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要素紅利不斷釋放 宅基地改革提速
土地是各類自然資源的載體,也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和資產。本周為第28個全國土地日主題宣傳周,主題為“珍惜土地資源建設美麗家園”,這12個字詮釋了在自然資源統一管理背景下對土地資源的全新認識。據了解,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已經形成以憲法為統領的土地管理法律規范體系,實現了公有制基礎上平等保護各類產權的土地權利制度,土地要素市場成為社會主義市場體系基礎性組成部分,土地要素紅利不斷釋放,土地管理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作出了重要貢獻。自然資源部表示,將繼續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切實提高全民共同關注土地資源,嚴格保護耕地,建設生態文民意識。
土地制度是農村經濟制度的根基。農村土地制度的變遷與發展,不僅關系到農業現代化的有效推進,還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然涉及到怎么樣利用好農村土地的問題。綠維文旅董事長林峰博士認為,在土地市場化改革探索過程中,在三權分置下,讓宅基地、農業承包地等以及其附著資產,實現市場化流轉、市場化交易價值,是中國鄉村走向現代化的重要前提。土地政策突破、土地與農民捆綁的解除,以及完善的社保體系的構建,這三大措施的系統構建與相互支撐,將共同構筑起鄉村財富的積累結構,也將成為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土地要素紅利不斷釋放
土地管理和土地制度開啟新篇章
土地制度牽一發而動全身。經過40年探索實踐,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統領,以民法總則、物權法等民事基本法律為基礎,以土地管理法等專門法律為主體,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等近10部行政法規、20多部部門規章、數百部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以及大量規范性文件組成的土地管理法律規范體系。公有制基礎上的平等保護各類產權的土地權利制度、用途管制基礎上的土地要素市場配置制度、以土地征收為主體的建設用地取得制度逐步形成。
新中國的改革從農村開始,農村的改革從土地開始。自然資源部副部長王廣華在第28個全國土地日座談會上表示,土地改革40年來的歷史“印記”,見證了市場在土地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逐步發揮,土地要素市場成為社會主義市場體系基礎性組成部分,土地要素紅利不斷釋放,成效十分顯著。
當前,我國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土地管理和土地制度也開啟了新篇章。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守英表示,從各地試點情況來看,這些改革具有全局意義,不僅在發達地區,在欠發達地區同樣具有需求,需要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和地方創新,以問題為導向,旨在推進制度供給。我國經濟發展已經由過去的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發展方式由粗放式轉向集約式,在這個時期,需要重新認真思考土地的功能定位。
中國農業大學土地資源管理系主任朱道林表示,我國不同地區的發展要采取差別化的土地利用與管理的政策,應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提升耕地質量,作為今后耕地保護以及土地管理的重要方向。
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提速
已有部分地區發放產權證
作為農村專門用于建造住宅房屋為目的的部分土地,宅基地的改革進程和未來方向備受市場關注。宅基地是占比面積最大、受眾最廣的集體建設用地,承載著農民及村集體最重要的財產權利,關系到每個農戶的切身利益。據了解,很多地區已明確選取部分區域開展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等“三權分置”的改革試點,自然資源部近期也派出多個小組對這項改革進行專題調研,調研重點是盤活利用農戶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尤其是處分權和收益權虛置問題。目前,已有部分地區頒發了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不動產權登記證,金融機構也加大了對農民住房抵押貸款的發放力度。這項2018年初提出的改革在經過半年左右的探索后,已經進入全面提速時期。
有消息稱,安徽、浙江等省為當地村民發放了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不動產權登記證。同時,除了全國最早定下的33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外,山東等一些省份也專門選取了部分地區進行專項試點,探索宅基地有償轉讓、有償調劑、有償收回等方式,引導農村宅基地以多種形式規范有序退出,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更多內涵空間。另據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7年9月末,59個試點地區累計發放了貸款261億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認為,要加大宅基地改革的力度,讓宅基地使用權不流轉的同時又能夠讓資本進來,要尋找這個平衡點。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中心原副主任喬潤令認為,下一步要解決五個問題:一是宅基地轉讓可否跨區域;二是銀行能不能抵押貸款;三是防止搞房地產但可以建租賃房;四是如何轉化成產業用地;五是如何進行市場化交易。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是未來用地的新領域,是絕大多數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用地的最新領域。宅基地新政策及其后續融資政策的完善,將為城市資本的下鄉開辟道路,也為文旅產業土地利用提供了新的空間。
綠維文旅認為,宅基地制度改革是三塊地改革中最艱難的,根據這兩三年各試點的實踐經驗來看,有效利用宅基地的方式主要有四種。同時,宅基地入市后的用途也要嚴格把控。正如中央農辦主任韓俊強調所言,宅基地三權分置不是讓城里人到農村買房置地,而是要使農民的閑置住房成為發展鄉村旅游、養老等產業的載體。
我國土地資源的“家底”
守住耕地數量和質量兩條紅線
我國土地資源的最大特點是“總量多、人均少,地區分布不平衡,可開發后備資源少”。中國土地總面積達到960多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陸地總面積1/15。
中國農業大學土地資源管理系主任朱道林表示,我國在不同區域的土地資源稟賦的差異,決定了我們國家在不同地區的發展要采取差別化的土地利用與管理的政策,比如東部沿海地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加強有限的耕地資源的保護。在耕地保護上,重在守住耕地數量和質量兩條紅線,應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提升耕地質量,作為今后耕地保護以及土地管理的重要方向。
全國劃定15.50億畝永久基本農田
截至目前,全國永久基本農田落地到戶各項任務總體完成,全國實際劃定15.50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全國有劃定任務的2887個縣級行政區劃定成果100%通過省級驗收,成果數據庫100%通過質檢復核,劃定工作成果已廣泛應用。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城市周邊共劃定永久基本農田9740萬畝,其中,新劃入3135萬畝,城市周邊平均保護比例由45%上升到60%。劃定后與森林、河流、湖泊、山體、草原等共同形成了城市生態屏障,成為城市開發實體邊界,優化了城鄉空間格局。
我國耕地質量水平總體偏低
據統計,2017年年末,全國耕地面積為20.23億畝,質量水平總體偏低,優高等僅占三成。
全國耕地評定為15個等別,1等耕地質量最好,15等最差,全國耕地質量平均等別為9.96等,優、高、中、低等地面積比例分別為2.90%、26.59%、52.72%、17.79%。
近年來,中國在耕地保護、土地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耕地保護方面,中共十八大以來,全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8億畝,新增耕地2400多萬畝,整治后的耕地質量平均提高1-2個等級,農田產出率普遍提高10%-20%,新增糧食產能約440億公斤,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耕地保護全力推進。
在土地利用方面,以面積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為例,2017年深圳單位建設用地GDP達到22.3億元/平方公里,位居內地城市首位。高樓大廈、地下鐵路、田間地頭,都是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生動案例。
自然資源部表示,到2020年,全國適宜穩定利用的耕地保有量要守住18.65億畝,濕地面積不低于8億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3%以上,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相信隨著國土保護的持續推進,這些管控目標將穩定實現。這些數字不僅是數量的底線,更是質量不降低、生態有改善的紅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深入推進城鄉規劃編制單位資質認定“放管服2022-03-18
- ·三大城市型休閑項目正成為景區重要競爭對手2022-03-10
- ·綠維文旅:鄉村振興八大問題及解決方案2022-03-09
- ·一圖讀懂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2022-03-07
- ·疫情常態化不變 2022旅游需要六個點發力2022-03-03
- ·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2-03-03
- ·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 的若干政策2022-02-25
- ·一圖讀懂 | 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2022-02-25
- ·一圖讀懂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2022-02-24
- ·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創建方向——“八大任務”2022-02-14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