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關于景觀游憩學的相關知識,建議您閱讀《景觀游憩學》(吳承照著)。
我院從多年時間經驗出發并結合大量研究成果,認為游憩是一種狀態、過程和體驗,它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在載體和活動來實現,具有非強制性、多元共融性和一定道德準則的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從景觀角度談游步道的設計》一文中,我院提出將游步道布局設計與為游客提供不同的游憩體驗結合,在游覽路線的設計中突出路徑與場所的不同感受。如在路徑上串連了高臺景觀空間、中臺景觀空間、門式景觀空間、峽谷景觀空間、巖洞景觀空間及林間植被景觀空間等多種場所與空間形式,分別為游人提供環視、平視、俯視與仰視等多種景觀視覺方式。使得人在景中,可觸摸體會,人在景外,可觀賞、留影。
游步道地塊面積雖小,但作為整個景觀游憩學系統的最后一級道路形式,起著把游人引導至景點的重要功能,以滿足游人的游覽欲求,線路設計得太長會使人疲倦而放棄繼續探尋,太短又會讓人覺得意猶未盡,暢通無阻太容易到達又會讓人覺得缺少刺激,太艱險又讓人望而卻步,因此游步道的設計成為了景區道路系統設計成敗與景區整體功能優劣的重要部分。
值得關注的是,在游憩已經成為大眾生活方式之一的今日,“游憩方式”的創新尤其重要,游憩方式要在傳統理念的基礎上,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文化交往;更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與發展;更注重自然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其目標是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寓教于樂中塑造和提升人的文化精神品格。
我院認為,景觀游憩學游憩方式的創新,在旅游項目和活動的設計開發上,主要通過游憩節奏、游憩模式、游憩線索、游憩內容、游憩氛圍和游憩效應6個層次的創新性來實現。
詳細內容,請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