為一種“沉睡的資源”,在集體討論通過和符合村民意愿的前提下,通過有序的租賃方式“喚醒”,形成一批“創客空間”。
村民唐亞英老小一家5口,住在自家建造的兩層樓房里。她家后園有一棄用的雜房,現轉成“眾創空間”租給了創客。
“什么時候也讓創客們給我家樓上樓下的布置出出點子、來點創意!”唐阿姨笑著說。創客沒有打擾到農戶,與農戶融成了一體。
楓涇處在吳越文化交匯點,這里最先提出長三角毗鄰地區合作的概念,最早邁出實際的步子。
如今,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滬浙毗鄰聯動發展扎實推進。金山楓涇與嘉善姚莊、惠民街道以及平湖新埭鎮共建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楓涇已有7個村與浙江省境內的7個毗鄰村結對。
“長三角毗鄰地區有不少特色小鎮,小鎮之間不能像土豆一樣堆在一起,而是要像葡萄一樣有機地串在一起,這樣才能更甜。”張斌對新時代的“吳根越角”作了一個美好而又實在的比喻。
編輯:黃康懿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做特色小鎮的樣板2018-12-06
- ·五桂山沉香特色小鎮建設乘風破浪2018-12-06
- ·特色旅游小鎮助農增收2018-12-04
- ·助力脫貧攻堅 貴州政企聯手打造“阿妹戚托”特色小鎮2018-12-04
- ·五象新區將建“信息產業特色小鎮”2018-12-04
- ·義烏小城鎮“整容式”整治 整出鄉村振興新天地2018-12-04
- ·通山:創建特色小鎮 助推鄉村振興2018-12-03
- ·面對千篇一律的特色小鎮,你厭倦了嗎?2018-12-03
- ·特色小鎮建設中的風險點及規避原則2018-12-03
- ·指標“層層加碼”,特色淪為“湊數”2018-11-30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