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出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行動方案
中國甘肅網11月27日訊 天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
天水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天政辦發〔2018〕245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市屬及駐市有關單位:
《天水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行動方案》已經市政府第31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天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11月21日
天水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綠色生態建設的理念,全面落實省市關于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新天水,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全面發展,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市文化及相關企業數量達到1000個,規模以上文化企業達到40個;旅游人數達到6000萬人次(其中過夜游客達到1900萬人次),綜合收入突破350億元,年均增幅分別達到26%和30%以上;入境游客達到1.6萬人次。加快建設麥積山、伏羲廟、大地灣3個大景區,深度開發10個精品景區、20個特色景區,培育打造30個文化旅游名鎮名村名街,發展壯大20個年產值過千萬元的文化旅游骨干企業,文化旅游業帶動社會就業人數達到10萬人以上。到2025年,文化旅游產業體系更加完善,綜合效益顯著提高,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競爭優勢,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強市,文化旅游產業成為我市綠色發展崛起的支柱性產業。
二、重點任務
(一)重大項目實施工程
1. 推動重大項目實施。積極推動黃河雕漆文化博覽園、華昌歡樂城、麥積山自駕車房車營地、大象天水·秦源古鎮旅游綜合體、百花小鎮等重大文化旅游項目建設,實施好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世行貸款項目。精心謀劃一批投資規模大、體驗內容豐富、帶動能力強的特色文化旅游項目。(市招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文化旅游局、市建設局、市政府金融辦、各縣區政府負責)
2. 加快重點景區建設。深入實施《麥積山大景區建設規劃》,加快推進麥積山游客服務中心、麥積山大景區大環道等重點項目建設。圍繞“打造百萬人次景區”目標,加快建設伏羲廟和大地灣大景區,完善大景區開發建設規劃,實施好伏羲廟游客中心、大地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重點項目,提升景區綜合服務水平。(市文化旅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建設局、市工商局、麥積山大景區管委會、小隴山林業實驗局、麥積山石窟研究所、秦州區、麥積區、秦安縣政府負責)
3. 建設文旅產業園區。著力開發打造麥積山文化旅游產業園、卦臺山文化旅游產業園和大地灣文化旅游產業園區,積極創建國家級、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圍繞五大歷史文化和民俗民間文化,規劃建設一批文化內涵豐富、業態融合多樣、配套設施完備的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市文化旅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建設局、市規劃局、市招商局、各縣區政府負責)
(二)基礎設施提升工程
1. 開展全域旅游創建。深入實施《天水市全域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快“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創建進程,推進武山縣和麥積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積極鼓勵其他縣區創建國家級、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區,形成市、縣區上下聯動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加快建立全域旅游網絡體系,建立健全旅游交通引導標識,統籌規劃建設旅游集散中心、咨詢中心、自駕游房車基地(營地)。到2025年,全市建成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咨詢中心、咨詢點)15處、自駕車房車基地(營地)10處。(市文化旅游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建設局、市規劃局、麥積山大景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負責)
2. 完善旅游交通設施。加快天水機場遷建工作,適時增開新航線。依托寶蘭高鐵,增開更多旅游專列。加快實施在建重大旅游公路建設項目。優化提升市、縣區旅游專線和客運專線運營水平。完善景區停車場和通往景區港灣式觀光停車場建設。到2025年,實現4A級景區通一級、3A級景區通二級公路,4A級以上景區通旅游專線車。(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市財政局、市文化旅游局、市規劃局、天水機場公司、天水火車站、各縣區政府負責)
3. 加快智慧旅游建設。全力實施《天水市加快智慧旅游建設的實施意見》,推進全市智慧文化旅游“一中心、三平臺、十工程”建設,實現全市文化旅游管理、營銷和服務智慧化。依托隴東南旅游聯盟秘書處,在天水規劃建設隴東南文化旅游大數據中心。(市文化旅游局、市建設局、市工信委、市智慧城市辦、各縣區政府負責)
4. 積極實施“廁所革命”。結合國家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全域無垃圾”城市等創建工作,突出城區、景區、鄉村和交通沿線,采取建、改、擴、養、管相結合方式,推動旅游廁所建設和改造升級,實現“數量充足、干凈無味、實用免費、管理有效”的目標。到2025年,全市新改建旅游廁所230座。(市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化旅游局、市規劃局、各縣區政府負責)
(三)產業要素完善工程
1. 開發特色旅游餐飲。提升“伏羲”菜系品質和天水名小吃品位,積極開發原生態餐飲、養生美食、風味小吃等地方餐飲。舉辦特色餐飲大賽,開展名菜名店評選活動,認定一批餐飲技藝傳承人。到2025年,兩區建設旅游美食街各2條,五縣至少建成1處美食街(夜市)。(市商務局、市建設局、市文化旅游局、市規劃局、各縣區政府負責)
2. 扶持飯店業發展。積極開展旅游飯店評星定級。大力發展主題酒店、養生度假酒店和生態莊園酒店。開發建設農家客棧、休閑農莊、古村民居等特色精品民宿。到2025年全市發展旅游飯店280家(其中旅游星級飯店60家),床位總數達到6萬張。
3. 支持旅行社做優做強。深入推進“互聯網+旅行社”融合發展,鼓勵旅行社到市內外設立分支機構,積極拓展航空、鐵路票務以及會議展覽、商務旅游、體育賽事等業務領域,做強做優旅行社。(市文化旅游局、市財政局、市建設局、市商務局、市農業局、市規劃局、市招商局、各縣區政府負責)
4. 研發文化旅游商品。擴大雕漆、陶藝、絲毯、玉器、麻鞋等特色旅游產品生產規模。規劃建設天水文化旅游商城,兩區建設旅游商品購物街各2條,五縣建設旅游商品購物街各1條。研發文創產品和旅游商品,定期舉辦天水文化旅游商品創意設計大賽和展銷大會,促進文旅商品生產、研發、營銷一體化。(市工信委、市商務局、市建設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工商局、市規劃局、各縣區政府負責)
5. 培育骨干文化企業。推動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兼并重組,建立體現企業優勢、可持續的經營模式,促進文化資源向優勢企業集聚,打造一批文化“旗艦”企業。完善國有文化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加大資金支持,拓寬融資渠道,培育一批資產質量佳、盈利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文化骨干企業。(市文化旅游局、市工商局、市工信委、市政府金融辦、各縣區政府負責)
(四)文旅深度融合工程
1. 打造品牌文旅產品。依托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秦早期文化、石窟文化和三國文化五大歷史文化和地域民間民俗文化,創意策劃打造一批參與性、互動性強的特色文化旅游體驗項目。深度挖掘麥積山、伏羲廟、大地灣、水簾洞、大像山等重點景區文化內涵,延伸文化旅游產業鏈條,打造大眾化文化旅游產品。(市文化旅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招商局、各縣區政府負責)
2. 培育旅游演藝市場。依托大景區建設旅游演藝場所,鼓勵各類專業藝術院團在景區和園區創演高水準演藝節目。采取政府扶持和市場運作相結合方式,做好《一畫開天》常態化演出,推動《麥積圣歌》《大秦文公》《軒轅大帝》等精品劇目面向游客定時定點演出。4A級以上景區實現旅游旺季演藝節目演出常態化。做好《一畫開天》的常態化演出,推動《天秀天水》大型旅游演藝項目落地實施。(市文化旅游局、市商務局、市公安局、市規劃局、麥積山大景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負責)
3. 提升重點節會品牌。承接辦好甘肅省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和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創新辦好李杜詩歌節、“影像絲綢之路”—天水攝影雙年展等重點分項活動。持續辦好秦安女媧文化旅游節、清水軒轅文化旅游節、武山祈福文化旅游節、甘谷大像山文化旅游節、張家川關山文化旅游節等縣域品牌節會。(市文化旅游局、市商務局、市體育局、市節會辦、各縣區政府負責)
4. 實施文化遺產活化行動。加強文化遺產科學保護和綜合利用,深度開發再現、活化、衍生系列主題文旅產品,讓文物“動”起來、經典“活”起來、傳統“走”出來。實施文化遺產 “歷史再現”工程。(市文化旅游局、各縣區政府負責)
(五)鄉村旅游振興工程
1. 發展農家樂旅游。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落實村鎮發展規劃,突出“土氣、老氣、生氣、朝氣”,利用農業、林業、水利、農民宅基地等資源,整合農村異地搬遷、水利河道治理、交通道路建設、新農村建設、林業綠化等項目資金,規劃建設一批田園旅游綜合體,引導發展鄉村旅游,開展旅游扶貧,促進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到2025年,發展標準化農家樂1200戶,鄉村旅游綜合收入達到35億元以上。(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水務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扶貧辦、市文化旅游局、市規劃局、各縣區政府負責)
2. 加快名鎮名村開發。按照城鎮旅游化、景城一體化、全域景區化要求,立足歷史文化旅游資源,著力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生態鄉鎮、旅游名鎮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市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市文化旅游局、市規劃局、各縣區政府負責)
(六)特種旅游開發工程
1. 發展生態旅游。利用林業、草原、水體等資源,積極開發農林觀光、休閑度假、農事體驗、游園采摘等生態休閑旅游產品。鼓勵城鎮發展休閑街區、城市綠道、騎行公園、慢行系統,拓展城鎮休閑空間。引導村鎮發展觀光農業、民宿客棧等生態旅游綜合體。(市發展改革委、市建設局、市環保局、市文化旅游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水務局、各縣區政府負責)
2. 發展康養旅游。全面實施《隴東南國家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創新區天水片區規劃》,深度開發溫泉療養、藥膳美食等養生保健旅游產品。加快麥積山中醫藥休閑養生度假和自然生態養生基地,加快武山、清水、街亭溫泉養生基地提升改造。(市衛生計生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建設局、市民政局、市文化旅游局、市規劃局、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各縣區政府負責)
3. 發展體育旅游。制定大力發展體育旅游實施方案,借助舉辦麥積山山地自行車賽、龍舟公開賽和“李廣杯”傳統射箭比賽等國際國內品牌體育賽事,積極開發體育競技、運動健身、攀巖探險、徒步穿越等體育旅游項目,認定一批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體育旅游產品。(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文化旅游局、市規劃局、各縣區政府負責)
4. 發展研學旅游。完善天水地質博物館服務中心、市博物館、大地灣博物館、天水地質博物館、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麥積山植物園、麥積山論壇永久會址、秦州青少年森林體驗教育中心、武山蔬菜科技示范園等研學旅游基地接待服務設施,大力發展研學旅游。(市教育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科技局、市文化旅游局、各縣區政府負責)
5. 發展工業旅游。挖掘整理工業遺產,加大對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工業遺址保護力度,將其打造成工業遺產旅游基地。依托星火機床、華天電子、長開電工、黃河啤酒、岐黃藥業等重點工業企業,積極開發工業旅游項目,打造一批觀光工廠、工業博物館、工業遺址公園、工業文化創意基地。(市工信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建設局、市科技局、市文化旅游局、市規劃局、市招商局、各縣區政府負責)
(七)文旅品牌培育工程
1. 全力開展品牌宣傳。主打“羲皇故里·世界華人尋根祭祖圣地、人文天水·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名城、隴上江南·中國休閑旅游生態家園”三大品牌,力推羲皇故里尋根祭祖游、百里石窟藝術走廊游、絲綢之路名城古韻游、秦漢三國文化遺跡游、隴上回鄉民族風情游、秦嶺森林生態休閑游、天水沐浴溫泉度假游、美麗鄉村農業觀光游、中醫中藥養生保健游、草原風光民俗體驗游等十大特色旅游,形成內外互聯、相互支撐的特色旅游品牌發展格局。充分運用微信、微電影、微視頻等新媒體,通過網絡直播、影視植入、達人踩線等形式,開展線上線下體驗式宣傳營銷。(市文化旅游局、市建設局、市衛生計生委、市農業局、麥積山大景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負責)
2. 擴大文旅對外交流。加強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隴海蘭新經濟帶、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西北協作體、關中—天水經濟區、陜甘川寧經聯會協作體、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區域間的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深化優秀文藝精品劇目互動交流演出,實現區域聯動發展。(市文化旅游局、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區政府負責)
3. 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健全市、縣區兩級文化旅游市場執法機構,完善文化旅游市場綜合監管、投訴統一受理機制,建立旅游誠信記錄和“黑名單”制度。健全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完善旅游景區突發事件、高峰期大客流應對處置機制和文化旅游安全預警信息發布制度,堅決遏制旅游安全事故發生。加快行業協會改革發展,推動行業監管體系和誠信體系建設。大力倡導文明旅游、綠色旅游,營造文明消費大環境,提高城市美譽度。(市文明辦、市公安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工商局、市安監局、各縣區政府負責)
三、工作路徑
依托我市豐厚的文化旅游資源優勢,以建設文化旅游強市為目標,積極推動文化旅游與其它業態的深度融合發展,豐富產品,打造品牌,延伸產業鏈條,加快構建文化旅游產業創新發展體系,全力推進文化旅游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一)統籌協調,優質發展。強化統籌協調,積極促進文化旅游在規劃、項目、資金、節會、產品等方面共享資源信息、支持政策、發展平臺,實現深度融合、快速發展??茖W制定完善文化旅游發展規劃,提高資源開發層次和水平,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突出地域特色、挖掘內涵價值,創建文化旅游名優品牌,引導支持文化旅游產業特色化、品牌化發展。加強文化旅游產品創新,加大文化挖掘力度,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和會展業等新業態新產品發展,推動民宿、農家樂等傳統旅游產品精細化品牌化發展。加快推進文化旅游商標戰略、品牌戰略,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知名品牌和名優產品。健全文化旅游評價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誠信體系,完善優質發展的制度環境、質量環境和消費環境,全面提升我市文化旅游的品牌影響力。
(二)創新融合,推動產業。建立“文化旅游+”發展體制機制,打破行政區劃、行業壁壘,使產業融合成為產業體系升級擴容的新動力。實施景區提升行動,以麥積山大景區改革為突破口,深度挖掘伏羲廟、大像山、水簾洞、南郭寺、玉泉觀等景區文化內涵,帶動全市文化旅游創新發展。實施旅游文化演藝推進行動,搭建文化演藝機構和旅游景區等之間的交流對接平臺,以《一畫開天》常態化演出為突破,兩區率先實現演藝常態化演出,五縣積極推動常態化演出。實施文物古跡活化行動,挖掘五大文化及民俗、農耕等文化元素,開發再現、活化、衍生系列文化旅游主題產品,確實讓文化動起來、文物活起來。實施文化創意提升行動,堅持以創意、創新延伸文化旅游產業鏈,以現代科技有效延長和增容文化旅游產業價值鏈,大力開發文化創意產品。
(三)招大引強,提升水平。積極搭建市級文化旅游投資平臺,打通資本市場通道,為全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保障。深化景區市場化改革,積極推進重點景區構建產權明晰、富有活力的市場化經營機制。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通過投資、拍賣、租賃、承包等多種形式開發文化旅游資源,大力推進我市文化旅游產業市場化進程。建立重點文化旅游項目庫,指導督促縣區發掘儲備一批文化旅游項目。建立重點文化旅游項目審批、推進、協調、調度綠色通道機制,由發展改革、國土資源、建設、農牧、林業、環保等部門聯審聯批,及時解決文化旅游項目立項、審批、用地、資金、政策等方面難題。實行文化旅游重大項目領導包抓責任制,完善重點文化旅游項目考核獎懲機制,推進項目落地實施。對大型文化旅游項目,通過“一企一策、一事一議”方式加大支持力度。
(四)完善機制,精準營銷。瞄準“一帶一路”關中城市群及中新南向通道沿線等境內外主要客源市場,強化文化旅游合作交流,開展精準宣傳推廣。整合宣傳力量和資源,建立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媒體跟進的“三位一體”宣傳營銷機制,全面打響 “羲皇故里·世界華人尋根祭祖圣地、人文天水·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名城、隴上江南·中國休閑旅游生態家園”三大文化旅游品牌。持續辦好公祭伏羲大典暨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李杜詩歌節等重點節會。有效整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自媒體,開展“短平快”的宣傳推介與營銷,加快智慧旅游建設,實施“一部手機游天水”。利用舉辦重大會議、會展節慶、體育賽事等活動,策劃開展事件營銷、新聞營銷。建立全省旅游景區、旅游飯店、旅游交通等淡季價格優惠聯動機制,加大優惠獎勵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做好冬春季特色旅游產品開發和宣傳推介。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天水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的綜合協調職能,著力解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定期督查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要把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作為“一把手”工程,擺上重要位置,納入議事日程,親自研究部署,重點抓好規劃制定、政策出臺和責任、措施的落實。各縣區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主動作為,形成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二)落實扶持政策。用足用好國家和省市出臺的支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全面落實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文化旅游強市的實施意見》等“六個意見和一個辦法”,在財政扶持、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等方面對文化旅游重點項目給予支持,認真落實旅游扶貧的各項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政策落實監督機制,加強跟蹤落實和督查問責,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三)加強人才培養。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人才培養、選拔、引進機制,重點抓好文化旅游管理、經營、創意和服務等人才隊伍建設,真正靠人才做強企業、做大產業。創新政府、高校、企業及協會協同培養人才模式,對全市文化旅游發展急需緊缺人才超前規劃、部署與安排,對現有的文化旅游工作骨干、業界人員進行培養提高。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強化各類文化旅游人才培訓,著力提升文化旅游人才隊伍綜合素質。進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人才激勵機制,尊重人才、用好人才,努力創造人盡其才的干事創業環境。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旅游景點:一起到西雅圖,感受不一樣的文化色彩2018-11-27
- ·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部署旅游安全工作2018-11-27
- ·寧夏:文旅融合新高度 構建大文化大旅游新格局2018-11-27
- ·中國旅游傳播:優質內容是傳播核心 科技為傳播賦能2018-11-26
- ·吳江第十六屆酒鄉旅游文化節在桃源鎮開幕2018-11-26
- ·合并!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正式揭牌2018-11-26
- ·紅舞瀟湘!首屆紅色旅游文化廣場舞大賽落幕2018-11-26
- ·國家林草局:允許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發展森林康養、生態觀光旅游2018-11-24
- ·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發文,助力文化領域PPP模式發展2018-11-23
- ·湖南已從旅游資源大省成為旅游產業大省2018-11-23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