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9zswd"><source id="9zswd"><menuitem id="9zswd"></menuitem></source></rp>

    1. <table id="9zswd"></table>

      發揮湖湘村落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鑄魂作用

      2018-12-21 綠維文旅 標簽:鄉村振興

       傳統村落是“彰顯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和魂,具有民族文化的本源性和傳承性,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將傳統村落劃歸為“特色保護類村莊”。湖南省現有657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總數名列全國前三,日前公示的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400個的增幅更是位居全國第一,足可見近年湖南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卓有成效。湖南在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和生態強省戰略進程中,圍繞美麗鄉村建設、精準扶貧和生態環境治理,湖湘村落文化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社會價值和科學價值逐步得到了重視。12月12日,《湖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正式發布,這是湖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也是湖南統籌謀劃和科學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行動綱領。

      鄉村振興,文化是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王船山曾將民族復興的希望寄托在民族文化的“承亡繼絕”和“革故鼎新”上,船山精神是湖湘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湖湘精神的力量源泉,我們應發揮湖湘村落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鑄魂作用,探索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傳統村落文化保護與發展的湖南思路。

       提升文化自覺,激發湖湘村落文化的內生力

      在鄉村文化旅游發展的熱潮中,各方已認識到傳統村落的旅游價值,卻常常忽略了傳統村落真正應該延續的文化價值。鄉村振興中文化自覺的提升,源自對優秀傳統村落文化的真正致思,只有認識到傳統村落的文化價值,才能樹立文化主人的文化自覺,需要每一位鄉村振興參與者,特別是傳統村落的民眾,堅定“鄉土文化根不能斷”的文化自覺。

      中國傳統村落是在長期的農耕文明傳承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結著歷史的記憶,反映著文明的進步。湖湘傳統村落蘊含豐富多元的文化價值,包括農業生產價值,生態文化價值,道德教化價值等。湖湘是中國農耕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湖湘傳統村落文化蘊含悠久深厚的農業生產價值;湖湘傳統村落的建村格局是在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人生觀和自然觀引領下產生的居住方式,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是湖湘先民長期適應自然、利用自然的見證;湖湘傳統民居蘊含了豐富的地域文化、歷史文化、民俗信息,既是物化的載體,又蘊含了豐富的藝術審美與人文精神。

      湖湘傳統村落歷來重視道德教化,如鄉規民約、家規族訓正是湖湘先民自我教化的文化自覺。永州寧遠琵琶崗村有一個劉、蕭“雙姓同祠”,不論是“睦族鄰”“和鄉黨”“隆師友”的家規族訓,還是“異姓同源”“一門忠義”“以和為貴”的傳統村落價值觀,均是該村關于鄉村“和文化”的一種文化自覺。這種打破血緣邊界的“和文化”,團結鄉村力量的“義文化”,是今天中國鄉村治理亟須構建的精神信仰。這樣的湖湘村落文化不勝枚舉,由此可見,世代聚居在湖湘大地的傳統村落先民自古便有一份生動的文化自覺傳統。

      真正傳承優秀傳統村落文化,才能激發湖湘村落文化的內生力。鄉村文化建設可分為兩種:一是政府主導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為廣闊的鄉村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解決鄉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讓鄉村群眾有更豐富和更美好的文化成果獲得感。二是優秀傳統村落文化的傳承與復興,激發村落文化的內生力,這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要求和主要內容,需要對廣大鄉村群眾開展湖湘村落文化自覺的教育和啟迪。伴隨著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湖湘村落文化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發揮著有效的功能與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

      只有政府、社會、村民等多元主體在充分文化自覺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傳統村落文化的文化傳承價值,積極發揮廣大村民文化自主性作用和政府與社會等主體的引導和輔助作用,才能發揮湖湘村落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鑄魂作用。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廣大鄉村基層干部和群眾的文化自覺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內生力量。既要珍惜、挖掘、提煉、弘揚、傳承和發展湖湘優秀傳統村落文化,又要銳意創新,提升文化自覺助力鄉村振興,把村落文化的復興融入到鄉村振興戰略中去。

      增強文化自信,凝聚湖湘村落文化的向心力

      鄉村振興中,應努力發現湖湘村落文化中的文化內核與內涵,凝聚湖湘村落文化的向心力。

      優秀傳統村落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心性”“治平”是湖湘村落文化的基本內核,“重教明理”“揚義舉善”“率真存厚”是湖湘村落文化教化的重要內涵。湖湘村落文化同湖湘文化中淳樸重義的品質、敢為人先的傳統、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一脈相承,熏陶和滋養了王夫之、曾國藩、左宗棠、劉坤一、魏源等一大批湖湘人物。傳統建筑和景觀也無不展現著湖湘先民的人文和精神追求,流露出修養性情、陶冶人格的文化自信傳統,我們應該也可以從湖湘村落文化中挖掘文化自信的力量。

      費孝通先生晚年提出“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的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這應是鄉村振興中文化自信的文化共處守則。

      在現代化、城鎮化進程中,科技的進步、技術的發展與文化印記的傳承不應成為一個悖論。文化自信的缺失,表現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擯棄,這或許是導致現在鄉村建設中出現“百戶一貌”“千村一象”窘境的原因,文化自信的缺失將導致村落文化審美的缺失。費老所說的“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進而取得適應新時代時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為了在現代化、城鎮化進程中“不迷失自我”,挖掘村落民間信仰內在的核心價值特別是審美價值,使之內化為廣大村落的文化品格和生活方式。只有在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觸到的多種文化的基礎上取長補短,才能形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美麗鄉村。

      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教授認為:“由一村及一地,由一地及一省,復可及國。由此可知,中國傳統村落文化不僅存留了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內核精神,而且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文理想最基礎性和根本性的文化依托。”挖掘、彰顯和弘揚湖湘村落文化中特有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尚美、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與美德;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的拼搏精神”等優秀文化內涵,才能為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鄉風文明”提供堅強而厚重的文化向心力。

      推進文化自強,增強湖湘村落文化的影響力

      鄉村振興中,“革故鼎新”是推進文化自強的重要環節,謀求村落文化“新的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推動湖南建設美麗鄉村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代引擎。這是一個全面和立體的戰略。12月12日,《湖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正式發布,“規劃” 緊密結合湖南實際,有著顯著的特色和獨特的“湘味”,是湖南推進文化自強“革故鼎新”的重要標志。

      推進文化自強,實現鄉村振興, 不僅要使廣大鄉村以一種新時代的速度振興鄉村經濟,還要讓積淀厚重的湖湘傳統村落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湖湘村落文化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推動提供影響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湖湘傳統村落是湖南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園,是“錦繡瀟湘”的文化品牌。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通知強調:科學制定保護名錄和保護規劃,加強傳統村落的保護,堅持合理適度開發,加強組織保障。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湖南省農村雙改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將傳統村落保護工程列為農村“雙改”十大工程之一,提出了到2020年傳統村落保護機制全面形成,納入各級保護名錄的傳統村落數量達到1000個左右的目標。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湖南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要始終堅持搶救保護、規劃先行、合理利用、反哺村落、活態傳承、共建共享等“革故鼎新”的重要理念。

      經由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強,需要謀求并實現湖湘村落文化“新的發展”,實現質量興農、特色減貧與共同富裕,這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要突出地方文化、地方特色,發揮民族品牌對推進民族文化自強的影響力作用,助力鄉村振興,如振興湖湘傳統手工藝,培育湖湘特色農產品。

      傳統手工藝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世代傳承下來的具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工藝品種和技藝,是歷史的見證、文化的載體。湖湘傳統手工藝歷史悠久,技藝精湛,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如湘繡、陶瓷、織錦、挑花、根雕、竹雕、石雕、竹編、剪紙等,許多入選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大多數列入了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或市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要振興湖湘傳統手工藝,發揮湖湘手工藝在鄉村振興中的影響力,加快產業資源整合優化、文化傳承創新、產業跨越式發展。

      要充分發揮湖湘特色農產品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例如,要多培育懷化新晃“一牛一樹一米”這樣的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新晃黃牛肉、新晃龍腦、新晃侗藏紅米這三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農民從原來的家庭式、作坊式生產進一步發展合作社,標準、管理、生產、服務得到進一步統一,逐步形成了新晃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模式,極大增強了特色農產品在鄉村振興中的影響力。

      在保護傳統村落過程中,原住民是傳統村落保護的主力,充分調動鄉村群眾積極參與,使傳統村落中蘊含的日常習俗、節日慶典等活態文化,與頗具地域與民族特色的建筑,轉換成優質的旅游產品,并轉換成幫助其脫貧的“文化紅利”,讓廣大鄉村群眾真正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為重要的有生力量,才能實現湖湘傳統村落文化可持續發展,實現對傳統村落文化資源的永續利用。

      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三者是并舉的融合和聯動關系,以文化自覺為認識起點,經由文化自信,發展到文化自強,凸顯出縱深延伸、動態推動的生成路徑。三者又是一個有機統一體,彼此有別但互相作用。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深化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湖湘村落文化保護與利用理論研究,不斷形成科學、創新的理論成果,提升人民的文化自信、增強人民的文化自覺、推進人民的文化自強,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為建設湖湘美麗富饒鄉村,推動村落文化繁榮興盛而貢獻湖南力量。

      (劉燦姣: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楊剛: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本文關鍵字:鄉村振興 查看更多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泛旅游規劃設計機構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四甲廣告
      數字文化館
      鄉村振興
      主營業務

      旅游運營回答

      如何做好旅游策劃
      第一, 精準的定位旅游景區定位,是景區開發的第一步,也是為旅游景區開局找魂的[詳情]
      特色小鎮如何運營
      1,運營體系一定要走在小鎮實施的前邊。只有將運營工作前置,小鎮的生命機能才[詳情]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
      十四五應該如何編制?
      為編制好地方&ldquo;十四五&rdquo;規劃綱要,綠維文旅認為可以采取如下七大編[詳情]
      旅游運營與地產開發雜志
      旅游運營與地產開發電子期刊

      專題導航:旅游規劃|旅游策劃|景區提升|全域旅游|特色小鎮|鄉村旅游|田園綜合體|溫泉規劃|景區規劃|旅游小鎮|主題公園|度假區規劃

      掃一掃 訂閱“綠維微信電子刊”
      旅游·小鎮·鄉村振興
      收藏干貨,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賬號:綠維文旅lwcj2005

      中國旅游規劃四甲級資質單位-北京綠維文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絡營銷支持:北京綠維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規劃設計咨詢熱線:400-068-8099 Email:web@lwcj.com 郵編:100007 綠維創景聯系方式,策劃、規劃、設計等項目咨詢QQ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北大街107號科林大廈D座 京ICP備12033662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1731號

      国产欧美综合视频二区_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_欧美一级免费在线观看_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爽
      <rp id="9zswd"><source id="9zswd"><menuitem id="9zswd"></menuitem></source></rp>

        1. <table id="9zswd"></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