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龍潭公園景觀規劃上有哪些特別之處
太原龍潭公園景觀規劃方案說明
太原市龍潭公園位于城區東部,西鄰新建路,東接城坊街,南北兩側均同居住區相連。公園占地面積約為40hm2,其中水面面積約為15hm2?,F主要為動物園用地,地勢平坦,現狀土壤條件較差。建成的公園將成為太原市建城2500年慶典的場所,成為展示城市園林文化的窗口,成為太原市最具特色與風采的城市文化內容。
1.太原龍潭公園景觀規劃之主題景觀規劃
龍潭公園設計強調各景區的內在特色景觀和總體景觀的呼應關系,景點以景觀秩序與文化情結的創作題材構成,各景區布局注重現代景觀理論的綜合應用,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規模向游人展示一個全新的以2500年慶典為主題的生態文化休憩公園。在體現都市文化的基礎上,突出景觀情節的視覺空間與展示空間。
1.1特色景觀
(1)慶典廣場 作為全園的主景,以太原的“太”字作為構圖原型,并且結合太原地區“打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這是流傳很久的古語,形成水中的慶典廣場,突出強勁的視覺景觀與園林生態文化景觀的感染力。
(2)城市季節 以都市樂章景區為城市季節的主體空間,營造出獨具太原文化特色的綜合室外文化展示區,形成展示太原都市文化、民間文化、多題材景觀雕塑的室外布展中心,豐富全年的公園文化景觀特色。
(3)唐風 在都市樂章景區中通過“唐風”景點,把太原最具特色的“唐”展示出來,它不僅是太原的“唐”,而且是全世界華人的“唐”,它既展示出唐朝的輝煌,更展示出唐人在全世界的影響。
(4)生態畫廊 龍潭公園的主水面以象征蓬萊、方丈、瀛洲的水中三島突出傳統生態氣氛,并結合濕地園營造出現代景觀氛圍。
1.2軸線、空間
龍潭公園在景觀規劃布局上強調軸線與空間的特色,通過軸線轉折的方式,把主景區的景點巧妙地貫穿于景觀序列之中??臻g的序列構成更把不同題材的內容融于各大景區之中。
(1)軸線 通過龍情、慶典廣場、唐風使公園的主視覺軸得到貫穿統一。在這樣的軸線中,視覺軸成為公園的主要軸線內容。在視覺的轉折中,把公園最具震撼力的景觀展示出來,并且強化了公園的主題內容,以更為簡潔的手法,更有創作力的景觀品質,把主要景觀區推向高潮。
(2)空間 龍潭公園的各大景區空間,強調親情化的景觀內容,把情感空間作為空間的主要組成內容,在突出以文化為底蘊的景區特色中,賦予各序列空間不同的情感與文化主題。這些極富親情化的情感空間,給游人以強烈的交流感受及零距離的空間感受。
2.太原龍潭公園景觀規劃之景區劃分
龍潭公園規劃設計充分利用原動物園的自然條件,在保持水面與樹木現狀的同時,運用景觀序列組景構成手法,在景區構成上,體現秩序景觀的序列布局,在分區上體現不同主題思想的對比與統一。把景觀與人、都市文化、環境本身聯結起來,強調動感空間與情感空間的相互融合。在景觀的序列布局中把“人”作為景觀創作的核心,在主題思想的展示中,更強調觀者在景觀構成上的地位,其景觀構成元素也圍繞著這樣的參與主題來完成。
龍潭公園景觀規劃采取景觀語言的方式,展示出本創作的特殊魅力。以“龍·2500·唐”作為總創意骨架,以都市樂章、古韻風華、生態畫廊和水上活動區等4個景觀區為景觀主線,將城市與人,人與生態、休閑充分地融合于景觀設計中,既突出了濃重的建城2500年慶典氣氛,也體現了極強的地域文化特征。公園以都市樂章形成最具沖擊力的視覺景觀軸線,同古韻風華、生態畫廊的動態景觀形成強烈的對比,創作出最富有線形景觀魅力的、最具特色與風情的以慶典為主題的生態文化休憩公園。
公園設4個入口,以新建路入口為公園的主入口,強調拉入式景觀,以軸線透景的方式將慶典廣場景觀對應出來,并采取臨水臺階的方式形成親水性極強的內容。城坊街入口作為進入公園的景觀入口,強調與公園最具特色的視覺景觀軸的對比與呼應關系,同唐風景點形成地景藝術中的景觀互動。公園南入口突出親切平和的視覺效果,同生態畫廊景區融為一體。公園北入口作為功能型入口。公園由以下景觀區構成:
(1)都市樂章景區 作為建城2500年慶典的主要景觀區,以水中的慶典廣場作為該區最具魅力的特色主題,該景觀區通過軸線的變化,形成了公園的主要景觀線索。把“龍城”、“北都”和今日的輝煌融為一體。該景區由西入口、龍情、慶典廣場、唐風、觀光溫室、景觀碼頭、遠古的呼喚等景觀點構成。
西入口 是同慶典廣場相對應的景觀入口,該入口采取拉入式景觀的處理方式,把慶典廣場的景觀直接引向新建路,既豐富了城市街景,又把慶典的氣氛引入城市之中。
龍情 是為了突出龍城太原的景點,通過9個不同龍的“地景”點綴于主入口廣場之上,形成濃重的景觀氛圍,烘托出龍城太原令人遐思的回憶,并且該景點作為走向慶典廣場的景觀引導。
慶典廣場 是利用現狀龍潭公園北側湖面的小島而形成的廣場,這水中的慶典廣場將成為國內極具特色的廣場內容。廣場中的表演臺點綴5片透空的地圖,展示出以汾河為主題,從晉陽到太原的歷史沿革,5片透空的地圖以漸變的形式,反映出2500年的城市變遷。廣場周圍的地景臺布置公園前497年古晉陽城問世,歷經春秋、戰國、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等數十個朝代的地景雕塑,以及從公元979年趙宋毀太原,新興的太原又先后在宋、金、元、明、清等數朝中崛起,直至今日的輝煌,這些都通過地景臺,銅浮雕的方式展示出來。廣場中的螺旋燈帶和周圍的激光射燈,點綴出多元文化在太原文化中的交融。中間的無池噴泉更體現出交匯之中凝聚出來的力量。入夜時分,燈光的布景,把廣場的景觀推向了高潮。這些是對太原建城2500年永久的紀念,更是對太原更美好更輝煌明天的展望。表演臺北側的跑泉形成兩條動感的巨龍,更把龍城的概念加以延伸。
唐風景點 是以西漢“玉夔龍環”圖案為景觀原型的大型地景,該景點坐落于公園的另一處圓形廣場之上,它是公園的另一個景觀中心,它把太原在世人面前最具特色的“唐”展現出來。“唐”字是從太原走出來的,它是唐朝的“唐”,唐人的“唐”,唐朝的輝煌,唐人在全世界的影響,應該說這個“唐”的根在太原,因此,在“玉夔龍環”的地景中央,布置金色圓柱鏤空形式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晉祠銘》。在其周圍的地景中,布以全世界唐人街所在城市的名稱,感受“唐”在全世界的影響。
觀光溫室 是在西入口北側的一組景觀溫室,它既形成了一組水上景觀,又把熱帶風情與沙漠之旅帶給了市民,并且同慶典廣場西側的城市展示區融為一體。
景觀碼頭 是同慶典廣場西南部的城市展示區相互融合的功能型建筑。
遠古的呼喚景點是明城墻遺址的保護性景點,在對這段遺址本身完全保護的同時,在其周圍布置草坪景觀,以襯托出那古老蒼勁的美,和人們對遠古的思索。
(2)古韻風華景區 以歷史文化作為主要題材的景觀區,該景區由東入口、琵琶行、園中園、文化中心等景點構成。
東入口 是同城坊街相對應的景觀入口,它以景觀軸線的方式把視線直接引向唐風景點。在軸線中布置銅飾“聚寶”地景,以體現出太原乃聚寶之地。
琵琶行景點 是以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為創作題材的地景布局,它以琵琶的線形布置在景區之中,給人以更加深刻的聯想。
園中園景點 把王維、王之渙、王翰詩中的情節以景觀的方式展現出來。園中用以分割空間的文化墻,刻有竇鳴犢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公”的詞句。其他文化墻上還刻有東晉著名小說家郭澄之《郭子》的片斷,“花間詞派”開山鼻祖溫庭筠的詞句,在文化柱上展現出喬吉、傅山、閻若璩的風采。
文化中心 是為紀念太原建城2500年而沒置的室內文化展示區,它既是文化展示中心,又是文化交流中心。此景區還布置一些老年活動設施,以期成為老年人活動的樂園。
(3)生態畫廊景區 為突出城市園林景觀發展的特定含義,該景區主要突出生態題材的景觀,由南入口、生態島、濕地園、國際友好交流園、兒童園、管理區等景點構成。
南入口 采取空間過渡的手法,給觀者以平和的景觀感受。以空間滲透的方式把游人引向其他景觀點。
動物園 現狀水面較為平淡,因此在南湖東側布置以反映傳統生態題材的蓬萊、方丈、瀛洲構成的生態島組景,來突出傳統生態的理念。
生態島 以植物景觀為主,強調不同季節的景觀變化,營造出水中仙島的氛圍。
濕地園 是利用動物園現狀東南角的小湖面營造出的濕地題材的生態景觀內容,結合石景、水景、棧橋、水生植物配置,形成一系列濕地景觀。
國際友好交流園 是根據英國紐卡斯爾市和日本琦玉縣作為太原市友好城市,為慶賀太原建城2500年而英建的英國園和日本園。該園的建設既增加了太原園林景觀的內容,又展示出了太原在國際交流中的影響。
兒童園 是為了豐富龍潭公園的內容而設置的,園中布置小型兒童活動設施,游戲廣告迷宮等。管理區是將動物園現狀中的管理樓加以改造而形成的新管理區域。
(4)水上活動區 該區是充分利用動物園現狀水面并加以充實提高而形成的區域。由北碼頭、南碼頭、棲綠、鷺洲、曲水流觴等景點組成。
南北碼頭 是滿足水上活動區劃船等活動的景觀碼頭。
棲綠 是同鷺洲融為一體的水生禽類放養區,棲綠作為綜合的觀景臺,讓觀者感受人與自然的交融。
鷺洲 則是水生禽類的棲息地,在此人與自然的交融達到了高潮。
曲水流觴 是同慶典廣場形成南北軸線的主要景點。該景點既把龍的文化加以延伸,又增加了景觀與觀景的情趣。
水上活動區除開展劃船等水上活動外,局部地區將放養水禽,增強人與自然的共融。
太原龍潭公園景觀規劃強調了特色景觀的沖擊力。在主景軸線上,巧妙地將觀者與景觀融合在一起,真正體現出“人中有景,景中有人”的參與性主題景觀。在體現景觀序列布局的同時,使得景觀的可識性與可讀性更為突出。作為設計者,我們在景觀語言與景觀實體的構成上不斷探索,簡化景觀的組織,讓游人更容易、更直接地同景觀接觸。一方面展示出城市最具魅力的部分,另一方面也把地域文化的底蘊展示出來。
資料來源:景觀規劃(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