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修復與重建的對象非常廣,“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重建”、“植被恢復” 等方面均屬于其范疇。另外,從生態修復與重建的定義可知,其涉及的技術手段也非常多,但歸納起來主要包括兩大類型,即控制生態環境惡化的相關技術手段和修復重建需要涉及的相關技術手段。當然這兩種手段的運用范圍也不是嚴格限定的,不是說運用于控制生態環境的技術手段就不能運用于修復重建之中,兩者之間更多的是互相結合。在實際運用當中,應確定生態修復的主體目標(比如是以水生態修復為主體的目標),然后利用兩類型手段共同來實現生態修復和重建。因此,具體情況需具體分析,下面結合相關案例提出相關技術手段的運用。
1、以水生態修復為重點的技術手段
一般以河流、湖泊等水體系統為主的區域,其生態修復以水生態為重點。其生態修復并不是簡單地使河流恢復到原始狀態,而是通過生態技術手段使河流生態系統恢復健康,進而在遵循河流自身發展規律的條件下,持續地滿足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韓國清川溪見證了漢城600多年的發展史,但城市發展曾一度使清川溪成為垃圾填埋場。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2003年政府開始對清川溪進行修復,通過生態手段,拆除原有橋梁和下水道蓋板,并沿途建設深潭、淺灘和濕地,力求恢復河道的自然風貌,并增強河道滯洪防洪的能力。改造后,河道受到陽光的照射,水中溶解氧濃度增加,同時水生物動植物大幅度增加,水體自凈能力加強,實現了水生態的健康持續發展,從而提高了清川溪周邊的土地價值。
2、以土壤修復為重點的技術手段
隨著工業、城市污染的加劇和農用化學物質的施用,土壤污染情況加重。概括起來主要是由自然成土條件和人為活動共同導致的。目前國內外土壤的修復措施主要有四種,即工程修復措施、物理化學修復措施、生物修復措施和農業生態修復措施,實際運用時會多種方式相結合。比如在重金屬污染的地區新建小區綠化,將面臨土壤板結、巖石侵擾、重金屬污染等問題,因此主要采用工程修復和植物修復相結合,一方面通過移走巖石,補充土壤和堆土的形式制造坡度不一的生境土丘,增加生境多樣性;另一方面通過植物提取、植物揮發、植物穩定等植物修復技術,實現土壤的凈化。
3、城市垃圾污染的防護技術手段
城市垃圾污染已經成為全球問題,尤其是城市垃圾填埋場生態恢復工程成為世界探討的重點。目前國內外的城市垃圾污染防護技術手段主要有表面覆蓋處理技術、微生物恢復技術和植物恢復技術等,選擇何種技術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土質、垃圾的污染情況等因素進行選擇。例如微生物的修復技術,大多運用于含油較多的位置,進行原位修復。在更多的實踐中,植物的修復運用較多,但是某些地區,垃圾滲濾液污染嚴重,往往需要考慮多種技術連用,使用最多的是植被和覆土技術連用。
4、植被修復為重點的技術手段
植被修復主要用在礦山、裸露等植被破壞區域;植被修復首先對土壤的物化、生化性質進行分析,查明土壤的PH值、土表水、通氣性、土壤氮素及土壤溫度等,進而選擇修復技術。樹種的選擇是植被恢復中最為關鍵的一環,要遵循生長快、適應性強的原則,盡量選擇當地優良鄉土品種,不僅要考慮經濟價值,更主要的是樹種的景觀、生態等多功能效益。目前植被修復主要有工程修復和生物修復兩種,工程修復一般與水土流失治理相結合。
5、綜合恢復法
恢復生態與重建工程是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跨世紀的綜合性系統工程,涉及的生態技術手段往往是綜合的。例如,綠維創景在規劃北京漢石橋濕地時就綜合運用了多種生態技術。漢石橋濕地的核心保護區3000畝,由于人為活動和氣候的影響,濕地退化嚴重,2009年順義區政府在理清楚濕地相關制約因子后,進行了如下的生態恢復和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