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和文化的關系是什么?我對旅游的了解不是很多。想請專家解答一下。
隨著我國社會文明的進步和旅游發展,現在旅游界逐漸認同兩個基本理念:一、旅游是一種文化社會活動,旅游的過程實質上是旅游者的文化審美和文化比較歷程;二、旅游業是文化本位的經濟產業。同時,中國旅游在經歷了20多年的快速發展后,以觀光旅游為主的市場逐步向休閑度假、康體養生等多元化、中高端市場過渡,旅游產業進入系統升級新階段。因此,旅游景區的品質也必須適應市場的文化訴求和產業升級的大趨勢,并提供具有文化內涵和品位的旅游產品。
目前,挖掘文化遺產已經成為旅游產品創意的潮流。如河南開封的“清明上河園”,浙江杭州的“宋城”,陜西西安的“大唐芙蓉園”都是以歷史文化創意的成功旅游產品;而云南的“印象云南”、“納西古樂”,廣西桂林的“印象劉三姐”則以絢麗的民族文化作為創意的核心大受追捧。許多地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觀念,重新盤點自己的文化遺產。他們發現過去被認為是封建迷信的、俗不登堂的、習以為常的東西,其實蘊涵著中華民族久遠的文化傳統和中國人刻骨銘心的信仰情結。一經創意包裝,立刻一鳴驚人,成為成功的旅游產品。
許多經營不良的景區或者向來被認為是資源缺乏的地方,現在也因此而游客趨之若騖、摩肩接踵。江蘇張家港市是聞名全國的文明城市,當地政府一直苦于缺乏資源,沒有旅游品牌。實際上市郊有一個地方叫古黃泗浦,是公元754年鑒真和尚受日僧榮睿、普照邀請東渡日本的地方。目前中日關系的發展急需一個中日文化交流的平臺,古黃泗浦恰恰具備了歷史淵源和現實契機,可以開發為優秀景區,并由此形成了張家港市的城市名片:“傳播中國文化的圣地,走向世界的國際港口。”由此可見,在旅游開發中,文化觀念必須轉變和突破,否則即使家藏千金也會視之敝帚。
即使那些依托生態自然資源的旅游地也必須重新認識山水文化魅力,有必要進行文化提升。因為從美學和風景學的角度看,自然的本質無非是人內心的對象化。山水風景是旅游者人格的對象化。鐘嶸《詩品》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形象地揭示出旅游者與大自然交融的美妙境界。山西省盂縣藏山的自然景觀一般,但其卻因“趙氏孤兒”的故事而出名,這里是當年程嬰藏孤的故事發生地,忠義文化就是藏山的旅游賣點,游客絡繹不絕正是沖這個文化而去;山西介休的綿山,是春秋時晉文公重耳和介之推的故事發生地,我國的“寒食節”也來源于介休綿山,近年來火爆的綿山旅游當然也離不開這個故事動人的忠孝精神。名山之有名,就是有文化,比如中國的“五岳”就是文化山。
從最近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在全國各地接受委托的數十個項目看,大多數都與旅游文化有關。如最近剛剛接受委托的《荊楚映象》、《三峽映象》、《恩龍世界木屋村》、《白洋淀•在水一方》、《河北遷安龍山風景區》、《湖北長陽巴國古城》等。這說明人們已經認識到文化和傳統的力量,雖然它不如“時尚” 的東西炫耀一時,但其影響是久遠的,根基是牢固的。
針對于國內文化旅游的開發,我們院曾經組織過各個方面的專家對其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倘若你想要進行系統的了解,推薦您閱讀我們的研究報告:
關于文化旅游的開發,綠維也積累了相當多的經典案例:
如果您覺得還是不太明白,可以與我們公司聯系,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有之士一注史文化的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