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街區是旅游中重要一環,歷史街區的改造和升級有什么最新趨勢?
我國正式提“歷史街區”的概念,是在1986年國務院公布第二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不僅要看城市的歷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跡,還要看其現狀格局和風貌是否保留著歷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傳統風貌的街區”。其基礎是此前由建設部于1985年提出(設立)的“歷史性傳統街區”:對文物古跡比較集中,或能較完整地體現出某一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等也予以保護,核定公布為地方各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2002年10月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正式將歷史街區列入不可移動文物范疇,具體規定歷史街區為:“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并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革命意義的城鎮、街道、村莊,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歷史文化街區、村鎮,并報國務院備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十四條)。
歷史街區改造首先應該以保護為前提,具體內容包括地段和街道的格局和空間形式;建筑物和綠化、曠地的空間關系;歷史性建筑的內外面貌,包括體量、形式、建筑風格、材料、建筑裝飾等地段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包括與自然和人工環境的關系;地段的歷史功能和作用。歷史街區的的二次升級主要在保護的前提下體現如下幾個趨勢:
1、歷史街區的泛化休閑化趨勢
休閑是指人們從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中解放出來,在閑暇時間依據自身意愿從事各種非報酬性的自由活動,歷史街區休閑化發展就是為了滿足人們從事各種自由活動的需求而產生的。休閑化是將歷史街區功能由簡單的觀光打造為融觀光、消費、娛樂、休閑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泛休閑化歷史街區,休閑化豐富了歷史街區的娛樂功能,有利于增強吸引力,帶來更廣泛的經濟效益。
2、歷史街區的景區化
景區化是指將整個街區看成是一個景區,按照專業旅游景區的管理模式,對歷史街區進行景區化經營管理、實施營銷,內置各種休閑節點、標識系統、交通系統、游線安排等,通過旅游六大要素的安排,符合旅游規律,服務規律,實現歷史街區的升級管理,這是歷史街區規范市場化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更符合現階段消費者的需求理念。
3、歷史文化街區從休閑化到景區化的升級
我國歷史街區發展到今天,經歷了兩次升級:第一次是從普通觀光性歷史街區到泛休閑化歷史街區的轉變,這是在自然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休閑化升級;第二次則是從休閑化歷史街區向景區化歷史街區的轉變。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及人們娛樂消費需求的提高,歷史街區將進入在休閑化基礎上的景區化升級階段,這是在大眾休閑基礎上的第二次升級。采用景區化打造手法,能提升打造的水平,進而提升歷史街區的價值,因此,歷史街區景區化成為當前歷史街區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新階段打造城市新名片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