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維認為,文化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的規劃設計,是以文化資源為基礎,確認規劃方案、擬定運營計劃,并巧妙運用執行策略的流程。相對于一般的區域規劃設計而言,更為復雜,它不僅要規劃設計者處理諸如土地利用、交通等問題,還要對接文化與文化產業,梳理地域文化資源,創意文化產品,形成文化產業細分業態,并架構運營模式。
1、文化產業的角色之變:從“文化搭臺”到“為文化搭臺”
在2008—2010年間,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年均增長24.2%,較大幅度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速。 2010年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11052億元。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逐漸成為過去式,現在是大家為文化搭臺,讓文化來唱大戲。目前全國已有2/3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提出“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口號,各類文化產業園區遍及全國。各種文化產業博覽會論壇、書籍也層出不窮,這得益于以下四點:
一是文化需求越發強烈:我國經濟的繁榮發展,帶動了強勁的文化市場需求;
二是文化市場供給得以釋放:過去文化單位一直是事業單位,現在的文化體制改革激發了市場活力;
三是各級政府越發重視:進入“十二五”時期,許多地方將發展文化產業寫入了“十二五”規劃;
四是科技與文化相結合,民間資本進入。
2、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春天來臨
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體育、信息、物流、建筑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相關產業文化含量,延伸文化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積極發展文化旅游,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旅游相結合,發揮旅游對文化消費的促進作用。
十七屆六中全會,將成為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中國文化發展將進入新階段。國家文化部部長蔡武預測,按照目前平均增速估算,2016年我國文化產業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5%,在全國范圍內可以實現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