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婁煩:打造文化和旅游扶貧“生力軍”
山西省太原市婁煩縣地處呂梁山腹地,是集山區、老區、庫區為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這里曾是紅色文化濃郁的抗日根據地,賀龍曾在此指揮抗日工作。
近年來,婁煩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扶持下,在當地百姓奮發進取的努力下,扶貧工作成效顯著。截至目前,累計有89個貧困村脫貧,貧困發生率由43.7%下降到9.7%。但是目前還有30個村9332人未脫貧,扶貧工作進入攻堅階段。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來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推進,婁煩持續深挖文化內涵,大力發展旅游業,打造了一支扶貧攻堅“生力軍”。
扶貧工作后勁十足
婁煩縣常里巖村地處汾河水庫下游,緊靠石樓山景區,自然環境優美。在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在該村駐扎。如今,該村依托附近的核心景點打造的抗日根據地紅色旅游項目、農耕文化生活實景項目等正在開發建設中,帶動了當地村民增收致富。
在婁煩縣,像常里巖村一樣深挖文化內涵、發展旅游業的村子還有很多。文化基礎的夯實和旅游業的發展讓婁煩縣扶貧工作后勁十足。
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充分發揮部門、行業、系統優勢,高效推進婁煩縣定點扶貧工作:協調投入社會扶貧資金208萬元資助婁煩興建了5所小學,捐款32.6萬元資助貧困學生276名,捐贈價值190萬元的物資設備;投入資金150萬元用于基層組織建設和文化建設,投入200萬元改善縣、鄉、村文化設施,幫助建成高君宇故居、縣圖書館、兌集溝村文化中心、官莊村文化中心等基礎設施,提升了全縣文化建設整體水平;連續4年實施了以聲樂、舞蹈、書法、攝影、美術、文創為內容的文藝骨干培訓項目,培訓文藝骨干500人次,組織大型慰問演出及小型演出24場次,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
在文化和旅游部支持下,婁煩縣還實施了“非遺帶貧困戶”措施,發揮當地文化中心、傳統工藝工作站的平臺作用,深度挖掘剪紙、刺繡等民間藝術,通過建設藝術培訓基地、開設手工加工培訓課程,讓更多的貧困戶學習制作非遺文化產品和傳統手工藝品并從中獲得收益。
婁煩縣文物旅游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婁煩縣依托核心文化和旅游資源,包括云頂山森林公園、汾河水庫、汾河牡丹產業園,以及剪紙、刺繡等文化和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民俗旅游、研學旅游等,取得了顯著成效。
婁煩縣潘家莊村,距離云頂山景區不遠,村子附近的山上有茂密的果樹,還有大片的中藥材,在半山腰有幾眼窯洞,里面衛生間、淋浴室、電視、網絡等設施一應俱全,這是當地開辦的特色農家樂。游客不僅可以在山上摘果、游玩,還可以住在山上避暑休閑。目前,村里采取“公司+農戶”模式進行統一經營,帶動了當地農戶增收致富。
潘家莊村村民孫萬說:“我在園區里干活一年能掙5000多?,F在脫了貧,日子過得比以前強多了。”
婁煩縣汾河牡丹園項目于2014年建成,位于臨汾市汾河文化生態景區內,該項目流轉農民土地2.4萬余畝,通過土地流轉租金和經常性、季節性用工,帶動了800余戶貧困戶、3000余名貧困人口增收。
直面問題積極探索
近期,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專題調研組,赴婁煩縣實地調研,先后走訪了婁煩縣官莊村、峰嶺底村、下石家莊村、河北村等4個村,以及汾河水庫景區、云頂山森林公園、汾河牡丹園等文化和旅游項目,通過實地查看以及與村干部、經營戶和貧困戶進行交流,調研組看到了成效和潛力,也看到了瓶頸和問題。
調研組指出,婁煩文化和旅游扶貧前景很好,但制約發展的瓶頸依然不少。總的來看,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還比較滯后,發展文化和旅游產業的綜合協調機制還未完全建立。
太原市委常委、婁煩縣委書記薛東曉也表示,婁煩的基本特點可以歸納為四句話——歷史古縣,建制新縣;資源富縣,人口小縣;生態強縣,經濟弱縣;紅色名縣,庫區大縣。
調研組認為,婁煩縣干部群眾決心大信心足,產業扶貧后勁十足。一方面要繼續做好移民搬遷、退耕還林補貼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同時可以進一步拓寬產業扶貧途徑。
據悉,在此方面,婁煩縣已經有了一些值得推廣的經驗。比如一些村落結合易地扶貧搬遷,引導搬遷村民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游則游。搬遷村小泉溝村與一家公司簽訂土地流轉協議,合作建汽車摩托車賽道,發展“農家樂”,僅土地流轉一項,年人均收入可達2000多元。
婁煩縣委副書記、縣長李樹忠表示,近年來,在文化和旅游部及省市的大力支持幫助下,婁煩圍繞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也有了一些新的設想,希望文化和旅游部繼續給予支持——幫助編制旅游發展規劃,指導婁煩發展鄉村旅游,提升“龍頭”旅游景區建設。
積極謀劃聚力攻堅
當前,婁煩縣扶貧工作進入關鍵階段,扶貧擔子仍然很重,需要帶動村民增收的新增長點。李樹忠表示,截至去年,婁煩縣已有89個村、1.08萬戶、3.2萬人脫貧。今年,婁煩縣計劃推動30個村、3千余戶、9千余人實現脫貧。
李樹忠介紹,今年5月,太原市旅發委推出2018年旅游扶貧行動計劃,其中對婁煩縣的旅游扶貧思路作出了謀劃:以生態旅游開發區建設為載體,整合一二三產資源,發揮“山水林氣”優勢,圍繞“三片”“一線”“兩文化”做文章。“三片”,即打造以“孔雀小鎮”為代表的特色鄉村旅游片區;依托高君宇故居紅色旅游3A級景區和高速公路便利的交通優勢,打造以“美美公社”為代表的農耕體驗旅游片區;依托汾河水庫風景區,打造以“汾河牡丹園、汾河灣農家樂”為代表的環庫水鄉旅游片區。“一線”,即在天池店至云頂山沿線,形成鄉村旅游帶。“兩文化”,即深度挖掘古國文化和西游文化資源優勢,逐步形成全域旅游產業體系。
婁煩縣文物旅游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婁煩探索實施了“支部+產業+貧困戶”“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貧困戶”等6種聯結模式,將政府扶持資金全部折股量化,分紅到戶。下一步,將在依托文化和旅游開展扶貧攻堅的過程中進一步總結、創新利益聯結模式。
調研組建議,要下大氣力發展鄉村文化、鄉村旅游,做好加快文旅產品開發、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市場宣傳營銷、完善優化體制機制等工作。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貴州3000余個自然村寨開展鄉村旅游2018-07-20
- ·“雙創”成廣西旅游扶貧重要平臺2018-07-20
- ·海南旅游 專家獻策鄉村旅游扶貧創新2018-07-17
- ·貴州全面推進旅游扶貧 發起總攻奪取全勝2018-07-17
- ·湖北鄉村旅游扶貧精準發力2018-07-16
- ·旅游產業助脫貧促發展 開啟多彩貴州旅游新時代2018-07-16
- ·河北承德壩上:一條旅游路助推6.2萬人脫貧2018-07-13
- ·文化扶貧“造血”讓深山苗鄉煥發生機2018-07-13
- ·旅游+扶貧,帶來靈武村民好“錢景”2018-07-12
- ·河北:發展旅游產業 帶動貧困人口穩定增收2018-07-12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