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觀規劃設計,是景區規劃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具體都有哪些內容呢?
旅游景觀規劃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也是連接旅游學、景觀學、生態學、地質學、地理學以及社會、經濟和管理等學科領域的橋梁。旅游景觀規劃設計既是整合"旅游區總體規劃"與"旅游區詳細規劃"成為旅游系統整體性規劃控制的有效途徑,又是實現旅游規劃體系走向完善和成熟的必然選擇,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當仁不讓地成為現代旅游規劃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然而,目前面對我國應用而生的"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公司"或"旅游景觀規劃設計設計中心",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理論研究遠遠滯后于其實踐,以至出現各層次旅游規劃之間脫節的現象,由此成為影響旅游景觀高效利用、永續的主要障礙之一,并制約著旅游區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研究對于解決我國旅游區規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挑戰,推動旅游區規劃進一步向前發展,有著重要的實踐價值。
一、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內涵
旅游景觀設計,簡言之,是指運用旅游景觀學原理,對旅游區內的各種景觀要素進行整體規劃與設計,使旅游景觀要素空間分布格局、形態與自然環境中的各種生態過程和人類觀瞻協調及和諧統一的一種綜合規劃方法。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強調景觀空間格局對過程的控制和影響,并試圖通過格局的改變來維持景觀功能流的健康和安全。旅游景觀規劃設計是旅游景觀學重要的實踐領域,是旅游景觀管理的重要手段,集中體現了旅游景觀學的應用價值。
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從整體協調和優化利用出發,確定景觀單元及其組合方式,突出宏觀總體格局、中觀功能分區和微觀單元設計,能夠較好地實現旅游發展與環境保護雙重目的。
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圍繞著人與景觀的共生發展這一原理展開,旅游景觀開發活動不能違背景觀生態特點,二者的互利共生、和諧統一是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最終目標。因此,優化整合旅游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旅游景觀設計和旅游景觀經營活動三大系統,協調各系統之間的關系是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基本目標。通過旅游景觀規劃設計,使景觀結構、景觀格局與各種生態過程以及旅游活動互利共生,協調發展。
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始終將某些景觀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考慮,從整體上來協調人與環境、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生物與非生物、生物與生物以及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具有高度的綜合性,把構成景觀的所有要素都作為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和變量來進行研究,在不斷變化中和不確定因素的干擾下維持旅游景觀穩定性和持續發展。
空間尺度的考慮無論在旅游景觀的概念,還是在旅游景觀規劃設計中都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旅游景觀規劃設計來說,它是基于地方尺度,并以旅游景觀為對象的一種生產活動,其核心內容是對旅游景觀內部旅游景觀單元空間配置的規劃。但一個完整的旅游景觀規劃設計不僅要涉足到更小尺度的實體單元研究,還包括基于區域尺度對不同旅游景觀類型單元間的合理配置進行研究和規劃。
二、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特點
旅游景觀規劃設計與旅游規劃和景觀規劃有著密切的聯系,既有差異,又有共同點,只不過是側重點不同而已。
?。ㄒ唬╆P于旅游規劃
旅游規劃,是指在旅游資源調查評價的基礎上,針對旅游資源的屬性、特色和旅游地的發展規律,根據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趨勢,對旅游資源進行總體布局、項目技術方案實施設計和具體實施。其中經濟、技術是規劃開展的先決條件,正確處理旅游業發展同環境,同旅游資源的保護之間的關系是前提。
從1959年的夏威夷規劃算起,現代旅游規劃已有近50年的歷史,旅游規劃理論形成了相對完備的體系。但由于分析角度不一樣等原因,不同專家、學者對旅游規劃理論體系問題的認識也不一樣。例如,國內著名的風景旅游規劃專家吳人韋先生認為,旅游規劃的理論體系可分為經濟、環境和人文三大板塊,也可從哲學、科學和技術3個層次來考慮。另有學者提出,指導我國旅游規劃的理論依據主要源于4個學派,即景觀園林建筑學派、生態學派、地理學派和歷史經濟學派。影響最大的是以形體規劃見長的景觀園林建筑學派,其次是以綜合規劃見長的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地理學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觀點都對旅游規劃理論體系做出了很好的歸納,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ǘ╆P于景觀規劃
景觀規劃是指在較大尺度范圍內,基于對自然和人文過程的認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過程,具體說是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適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當的土地利用。
三、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原則
?。ㄒ唬┞糜尉坝^規劃設計自然第一原則 數十億年不斷演化形成的自然生態系統最為穩定,較人工生態系統有更強的抵御風險的能力和優越性。旅游景觀規劃設計應把自然第一原則放在首位,包含三層含義:
一是顯露自然。為使景觀生態系統的美學價值得以發揮,旅游景觀規劃設計應以自然景觀為本底,再現復雜多樣的自然生態過程,使隱藏的生態系統和過程得以顯現,并能為人們所理解,還能夠讓人們充分地認識人與自然的聯系以及對人類自己在景觀上留下痕跡的關注。這種自然意識的加強,無疑會使人類的認識得以升華,自然景觀中的水與火不再被當作災害來看待,而是作為一種維持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必須的生態過程。
二是順應自然。旅游景觀規劃設計要針對具體的地區、具體的對象。不同地區的景觀結構、格局和生態過程不同,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和要求應該與之相適應。進而言之,旅游景觀規劃設計要順天應時,必須以當地的自然生態過程為依據。此外,旅游景觀規劃設計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傳統,學習當地的鄉土知識,因為對多數地方來說,當地人長期的生活實踐已經表明,養育他們的景觀總有某些方面符合生態規律。
三是模擬自然。人為旅游景觀的建設,應借助于純自然景觀的管理方式,必須盡可能保護、保持和恢復自然景觀資源(森林、湖泊、草地、沼澤等),維持自然景觀過程和功能,這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合理開發景觀資源的前提。模擬自然狀態,建設與自然生態系統相似的人為生態系統,該系統最適合人類生存,最大限度地滿足物種適應周圍環境的要求。同時,依據自然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進行的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可減少投入,形成優化的旅游景觀,實現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
?。ǘ┞糜尉坝^規劃設計整體優化原則
旅游景觀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態系統組成的一個整體。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重點應為整體景觀,是對全部生態系統的組合、平衡和協調進行規劃,改善景觀結構和功能,優化各要素的布局和配置,實現人與環境、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景觀利用與景觀發展之間的協調,保證整體生態功能得以保持和發展,達到降低災害、增強生存能力、提高生產力的目的。進而建設成一個功能完善的、穩定的生態環境,以實現景觀生態系統的整體優化,保證當地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多樣性原則
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多樣性原則要求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創造多樣化的旅游空間,具體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景觀要素形態的多樣性,即廊道、斑塊形式多樣、大小斑塊相伴、寬窄廊道相結合;二是生物種的多樣性,斑塊的生境、形狀、大小、邊緣條件等諸多因素是保護生物種多樣性的基礎條件。為此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必須盡可能保持自然的斑塊形態,例如旅游景觀中自然殘留的濕地、牛軛湖、高地、小片林地等均應得到保護。三是生境的多樣性,不同生境的組合有利于整體景觀的穩定,具有抵抗外來干擾的能力。例如單一的"玉米海"、"一望無際的稻田"、"萬畝果園"等農業旅游景觀規劃設計不可取,因為這在抵御病蟲害的傳播和擴散方面有極大的脆弱性。
(四)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異質性原則
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異質性是景觀的最重要的特性,是一個地區景觀保持穩定和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條件。例如旅游景觀是一個高度人為化的景觀,如果水泥建筑斑塊及廊道占絕對優勢,綠地斑塊及廊道少,就會產生嚴重的失衡現象,進而影響旅游景觀的生態功能,造成空氣污染、水質下降等諸多環境問題。為此擴大旅游景觀的水平空間異質性,對維持旅游景觀的生態平衡有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旅游景觀設計還須根據生態學原理兼顧美學特征,加強垂直空間異質性,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形成自穩協調的生態系統,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抵抗不良因素干擾的能力,創造良好的生態旅游環境。
(五)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綜合效益原則
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綜合效益原則要求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突出區域特色,把人類文化、傳統和習俗與景觀疊加,將旅游服務設施、景觀生產價值有效利用融于自然之中,使旅游景觀美不被減弱又能產生最佳經濟效益。進而使當今人類主動地、以科學的態度去美化景觀、創新景觀,通過規劃達到旅游景觀形態美、多樣性豐富、結構復雜,增加可視性,達到與人類的美學要求相一致,從而滿足旅游者追求"新、奇、異、美、樂"的普遍心理需求。
(六)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環境敏感區保護原則
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環境敏感區是對人類具有特殊價值或具有潛在自然災害的地區。這些地區往往極易因人類不適當的開發活動導致環境負效應。依據資源特性與功能差異,環境敏感區可分為:生態敏感區(河流水系、濱水地區、山峰海灘、特殊或稀有植物群落、野生動物棲息地等)、文化敏感區(文物古跡、古人類遺址、古生物化石產地、革命遺址等)、資源生產敏感區(城市水源地、新鮮空氣補充地、土壤維護區等)和自然災害敏感區(可能發生洪患的濱水區、地質上的構造斷裂破碎帶、空氣嚴重污染區等)。在敏感區內環境的惡化大多屬于不可逆變化,一旦失去穩定將會給旅游景觀的安全帶來隱患。為此旅游景觀規劃設計應對環境敏感區予以特殊關注。
四、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內容
依據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規劃后的旅游景觀要具有:整合性、多樣性、進化性、自然性、暢達性、標識性、和諧性、經濟性、文化性。
為實現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需要對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未來發展情況進行研究,通常包括六個方面的問題:旅游景觀規劃設計該如何描述和評價、如何運作、運作是否良好、景觀是否要做改變、如何改變、這些變化會產生哪些不同的后果??茖W地回答這些問題,也就是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內容,具體分為互利共生、協調發展的四部分:一是區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系統,以景觀環境調查為基礎,評價旅游景觀利用狀況的適宜性,以及旅游景觀格局分析。二是區域的旅游景觀設計系統,主要對結構、功能、動態等方面對旅游景觀生態過程進行研究,探討景觀的最佳利用結構、格局,對旅游景觀進行合理設計。三是區域的旅游經營活動系統,主要從滿足旅游者多樣化需求的旅游活動、旅游設施與生態環境的關系進行研究,提出人與景觀和諧共生的旅游經營活動方式。四是區域的旅游景觀保護系統,通過旅游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監測,實施有效的景觀管理和景觀保護,以實現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的多樣性和穩定性。