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要實現大發展,必須有科學的指導與規劃。2011年底,吉安市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強文化事業建設和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從2012年起,吉安市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采取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文化企業發展,并制定專項資金具體獎勵扶持辦法。
深挖鄉村文化產業潛力,打造鄉村文化特色品牌,光靠政府政策上支持、資金上支撐,能否培育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鄉村文化產業呢?
“扶持鄉村文化建設,涉及面廣,資金需求量很大,如果沒有高位推動,很難順利進行。”王萍坦承,“鄉村文化要推出去,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經得住市場的檢驗?!?/P>
將鄉村文化逐步推向市場,由單純的輸血到培育造血功能,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氣息融合,適應社會發展需求,這已成為吉安市上下的共識。
永豐農民畫歷史悠久,享譽盛名。以前,由于市場運作方面欠缺,永豐縣農民畫鮮少變成商品。
為把農民畫這一文化產業做大做強,引導農民畫產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2007年~2008年,該縣農民畫研究會會長王小枚等人成立了永豐縣索藝農民畫傳媒有限公司,并動員40余名農民畫作者籌集資金400多萬元,購買荒山800畝,種上茶樹、果樹,開挖了魚塘,在茶林中建起了一棟2600多平方米三層樓的畫家村。
畫家村功能齊全,農忙時農民畫作者白天可以在茶園、果園里進行勞作,晚上和農閑時又可集中在一起,或共同探討藝術,或一起進行創作。
市場化運作產生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為農民畫作者吃上了定心丸,他們不再愁畫畫無收入了。王小枚給記者算了筆賬:初期售出農民畫作60多幅,每幅價格2000元,收入超過12萬元,公司按照四、六分成,農民作者可以得到一筆可觀的收入。如今公司在上海、南京、深圳、廈門等地設立了銷售窗口,每年農民畫銷售額達上百萬元。
王小枚還告訴記者,近幾年,農民畫作者創作激情更加高漲,專職繪畫的作者也越來越多,有些農民畫創作者甚至全家“脫產”。
近年來,吉安市精心包裝、策劃、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發展前景良好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吸引民營資本、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2011年,永豐農民畫、梁書國畫館等5家企業被評為全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獲評數量為全省之最。此外,永新縣也通過市場運作來發展書法產業。這些舉措促進了全縣文化資源潛力向產業實力的轉變、文化“事業型”向文化“產業型”轉變,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專注于旅游、地產、新型城鎮化領域的研究和實踐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