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發布《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實施方案》 推動傳統金融創新發展
【市商網2016年3月1日訊】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16年2月5日
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充分釋放互聯網與經濟社會融合潛力,積極構筑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大力培育分享經濟,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圍繞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將發展“互聯網+”作為數字福建建設重要內容,大力拓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堅持開放共享、融合創新、變革轉型、引領跨越、安全有序的推進原則,堅持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創新公共服務兩個維度推進,堅持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和政府引導作用,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強化理念創新、技術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著力發揮互聯網優化配置資源要素的平臺作用,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動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變革;著力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加強重點領域前瞻性布局;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挖掘和釋放互聯網潛力活力,提升益民服務和社會治理能力。
二、發展目標
到2018年,互聯網與各領域進一步融合發展,成為改進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重要手段,社會服務進一步便捷普惠;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經濟發展進一步提質增效,互聯網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到2020年,“互聯網+”成為引領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慧化”,經濟社會運行高度網絡化。到2025年,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以開放、共享為特征的“互聯網+”新經濟形態基本形成,信息社會初步建立。
三、重點領域“互聯網+”行動
(一)“互聯網+”創業創新
1.行動目標。以促進創業創新為重點,推動各類要素資源聚集、開放和共享。到2018年,建成150家以上互聯網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向企業全面開放省內國家級和省級科技創新平臺以及20個以上大型互聯網企業和基礎電信企業的平臺入口、計算能力等資源,向社會開放市級以上大型科研基礎設施。
2.主要任務
強化創業創新支撐。搭建創業創新平臺,為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提供研發工具、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務。加快構建眾創空間,支持在軟件園區、高等院校組建開源社區;各設區市(含平潭綜合實驗區)應打造不少于1家互聯網創業創新示范中心,推進示范創新平臺互聯互通,形成創業創新網絡體系。建設位置、物聯網、視頻、多卡融合、數據應用等省級公共服務平臺,為互聯網創新應用提供底層能力支撐。
探索開放式創新。加強創新資源共享與合作,推動互聯網經濟重點領域企業組建產業創新聯盟。積極推廣眾包、用戶參與設計、云設計等新型研發組織模式,構建開放式創新體系。整合“6·18”相關技術與資源,引導建立社會各界交流合作平臺,推動跨區域、跨領域的技術成果轉移和協同創新。
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科技廳、經信委、人社廳、商務廳等(列第一位者為牽頭部門,下同)
(二)“互聯網+”協同制造
1.行動目標。以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為抓手,加快構筑自動控制與感知技術、工業云與智能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等制造業新基礎,培育制造業新模式、新業態、新產品。到2018年,培育省級以上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企業50家,力爭全省工業互聯網產業實現業務收入超過600億元。
2.主要任務
推廣個性化定制。在紡織、服裝、制鞋、家具、建材等領域,鼓勵企業面向市場多樣化需求,提供消費者和客戶需要的高質量中高端個性化需求產品,在設計、制造、物流、服務等環節植入客戶參與界面,實現客戶深度參與的定制化生產。搭建面向制造業的眾包設計平臺,實現設計能力的集聚、共享和動態配置。發展基于互聯網的眾包設計、柔性制造、全生命周期服務型制造等新型生產模式。
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加快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全面推廣“數控一代”,擴大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范圍,鼓勵企業實施智能化技術改造,提高生產過程智能化水平,建設一批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加快發展自主智能制造技術和產品,推廣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3D打印裝備、智能化生產線等智能制造裝備與技術。打造一批網絡化協同制造公共服務平臺,推動面向產業鏈的公共信息和業務協作平臺、技術研發和資源服務平臺、面向產業集聚的供應鏈平臺等建設。加強工業大數據的開發與利用,構建開放、共享、協作的智能制造產業生態。
加快形成制造業網絡化產業生態體系。推動工業技術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控制技術的集成創新,引導企業通過集成應用,形成智能監測、遠程診斷管理、全產業鏈追溯等新型能力,實現生產管理各環節的互聯互通。加速工業企業向互聯網遷移,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型企業,提升網絡化協同制造水平。
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和工業控制系統示范建設。支持工業互聯網企業與礦山、機械制造、發電、環保等重大裝備制造企業合作,基于互聯網開展故障預警、遠程維護、質量診斷、遠程過程優化等在線增值服務。支持福州、廈門、泉州建設國家級安全可靠工業控制系統產業示范基地。
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發改委、科技廳共同牽頭
1.行動目標。全面推進互聯網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融合發展。到2018年,“互聯網+”推動農業現代化和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明顯提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不斷完善。
2.主要任務
培育現代農業生產新模式。提升農業企業的標準化種養、現代化加工、電商化經營和專業化服務水平,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實現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物聯網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建設一批智能化生產控制、質量追溯、遠程監管的應用示范項目,建立農業監測環境系統和農業物聯網測控體系。在農場、果園、漁場、林場實施智慧化示范工程。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引導農業生產由生產向消費導向轉變。
健全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健全農業氣象災害、農產品質量安全、重大動植物疫病、農業資源環境污染等監測預警服務體系。建立覆蓋省、市、縣的農資監管信息化網絡,完善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支持互聯網企業與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合作,鼓勵互聯網企業建立農業服務平臺,深入推進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加強農村信息站點建設,實現信息精準到戶、服務方便到村,提升網絡化服務水平。
責任單位:省農業廳、經信委、發改委、科技廳、商務廳、質監局等
(四)“互聯網+”智慧能源
1.行動目標。推進能源生產與消費模式革命,推動節能減排,優化能源結構。到2018年,關鍵發電設施、用電設施和電網智能化改造基本完成,電力系統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進一步提高。
2.主要任務
推進能源生產調度管理智能化。建立能源生產運行管理調度公共平臺,鼓勵發展清潔能源,加強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信息對接和生產消費智能化。加快省市企業三級能源管理中心平臺建設,實現資源能耗數據在線監控。鼓勵能源企業運用大數據技術對設備狀態、電能負載等數據進行分析挖掘與預測,開展精準調度、故障判斷和預測性維護。構建智能化電力運行監測、管理技術平臺。加強智能樓宇建設,建立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監管平臺。
探索能源交易和消費新模式。爭取國家綠色電力交易服務區域試點,開展綠色電力點對點交易、實施配送和結算。發展智能電表、智能燃氣表等智能計量儀器。進一步加強能源生產和消費協調匹配,推進能源消費智能化。鼓勵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家庭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推廣家庭能源管理APP和智能終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發展電網通信新型業務。推廣實施電力光纖到戶,建設能源互聯網信息通信系統。探索開展電網和通信網同纜傳輸、共建共享。優化電力通信光纖傳輸網絡,支撐云計算等新業務應用。適應智能電網、清潔能源發展對電力通信新要求,建設電力寬帶無線通信專網。
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發改委、電力公司等
(五)“互聯網+”普惠金融
1.行動目標。全面提升互聯網金融服務能力和普惠水平,鼓勵互聯網與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租賃的融合和創新。到2018年,培育我省互聯網金融服務機構或平臺100家以上,互聯網金融年營業收入超300億元。
2.主要任務
發展互聯網金融新業態。搭建安全、高效的在線支付平臺,支持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依法合規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快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推進互聯網金融云服務平臺建設。推動電子商務機構自建和完善線上金融服務體系,拓展電子商務供應鏈業務。鼓勵互聯網企業依法發起設立或參股金融機構,拓展互聯網金融服務。
推動傳統金融創新發展。支持傳統銀行、證券、保險、基金與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網絡銀行、借貸、眾籌、證券、保險及理財產品銷售、網絡消費信貸等金融新模式。推動我省傳統持牌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開展產品、技術、服務創新,打造互聯網金融產業鏈。培育發展互聯網金融全牌照控股集團,鼓勵金融企業探索互聯網新型運營模式。
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網站備案審查、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信息披露、風險提示和合格投資者等制度,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數據統計、監測和風險評估,加快網絡征信和信用評價體系建設,改進和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提高金融服務安全性,維護互聯網金融市場秩序。
責任單位:省金融辦、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銀監局、福建證監局、福建保監局、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等
(六)“互聯網+”益民服務
1.行動目標。創新政府服務模式,大力發展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到2018年,基本實現基于互聯網的醫療、教育、民政、社會保障等新興服務對城鄉的全覆蓋,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2.主要任務
“互聯網+”政務。整合完善以門戶網站和市民主頁為主體的信息公開渠道,建設政府數據開放平臺,提供更加豐富的信息服務。加快構建實體政務大廳、網上辦事大廳、移動客戶端、自助終端等多渠道融合應用的便民服務“一張網”。加快推廣政務單一窗口模式,實現專業窗口向綜合窗口、各自受理向統一受理轉變。加快建設統一共享的電子證照庫,推行政務全程網辦,推進電子印章和電子檔案應用,推廣政務申辦材料電子化提交,大幅減少紙質材料。構建政民互動公共平臺,及時收集整理民眾意見建議,跟蹤分析公眾對公共服務滿意度、公共服務資源使用率等數據,優化資源配置,改善服務質量。到2018年,全面形成一個窗口統一受理、網上全流程辦理、電子證照庫為支撐的辦事服務體系,90%以上服務資源實現網上預定和交付,全省80%的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網上渠道成為群眾辦事以及獲取、反饋信息的主流方式。
責任單位: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發改委
“互聯網+”醫療衛生。探索互聯網在線醫療新模式。積極利用互聯網提供預約診療、個人健康檔案查詢、第三方醫療支付等便捷服務。建立遠程視頻門診系統、區域影像診斷平臺,以信息化促進醫療機構開展分級診療、遠程醫療等服務,促進優質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縱向流動,共享普惠。搭建醫患信息互動平臺,開展社區醫生網上簽約服務,為居民提供健康風險評估、慢性病跟蹤隨訪、老年健康照護等服務。推廣智能可穿戴健康設備,實施對病人家庭化監測和遠程醫學指導。到2018年,群眾就醫體驗明顯改善,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基于醫療健康大數據的健康服務產業快速發展。
責任單位:省衛計委
“互聯網+”教育。開發、整合、匯聚、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及應用,建設省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利用資源和設備開展教育教學,努力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建設福建省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開放300門省級精品在線課程,推動開展在線課程資源共享,創新高校教育服務提供模式。支持高等學校聯合龍頭企業提供網絡化教育服務,加強“互聯網+”領域實驗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到2018年,基本形成配套完整、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資源中心,通過省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提供個性化數字教育資源“一站式”服務,培養一批適應“互聯網+”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責任單位:省教育廳、人社廳
“互聯網+”民政。推進“互聯網+”在社會救助、養老服務、社區服務、現代社會組織、福利慈善、救災減災、社會管理中的作用。搭建養老信息服務網絡平臺,推進養老服務機構、醫療護理機構信息共享,實現養老、保健、醫療服務一體化發展。建設信息化社會救助體系,實現城鄉社會救助精確管理和全覆蓋。建立面向全社會的志愿者動員系統。打造福利慈善救助信息綜合平臺。到2018年,建成社會安全運行基本保障預警體系以及民政公共服務平臺和社區綜合信息平臺,為建設現代服務型民政提供可靠支撐。
責任單位:省民政廳
“互聯網+”旅游。推進旅游目的地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重點旅游線路的無線網絡覆蓋。大力推廣智慧景區、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等智慧旅游服務。推進旅游電子門票預約系統、清新福建移動APP、虛擬旅游平臺等示范工程的建設,打造平潭國際旅游島綜合信息服務系統,推動構建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旅游服務體系。搭建旅游產業運行監管平臺,提高旅游產業運行管理水平。構建適應旅游產業發展的大數據資源庫,并向各級旅游部門和企業、社會信息平臺開放,盤活全省旅游資源,全面提升福建旅游業綜合競爭力。到2018年,80%以上的A級景區、星級飯店和出境社的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初步形成“互聯網+”智慧旅游產業格局。
責任單位:省旅游局
“互聯網+”社會保障。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實現全省社會保險業務集中“五險合一”和網上申報與辦理以及全省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領取資格的認證。推進村級(社區)業務代辦服務網點信息化建設,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全民參保登記等業務經辦。開展跨省異地就醫結算以及社會保險待遇領取資格認證,鼓勵全省各統籌區開展“點對點”跨省結算,逐步推進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到2018年,基本完成社會保障在線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責任單位:省人社廳
“互聯網+”就業服務。建設全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信息平臺,統一對外發布各類就業信息,擴展就業信息服務內容,實現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為勞動者求職和企業招聘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建設遠程視頻見工公共服務平臺,開展遠程招聘和職業培訓服務。建立創業培訓服務平臺,提供線上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鼓勵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開展網絡業務,進一步提升人力資源服務網絡化水平。推動海峽兩岸人力資源服務業合作,實現就業人才信息互通共享。到2018年,初步形成綜合、多元、互通的公共就業人才與人力資源服務業信息服務體系。
責任單位:省人社廳
“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全面推進福建省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充分整合全省司法行政業務資源,與各設區市“12348”法律服務熱線平臺銜接,實現法律服務網上查詢、咨詢、預約、受理、審核、投訴、監督等。到2020年,基本實現公共法律服務信息化平臺覆蓋全省城鄉,公共法律服務能力顯著提升,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
責任單位:省司法廳
“互聯網+”便民服務。鼓勵家政、養老等生活服務行業提高電子商務應用水平,發展健康醫療、幼兒教育、生活服務等社區服務O2O模式,促進生活服務業便利化。加快“三網融合”進程,拓展智慧家庭應用,發展數字家庭信息互動服務。鼓勵和規范發展網絡約租拼車,推廣在線租房等新業態。積極建設城市服務APP,并與微信、支付寶等合作,構建一體化在線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實體零售商應用移動支付,發展智能試衣、3D家裝新業務,打造體驗式購物模式。
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牽頭,各有關部門負責
(七)“互聯網+”公共安全
1.行動目標。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全方位提升社會安全、食品安全、生產安全等重點領域保障能力。到2018年,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及快速響應、精細管理、資源利用和風險防控水平進一步提升。
2.主要任務
“互聯網+”平安福建。建設省市縣三級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共享平臺,推進政府部門、運營商建設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資源的聯網共享,加快實現“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的總目標。依托視頻專網,全省規劃建設一張統一標準、統一通道、統一運管、全警共享的立體化、智能化公安感知信息采集網。優化完善警務大平臺和移動警務系統,持續擴展公安移動警務應用,推進全警業務一體化。深化民生警務應用建設,大力發展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警務服務。建設警務數據云,加大社會重點行業信息數據采集力度,整合建設統一的社會信息資源共享庫,完善網絡數據共享、利用,建立社會安全運行基本預警平臺。到2018年,基本實現綜合防控、社會信息采集與互聯網融合,全社會共建平安福建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責任單位:省公安廳、通信管理局等
“互聯網+”食品安全。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程信息化。鼓勵和支持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托互聯網打造“透明車間”,建設“明廚亮灶”。在嬰幼兒配方乳粉、乳制品、肉制品、食品添加劑等食品生產企業及預包裝食品批發企業開展食品安全追溯平臺試點。探索在特大型餐館、學校食堂、集體用餐配送及中央廚房等餐飲服務單位建立食材采購電子臺賬,實現餐飲服務單位食材安全可追溯。推動食品安全信息多渠道發布、食品安全問題多渠道投訴、食品追溯信息多渠道查詢,建設全省統一的食品召回系統。到2018年,建立一批覆蓋生產經營環節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示范點,基本建成輻射地方政府、行業協會、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社會公眾、專家、媒體的食品安全社會共防共治體系。
責任單位: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農業廳
“互聯網+”安全生產。大力推廣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在企業生產流程管理、倉儲物流和工藝設備中的應用。構建安全生產綜合監管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包括重大危險源和各類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管理信息綜合平臺。在化工園區和大型非煤礦山建設中,鼓勵使用智能機器人實現遠程監測監控,實時抽查企業安全生產情況,分析事故隱患。建立福建省級安全生產大數據中心,實現省、市、縣三級安監系統和省直各部門數據交換。到2018年,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應用水平不斷提高,政府安全監管科學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責任單位:省安監局、經信委、煤田地質局等
“互聯網+”信息安全。加強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和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完善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應急平臺,推進云計算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安全監控系統建設,啟動互聯網信息內容監控指揮平臺建設,提升網絡安全監測評估、監督管理、標準認證和創新管理能力,構建打防管控一體化運行、網上網下相互銜接的網絡綜合防控體系,加強“互聯網+”關鍵領域重要信息系統安全保障。完善網絡數據共享、利用等安全管理和技術措施,開展網絡安全應用示范,提高“互聯網+”安全核心技術和產品水平。落實電信和互聯網行業網絡安全和防護標準,建成網絡安全防護體系,指導相關企業加強網絡安全技術手段建設。
責任單位:省公安廳、通信管理局
(八)“互聯網+”高效物流
1.行動目標。推進信息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和標準化建設,大力發展智慧物流。到2018年,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初步建立,一體化運作、網絡化經營能力顯著提高,信息化和供應鏈管理水平顯著提升,有效促進我省成為對外開放合作的戰略通道。
2.主要任務
加快物流企業信息化。大力推廣射頻識別、多維條碼、衛星定位、貨物跟蹤等信息技術在物流企業中的應用,建設面向第三方應用的物流信息平臺,鼓勵物流企業建設深度感知智能倉儲系統,對物流基礎設施及信息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和綜合集成。
構建物流信息共享互通體系。大力推廣應用物聯網等技術,實現商品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流程可視化,基本建成全省統一共享的物流信息數據庫。加快建設跨行業、跨區域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形成集物流信息發布、在線交易、數據交換、跟蹤追溯、智能分析等功能為一體的物流信息服務中心,推進物流供需信息對接,提高物流企業智能化水平和運轉效率。
加強物流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推動電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和自貿試驗區物流信息平臺建設以及與港航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對接。建立以縣級物流場站、鄉鎮物流和快遞配送站、農村快遞信息點為支撐的三級農村物流快遞信息服務網絡;完善現有城市配送體系,鼓勵發展智能快件箱、冷鏈儲藏柜、代收服務點等新型社區化寄遞模式,解決快遞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建設物流標準云服務平臺,推進物流標準化。推廣供應鏈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和智慧物流園區信息系統,推進制造業、農村、電子商務、冷鏈、國際等物流及城市配送智能化。
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經信委、商務廳
(九)“互聯網+”現代商貿
1.行動目標。推進電子商務與其他產業深化融合。到2018年,全省電子商務年交易額突破2萬億元,全省規模以上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率達95%以上,網絡化生產、流通、消費更加普及,物流、冷鏈、倉儲等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善。
2.主要任務
做大做強跨境電商。開展跨境電商試點,建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檢疫、收付匯和退(免)稅管理等平臺與應用系統,創新海關和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完善支付、物流、通關等服務體系。加快建設福州(平潭)海峽兩岸電子商務經濟合作實驗區,依托平潭對臺海上航線便利,拓建經由臺灣進出口的跨境電子商務通路,引導對臺貿易貨物向我省口岸集聚。鼓勵展覽企業建設網上展示交易平臺。推進傳統外貿企業向跨境電商轉型,推動我省成為全國跨境電商聚集區和對臺電商樞紐。
積極發展農村電商。搭建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平臺,構建農產品網絡銷售體系。開展國家、省級農村電子商務進村示范建設,支持龍頭企業利用我省現有資源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電商平臺,激活農村電子商務經營主體。加強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等平臺建設,構建信息開放共享、互聯互通的公共服務體系,暢通農產品進城和網貨下鄉的物流配送渠道。
大力發展行業電商。推動我省傳統優勢產業與電子商務融合轉型,加快商貿服務業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重點培育、整合一批面向全國、覆蓋全產業鏈的行業垂直電商平臺和閩貨網上專業市場。鼓勵行業龍頭企業供應鏈向行業電商平臺發展,培育一批獨立運行的第三方電商。圍繞我省優勢產業,引進、利用主流第三方平臺開展“閩貨網上行”,聯合建立閩貨專區、專館。
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經信委、省發改委、省農業廳、省人社廳、福州海關、福建檢驗檢疫局、省通信管理局等
(十)“互聯網+”便捷交通
1.行動目標。加快互聯網與交通運輸領域的深度融合,強化交通治理。到2018年,初步構建信息資源在線集成、行業管理協同互聯、綜合運輸一體高效、信息服務便捷多樣的智慧交通體系,提升交通運輸行業服務品質和治理能力。
2.主要任務
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建設。推進智慧路網建設,建設交通運輸行業大數據應用中心,構建全省交通基礎設施、運輸裝備的智能交通的感知與傳送網絡。推進位置信息服務公共平臺應用。優化各類智能終端在公路、鐵路、航道、港口、機場、城市公交線網等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的布局與應用,加強對車輛、船舶等運載裝備的衛星定位、智能監測和無線網覆蓋,推進營運車輛、漁船終端北斗化改造,提升交通運輸服務品質。
提升交通出行信息服務能力。推進交通運輸資源在線集成,發展實時交通信息查詢、實時精確導航、交通事故預警、道路快速救援等智能交通服務,為公眾提供覆蓋全省交通信息的“一站式”服務。推進電子客票全省覆蓋,推廣公共交通一卡通、移動支付、電子客票和電子檢票,提升交通支付智能化水平。推進行業基礎數據等高價值數據向社會開放,鼓勵社會機構開展創新應用,促進降低物流成本和保障交通安全快捷。
提高交通運輸治理水平。強化交通運輸信息共享,推進公路、水路、民航、鐵路等監管系統聯網,加快推進部門間數據交換和監管聯動,實現對車輛、船舶等運載裝備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加強行業安全監管,構建綜合交通一體化運行監測支撐體系。推動全省交通建設與運輸市場信用管理體系一體化,加強與省級網上行政執法平臺等部門的數據對接。加快建設省交通應急處置信息平臺。
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發改委、海洋漁業廳、公安廳、鐵辦等
(十一)“互聯網+”綠色生態
1.行動目標。推動互聯網與生態文明建設深度融合。到2018年,初步形成覆蓋主要生態要素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動態監測網絡,實現生態環境數據互聯互通和開放共享,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
2.主要任務
“互聯網+”環保。進一步完善環保、國土、水利、海洋、農業、林業、交通、建設、氣象等部門之間生態環境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機制,整合匯聚生態環境大數據,建立生態環境信息管理與服務平臺。加強對重點污染源排污現場和污染物排放情況的連續在線監控監測,完善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和環保移動執法系統,建立全省環保數據資源中心,加強生態環境大數據分析應用,強化企業環境監管。構建環境信息通用數據庫,建設環境風險及預警信息平臺,加強環境應急指揮系統建設。完善電子廢物跟蹤體系,推廣利用電子標簽、二維碼等物聯網技術跟蹤電子廢物流向,建設城市廢棄物回收信息平臺。建立廢舊物品在線交易系統,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到2018年,生態環境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機制基本建立,環境預警和風險監測信息網絡進一步完善。
責任單位:省環保廳、國土廳、水利廳、商務廳、農業廳、林業廳、海洋漁業廳、經信委、發改委
“互聯網+”林業。推進全省林業信息共建共享和業務應用協同融合,實施林業資源及生態環境狀況智能監管,提高森林火災預警和火災現場實時監控指揮能力。提升全省森林公園生態旅游綜合信息服務水平和森林公園綜合管理水平。扶持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互聯網+”林業商務新模式,促進林業經濟轉型升級。到2018年,基本實現森林、濕地資源及生態環境保護狀況實時監測和自動預警、全省林業信息共建共享和業務應用協同融合,建成森林資源“一張圖”核心數據庫和動態監測評價網絡,形成“互聯網+”林產品產業、花卉產業、林權交易、生態旅游的發展生態圈。
責任單位:省林業廳
“互聯網+”國土。建立全天候、立體式、高精度的資源監測體系,實現對基本農田、重點礦區、土地開發利用、地質災害隱患點、地下水環境的實時遠程監測,逐步實現各級政府國土資源環境動態監測信息互聯共享。建設國土資源“一張圖”核心數據庫,建立國土資源監測評價與輔助決策系統,進一步提高科學管理與決策水平。到2018年,初步實現互聯網與國土資源管理領域融合,成為改進國土資源管理,提升科學決策水平的重要手段。
責任單位:省國土廳
(十二)“互聯網+”海洋經濟
1.行動目標。推廣精細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現代海洋生產、開發、利用新模式,促進海洋產業的轉型升級。到2018年,基本形成精細化的海洋環境監測與預報服務、智能化的海洋生產管理、智慧化的開發利用管理、網絡化的創新創業體系。
2.主要任務
推進海洋生產管理精細化。推廣海產養殖物聯網應用,建立現代漁業管理與生產技術服務云平臺,實現水產品網上全程溯源監控,打造安全優質的專業水產品購物網站和綜合性水產品交易(展示)平臺,實現我省水產經濟的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強化物聯網與漁業船舶在生產、管理等方面的融合,提升漁船救助、船員管理、出入港等安全應急管理效率,打造智慧船聯網管理。建立各類特色產業平臺,形成一批海洋新興產業網上智創平臺與整合服務平臺,推進產業聚集、資源共享,并與東盟國家產業平臺互聯互通。
加強海洋環境監測。建立智慧海洋框架體系。推動海洋監測智能設備與技術的廣泛應用,建立全方位海洋動態監測體系。推進精細化海洋監測與預報服務,鼓勵利用互聯網開發創新多樣化的海洋信息服務產品。推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模式的研究與示范,完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評價體系。構建海洋環境大數據云服務平臺,充分整合海洋漁業信息資源,匯集海洋環境、經濟、管理等大數據,建立智慧海洋分析、評價與服務模型,提升海洋行業科學決策能力與管理水平。依托平潭國家海島研究中心,運用云計算等技術,推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海島、海岸線修復保護模式的研究示范。
責任單位:省海洋漁業廳
(十三)“互聯網+”文創媒體
1.行動目標。利用互聯網,改造傳統文化產業,培育文化產業新興業態。到2018年,力爭“互聯網+”文創媒體產業增加值超過600億元,我省互聯網人均文化消費占文化總消費的占比超過20%。
2.主要任務
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整合匯聚文化、出版、廣播影視、旅游、檔案、方志等資源,建設文化資源共享體系。推動報社、廣播電視臺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推進互聯網電視、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高清互動電視傳播分發平臺、網絡動漫游戲精品生產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數字精品內容創作生產和新興數字資源傳播平臺,推進文化創意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推進海峽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國家海峽版權交易中心、福建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園、中國(廈門)手機動漫基地、平潭海洋文化中心、福建海西國家廣告產業園區等建設,建設文化產業園區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
發展互聯網文創媒體新業態。發展互聯網新聞、出版、文學、藝術、影視、游戲、動漫、會展、文化傳播等互聯網文化產品和服務,建設文創媒體產業網上交易平臺。加快數字影院布局落地。充分利用數字福建云計算中心和視頻能力服務公共平臺承載新興媒體數字內容,推進互聯網與有線網絡融合。加速發展移動媒體和分發服務,提升先進文化互聯網傳播力影響力。
責任單位:省文改辦、新聞出版廣電局、文化廳
(十四)“互聯網+”開放合作
1.行動目標。進一步發揮我省區位優勢,依托在外企業和廣大僑胞,加速推進相關經貿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等要素在福建集聚,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到2018年,把我省打造成為海峽兩岸電子商務的主通道,跨境電商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2.主要任務
“互聯網+”通關。進一步完善電子口岸公共平臺,實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和“一站式”無紙化通關。推進電子口岸聯網建設,推廣應用“智檢口岸”系統,實現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推動機場、海港口岸等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建立綜合管理服務信息平臺,推進商務、口岸、海關、檢驗檢疫、邊檢、工商、稅務等部門信息共享,推行單一窗口通關模式。推廣移動口岸APP,向企業和公眾提供通關口岸實時動態服務信息。
深化閩臺合作,建設海絲核心區信息樞紐。爭取閩臺電子口岸平臺與臺灣關貿網路全面對接并上升為兩岸電子口岸平臺,鼓勵臺灣電子商務龍頭企業落戶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海絲經貿合作信息系統,推進系統聯網和遠程辦理,建設中國(福建)—東盟以及雙方投資貿易便利化、海上物流信息、文化交流等平臺。進一步完善自貿試驗區市場監管信息共享平臺。
支持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鼓勵具有系統集成、軟件開發、安全測試等資質的大型軟件企業和互聯網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推出適合不同市場文化的產品和服務。推動電子商務與我省自貿試驗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等融合發展。逐步擴大自貿試驗區內通訊和信息服務對外資開放步伐,促進基于云計算的服務貿易發展。
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福州海關、廈門海關、福建檢驗檢疫局、廈門檢驗檢疫局、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工商局
(十五)“互聯網+”人工智能
1.行動目標。大力推進人工智能的推廣應用,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智能技術,加快我省智能核心技術突破,培育引領智能終端發展的骨干企業和創新團隊。到2018年,全省智能硬件產業超過100億元,形成創新活躍、開放合作、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
2.主要任務。
推進重點領域智能產品創新。依托互聯網平臺提供人工智能公共創新服務,提高智能終端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能力。優先支持建設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強化智能硬件技術研發以及智能輔助駕駛、車載智能設備等產品創新。
加快發展智能硬件產業。加快發展云制造,推動智能技術的深入應用,著力做大智能終端產品和服務的市場規模,推動人工智能在智能產品、工業制造等領域規模商用。支持福州、廈門、泉州市建設全國智能制造應用示范基地。
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與產品廣泛應用。統籌全省超算資源、云計算資源以及各類數據資源,支持依托龍頭企業和高等院校,以產學研聯合方式建設福建省人工智能創新平臺。支持安防企業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支持省內重點車聯網智能設備生產企業與全國汽車企業合作,建立車聯網應用平臺。
積極發展VR(虛擬現實)產業。開展圖像渲染、數字影像及虛擬場景合成等技術研究,加快VR攝像、頭盔、顯示屏、眼鏡、智能圖形處理芯片以及圖像識別、三維建模、融合顯示等軟硬件研發及產業化。建設虛擬現實應用平臺,推進VR、AR技術在網絡游戲、影視制作、旅游、醫療、環境監測、在線教育等領域的應用。加快建設VR產業基地,搭建發展平臺,整合我省VR產業資源,發展VR全產業鏈。
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經信委、科技廳等
四、保障措施
(一)夯實網絡基礎
加快實施“數字福建·寬帶工程”,推動“全光網省”建設,建成覆蓋城鄉、服務便捷、技術先進的光纖寬帶網絡,擴大4G等新一代無線網絡覆蓋的廣度和深度。實施電信普遍服務機制,進一步縮小“數字鴻溝”,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提升我省互聯網骨干層級,推動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設,使互聯網下沉為各行業、各領域、各區域都能使用,人、機、物泛在互聯的基礎設施。
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牽頭,各電信運營企業負責
(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
強化知識產權戰略。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在線服務平臺作用,推進專利基礎信息資源共享,2016年上半年實現所有規模以上企業接入平臺,年底實現80%中小企業接入平臺。開設互聯網專利在線辦理服務,方便中小微企業和創客企業。加強知識產權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嚴厲打擊網絡專利侵權和假冒行為。
責任單位:省知識產權局
加快制定修訂標準。優先研究制定二維碼、平板顯示、智能終端等我省優勢領域的地方標準。建成“互聯網+”標準化專家庫,引導和鼓勵我省企業積極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到2018年,力爭扶持重點企業制定一批互聯網實用型標準或規范(含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對參與國家標準制修訂的單位,給予適當補助。
責任單位:省質監局、信息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三)強化人力智力保障
加強多層次人才培養。除醫學、公安等特殊領域高校外,2016年每所本科高等院校和高等職業院校增設或改造建設3~5個“互聯網+”相關專業。支持校企共建“互聯網+”基地,加強“互聯網+”專項培訓與實踐教學。支持社會機構承擔“互聯網+”培訓,按照規定給予補助。優先開展規模以上制造業、龍頭農業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互聯網培訓,鼓勵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加強人才交流合作。
責任單位:省教育廳、人社廳、經信委、農業廳等
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推動在外閩籍“互聯網+”人才回鄉投資創業,每年舉辦不少于一次的招商會、推介會、對接會。吸引“互聯網+”高端人才來閩創業創新和從事教學科研。創新互聯網產業人才評價機制,對入選省“海納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計劃的,提供資金補助、落戶、住房補貼、醫療保健、子女就業就學等多重優惠。
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經信委、衛計委、科技廳、教育廳等
加強閩臺人才往來。2016年起,我省人才市場對臺灣互聯網人才全面開放;由省人社廳牽頭組織互聯網龍頭企業、相關行業協會組團,每年2次赴臺招聘互聯網高級人才。聘請臺灣互聯網產業界知名人士擔任省互聯網經濟專家。定期舉辦兩岸互聯網經濟高峰論壇,引導臺灣互聯網人才到我省創業創新。
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發改委
(四)營造積極發展環境
支持牌照申辦遷移。積極爭取國家相關部委將互聯網牌照審批、監管權限下放福建,由福建相關部門代為監管。對不能下放的,推行政府協辦制,統一由相關主管部門代辦。對企業在外省以收購等方式獲得的互聯網核心牌照,相關主管部門要協助將牌照遷回福建。
責任單位: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通信管理局、省金融辦、省發改委、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銀監局、福建證監局、福建保監局等
構建開放包容環境。全面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的市場準入限制,2016年起探索制定權限范圍內的行業互聯網準入負面清單。對互聯網企業減少事前準入限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推進民營資本進入基礎電信業務。
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經信委、通信管理局等
加強和改進市場監管。加強對互聯網新業務分類指導,建立健全備案管理、綜合評估等制度。完善互聯網市場競爭管理規范,落實信息網絡實名制登記要求,推進網站、域名、IP地址真實身份注冊。健全網絡數據和用戶信息保護制度體系和標準,督促企業落實分類分級保護要求。
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公安廳等
強化信用建設應用。創建公平競爭的創業創新環境和規范誠信的市場環境,鼓勵征信機構開展專業化征信服務。2016年,重點互聯網平臺對接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實現身份驗證和信用管理,優先扶持信用記錄良好的企業和創業者。到2018年,建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各級政府將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報告嵌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各領域、各環節,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和守信激勵機制。
責任單位:省信用辦等
大力發展創投基金。加快建立以創投為主的互聯網經濟投融資模式,鼓勵省內上市企業設立互聯網創投基金。設區市應積極引入互聯網天使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推動國內知名基金在當地設立辦事機構。經認定符合條件的互聯網基金,可參照享受總部經濟的政策。
責任單位:省金融辦、省財政廳、省發改委、人行福州中心支行,各設區市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等
(五)積極推動“走出去”發展
鼓勵企業抱團出海。結合福建自貿試驗區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支持我省互聯網龍頭企業建設跨境電商平臺、物流平臺。鼓勵通過并購、聯合經營、設立分支機構等方式開拓東盟等國際市場。鼓勵福建商會等團體為福建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提供信息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
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經信委、商務廳等
發展全球市場應用。鼓勵我省“互聯網+”龍頭企業整合國內外資源,面向全球提供跨境電商、服裝工業云、游戲平臺等網絡服務,2016年內力爭打造若干面向國際市場、較具競爭力的“互聯網+”應用平臺。鼓勵互聯網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推出適合不同市場文化的產品和服務。積極爭取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支持我省互聯網企業積極擴展海外市場。
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發改委、經信委等
(六)認真抓好組織實施
加強協調溝通。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數字化(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協調作用,明確“互聯網+”牽頭推進部門,加強綜合協調和統籌推進,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各級互聯網經濟牽頭部門要建立政企定期溝通會商機制,吸收企業參與互聯網經濟規劃、政策制定并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各級行業主管部門要積極推進各行業企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促進“互聯網+”新業態發展。
責任單位:各設區市、平潭綜合實驗區互聯網經濟牽頭部門等
開展試點示范。加快推進我省國家電子商務、智慧城市、信息消費等示范城市深化建設,力爭成為全省標桿和全國典型。圍繞我省傳統集群產業轉型升級,在若干設區市和一批縣(市、區)開展“互聯網+”區域化試點,探索全產業鏈解決方案。選擇若干市、縣開展網絡化公共服務試點,建設互聯網經濟示范園區。開展政策創新試點,破解新興產業行業準入、數據開放等方面政策障礙。
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經信委、商務廳等
廣泛宣傳推廣。宣傳部門要組織好省內媒體,把“互聯網+”列為宣傳重點,在重要版面、重要時段開設專欄、專題。重點領域“互聯網+”行動推進部門要強化政策解讀和咨詢服務,開展常態化宣傳。各設區市、平潭綜合實驗區要結合本地實際,每年舉辦至少一次不同主題的宣傳普及活動。各行業部門和協會要緊貼發展動態,常態化面向行業企業舉辦講座或宣傳。大中專院校要開展“互聯網+”的科普活動,鼓勵在校學生利用假期赴社區、農村,為互聯網技能薄弱的群體提供志愿者服務。
責任單位:省政府新聞辦、省直有關部門、設區市互聯網經濟牽頭部門等
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是我省搶抓發展新優勢的重要途徑,各級各部門要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帶動作用,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要細化落實,將其納入工作考核重要內容,定期評價和總結實施情況,及時協調解決和反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省發改委(省數字辦)要牽頭對各地市和省直部門實施情況進行督促檢查。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個景區取消原定跨年活動,多地緊急宣布……2020-12-28
- ·國內外?湖泊旅游開發案例賞析2020-08-13
- ·“鄄城鄉村振興田園綜合體項目”成功落地2019-01-11
- ·以全域旅游為抓手 助推共享之旅立體經濟新模式2019-01-11
- ·向時尚旅游消費轉型升級 青島全域旅游添新地標2019-01-11
- ·培育5個“旅游+ ” 威縣構建全域旅游產業體系2019-01-11
- ·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彰顯首都魅力,聚焦文化旅游產品創新!2019-01-11
- ·文、商、旅融合發展開啟廣州旅游新局面2019-01-11
- ·黑龍江:文旅融合刻畫“北國好風光”2019-01-11
- ·沙坪壩區: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資源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升級版2019-01-11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