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維創景在近期推出的報告中,提出了旅游引導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幾種模式。
新型城鎮化不只是創建新城,也包括老城市的擴張升級。從城鎮體系結構的分層提升與建設上進行細分,旅游引導的新型城鎮化包括:現有大型城市的擴張與升級,中小城鎮特色化發展、產城一體化項目開發與非建制性旅游城鎮化,新農村社區建設等四大方面。這四個層次,有著不同的模式與機理。
1、城市旅游化模式
這里所指的城市,是擁有50萬以上人口的超大型、大型及中型城市,其本身就是客源地,很多也是目的地。通過旅游吸引力建設,將大大提升城市品牌與城市服務產業發展空間。
大中型城市的旅游化發展,主要是包括城市景區開發、新型城市休閑中心建設、舊城改造休閑街區化發展,休閑衛星城組團化建設,環城游憩帶城鄉統籌開發這五種方式。
城市景區開發,是指對于擁有獨特旅游資源的城市,依托資源,集中建設旅游景區,形成城市景區吸引核,打造城市作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景區開發始終是城市旅游化的基礎,無論景區在城區或不在城鎮區域,景區吸引力越大,旅游帶動城市發展越強。
城市休閑中心,即RBD,是大中型城市必需的休閑聚集核心,也是城市品牌與都市吸引核。城市有多種休閑中心,有的偏休閑商業,有的偏休閑商務,有的偏休閑娛樂,有的形成了商務商業娛樂游樂餐飲一體化綜合休閑區。北京的王府井、西單、什剎海、798藝術區等等,都是不同類型的休閑中心。在新城建設中,集中較大土地建設RBD,是規模化新城開發最好的模式之一。
舊城改造建設休閑街區,特別是濱河、濱湖、古街、古建聚集區、舊工廠區、公園周邊區、體育場周邊等區域,是形成與建設休閑街區的最好地方。在舊城改造中,借力河道疏浚整治、綠地公園建設、體育設施建設、古建保護等城市基礎設施與文化基礎工程,把公共環境資源周邊的黃金土地,建設成為休閑商業街區,形成休閑環境與休閑街區的整合,是城市休閑化最大且最重要的旅游化工程。其中,文化街區、創意藝術街區、酒吧街區、時尚休閑街區、美食街區、購物步行街區等等,特色與模式很多。
休閑衛星城組團化建設,是大型城市旅游化發展的重要方式。特色休閑衛星城,無論是基于大型休閑綜合體、大型主題公園、大型體育設施、大型會展場所、養生養老機構設施等等,都可以形成衛星城的特色聚集化發展。比如處于北京衛星城良鄉的房山長陽鎮,規劃建設中央休閑購物區(CSD),就是一個新打造的休閑娛樂聚集區,規劃了高端商務組團、時尚休閑組團、中心組團(藝術展覽廳、濕地公園、休閑體育中心、主題公園、濱河酒吧和美食街等)、文化創意組團。
環城游憩帶,是一個城鄉統籌的發展模式。在大型城市周邊1小時圈內,可以形成依托衛星城、小城鎮、旅游區、村落而發展的休閑帶。這個帶,是未來田園城市建設中的城市的組成部分,是新型城市化中最為有特色的部分,是旅游城市化的重點內容。
從城市發展的總體架構看,大中型城市的旅游化發展,在舊城改造、新城建設、城鄉統籌、產城一體化發展基礎上,形成了城市休閑中心、城市休閑街區、休閑衛星城、環城游憩帶等等一個系統發展結構。舊城改造出休閑區,新城建設出休閑區,城市從攤大餅,轉化成為綠色覆蓋、休閑組團發展的花園城市。其中,通過休閑衛星城和環城游憩帶的發展,形成中心區居民外遷,同時進行舊城改造,形成新的組團,并通過城市綠化,改善環境,形成花園城市、組團城市,從而形成大中型城市內部提升及向外擴張,是大型城市升級的最佳路徑之一。
2、旅游城鎮建設模式
小型地級市、縣級的中心鎮和建制鎮,帶動性相對于大中城市較弱,但易于形成鮮明的主題性特征,可以走特色化的旅游城鎮化之路,這是中國最重要的旅游城鎮化模式。
對于本身就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中小城鎮,可依托自然資源,實現旅游特色化發展,形成濱海城鎮、濱河城鎮、濱湖城鎮、冬季度假城鎮、夏季度假城鎮、溫泉城鎮、滑雪城鎮等等特色城鎮;基于文化資源,可以打造文化名城名鎮、休閑古城古鎮、民族風情城鎮、民俗風情城鎮、藝術城鎮、工藝城鎮、創意文化城鎮、商貿購物城鎮、電影城鎮等;依托旅游景區,可以打造各類接待型城鎮,借力景區的泛旅游延伸,還可以打造會展城鎮、運動城鎮、休閑農業城鎮(葡萄酒、桃花梨花等等);依托于特色資源、特色工業、特色批發市場等,還可以打造酒城、玉城、家具城。泛旅游產業集群化的發展,使得我們打造特色旅游城鎮的可能性空間大大提升,特色旅游與特色產業緊密結合,為城鎮化打開了全新的路徑。什么都可以是吸引核,只要地方有什么特色資源或優勢產業,就可以結合旅游發展成什么泛旅游城鎮。
對于一些沒有這么強勁的吸引核的小城鎮,需要挖掘資源,開發旅游產品,尋找泛旅游產業發展的契機,推進旅游城鎮化。
不是所有城鎮化都必須進行旅游化,但在不同程度上利用旅游化手法,可以使城鎮化獲得更好的效果。
3、旅游綜合體模式
旅游綜合體是一種特殊的新型城鎮化形態——既不是傳統的旅游景區,又不是純粹的住宅社區,也不是建制型城鎮,更不是新型農村社區,而是基于城鄉之間(可能是城市郊區、也可能是鄉村地區、還可能是大景區外圍區域)具有一定旅游資源與土地空間的地塊,依托良好的交通條件,通過旅游的“搬運效應”,將城市的旅游消費力搬運到開發地塊,從而帶動該地塊的土地綜合開發,實現泛旅游產業聚集、旅游人口聚集和相關配套設施的發展,形成旅游休閑導向的新型城鎮化聚落。
旅游綜合體以泛旅游產業的整合為根本支撐、以休閑化消費的聚集為核心動力、以設施和配套的配置為重要基礎、以服務和管理的創新為基本保障,已經成為廣大適宜區域實施“就地城鎮化”的主流模式之一。
4、旅游新農村社區模式
這也是旅游引導的就地城鎮化的最普及的模式之一?;诔青l一體化的大背景,以農旅產業鏈打造為核心,以鄉村觀光休閑度假功能為主導,以鄉村觀光休閑業態為特色,以鄉村商業休閑地產為支撐,以田園鄉居生活為目標,通過土地整合、城市基礎設施引入、文化特色的呈現、農民就業的解決,進行獨立村的改造升級,向旅游綜合社區發展,就是這一模式的主要路徑。
旅游對于新農村社區建設,具有特別好的產業推進價值,主要是使農民找到產業轉化依托的同時,可以把生活資源,轉化為生產資源,就地發展產業,形成居住。
更多內容,請參考:
《旅游引導的新型城鎮化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